一個瑞典人眼裡的中國

一個瑞典人眼裡的中國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一個瑞典人眼裡的中國

林西莉簡介

一個瑞典人眼裡的中國

林西莉的學生證

我比較喜歡購買和閱讀外國人寫的關於中國的書籍,有種旁觀者清或者說用另一種眼光看中國的感覺。

《另一個世界——中國記憶 1961-1962》的作者是個瑞典女人,中文名字叫林西莉,1961年-1962年間在北京大學留學,此後多次訪問中國。這本《另一個世界》,就是她寫的留學生活。


一個瑞典人眼裡的中國

一個瑞典人眼裡的中國

東四人民市場附近

一個瑞典人眼裡的中國

林西莉初到中國是學習漢語,同時,她對中國的古琴相當熱愛,留學之餘,尋師訪友,拜師學藝,後來回到瑞典,她把古琴技藝在當地發揚光大。她對中國的熱愛,也是後來才有的。

林西莉初到中國,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又是著名學府的北京大學學習。六零年代,國人都知道那時的經濟和生活條件都不是很好,但就是這樣,學校對留學生還是格外照顧的,食堂會開小灶。即便如此,瑞典人林西莉沒覺得怎麼樣,相比自己的國家,在這裡求學,真是艱苦啊。她還驚異於中國百姓的窮苦,以及苦中作樂的精神;還有那無孔不入的ZZ教條主義。而且,作為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在當時的中國還是很受監視的。林西莉在外遊玩的時候,即興拍了幾張破船的照片,就遭到了當地百姓的圍攻,理由是:我們有新建成的高樓,你為什麼不拍,偏要拍落後的地方,居心何在?林西莉的拍照行為甚至招來了警察,在幾次三番的解釋之下,他們才相信了林只不過是拍照給她瑞典的朋友,告訴朋友們,中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這本書的前三分之一部分,我讀著有些生氣,因為這個女人除了對古琴技藝大加讚賞之外,其餘的時候,字裡行間都在說中國怎麼不好,所到之處怎麼窮和不講衛生。這讓我想起媽媽對北歐人的評價:都不咋地。

但是到了後面,林西莉從日本待了一段時間,再回到中國後,就對中國改觀了,覺得中國是個有煙火氣的社會,百姓淳樸(雖然有些時候對外國人過於好奇)。日本當時是怎樣的呢?典型的男尊女卑,林西莉在日本幾乎沒有得到正眼相看和獲得應有的待遇。

閱讀只是接近尾聲,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寫出這篇讀後感,分享給喜歡這類書籍的人。

林西莉並沒有戴有色眼鏡,她只是通過樸素的文字,真實反映了一個留學生在北京的所感所想,跟著她一起認識那個年代,還是挺有意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