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情況來行善和報恩

視情況來行善和報恩

那些最愛我們的人,我們寧願為他做任何事情。如果受人恩惠,我們首先要做的只是報答,而並非施惠。

先賢說過,我們在拮据時借下錢款,在還錢時就應盡我們的所能並加上利息償還。那麼,對於不期而遇的仁慈,我們又怎樣來回報呢?難道我們不應該像肥沃的土地接受播種般以豐碩的果實來回報嗎?如果我們迫切地向我們早就想投以援手的人施惠,那又怎麼對待已對我們有過幫助的人呢?

視情況來行善和報恩

行善與施恩,的確是慷慨的兩種果實。但對於一個好人而言,知恩不報非君子。只要不侵犯他人權力,一定要懂得知恩圖報。

我贊成對所受的恩惠有所區分,恩惠既重又大時,人的責任也隨之重大。這種判定必須在正確考察施惠的最初時,估量其動機、誠意和心情而定。一時心血來潮的恩惠與偽善的仁慈,如風中的秋葉一樣席捲了個人的恩怨而去,得不到人們的好評價。

視情況來行善和報恩

可笑的是,人們為了獲取一個人的最大恩惠,往往會塞給他最讓人不安的熱心服務。所以,行善和報恩都要遵循這個規則——所給予的幫助必須和受助者的需要相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