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疫情衝擊企業研發,華為專家團都說了啥?

專業!疫情衝擊企業研發,華為專家團都說了啥?

▪ 作者:喬諾研發專家團

▪ 關注喬諾之聲(ID:geonol),與優秀管理者同行


疫情持續,營收預期下調,研發投入如何調整?


如果疫情影響了項目的研發進度,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市場需求下滑,外部需求和問題解決的工作負荷下降,研發資源如何調整?


喬諾特邀以下華為研發“老兵”與各界企業家進行《危機之下·圓桌雲會談》,回答企業家關切的問題:


(華為研發“老兵”團簡介:華為公司原無線產品線副總裁、華為公司原能源產品線CTO 、華為公司原網絡解決方案副總裁、華為公司原無線產品線CDMA產品管理部部長、華為公司原數通高端交換機設計部長等)


1、疫情衝擊對研發的挑戰是什麼?


短期看,疫情直接影響人力資源與行政;中期看,疫情會影響銷售端、供應鏈端;而疫情對研發的挑戰是更加長期化的。


疫情期間,研發的挑戰在於如何規避供應鏈供應風險,保持業務連續性。疫情後,研發的挑戰在於各國未來將本地生產、國外採購並重,這給產品的系列化開發與管理帶來了新要求。


比如,集成產品開發IPD的部件尋源Sourcing、備選設計、硬件替代等幾個環節協同做的工作,帶硬件的公司都要具備這個能力和合適的組織項目形式,否則會受到更加長遠的影響。


2、疫情影響項目研發進度應採取什麼措施?


疫情讓項目卡在某階段無法向前推進怎麼辦?這時反而是一個改進研發管理方式的契機。


華為某項目組曾經遇到一個問題:因為某個關鍵器件延期2個月到貨,項目的軟硬件聯調工作無法開展。


這時項目組沒有被動等待,而是抓緊時間對前面的方案開展大範圍的串講、反串講、交叉檢視等質量保障活動。


等關鍵器件到貨後,由於軟件質量好很快通過驗證,最後產品發貨時間比預期提前了。


3、疫情持續發酵,產品戰略與規劃工作需做哪些改變?


重新梳理產品發展戰略,以對未來的發展非常謹慎的態度制定產品戰略。


一定要考慮宏觀經濟衰退,各種貿易壁壘、保護政策的風險;風口上的產品,比如呼吸機等醫療設備,可以抓住機會加快投資。但是也要考慮持續發展的空間和風險。


重新審視產品包是否滿足未來的需求發展趨勢,除了對宏觀市場和產業的評估之外,要更加重視競爭對手的經營和投資策略,抓住競爭對手喘氣的功夫爭取在拐彎處超越競爭對手。


對於正在開發的產品一定要敢於暫停,重新評估新的形勢帶來的衝擊,止損是最重要的,加快短期盈利產品的投入和上市,健康的現金流才是最重要的。


4、疫情下如何調整產品上市策略,促成產品商業成功?


縱觀歷史,“黑天鵝”並不鮮見,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會導致市場環境、競爭格局、客戶的驟變,如果企業不能及時響應變化,隨需而變,則會面臨巨大風險甚至滅頂之災。


正如菲利普·科特勒說的“營銷正變得越來越取決於信息而不是銷售力”,及時掌握信息並立即做出應對也是產品成功的必備功課。如何做到這點,其實以集成產品開發IPD為代表的產品開發理念已經給出答案。


在產品規劃階段,除了要做好技術角度的分析外,也要同步做好市場角度的分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並行處理MPP流程中的“理解市場”的工作。


市場角度的分析除了對核心的競爭者、潛入者、供應資源等的分析外,要適度擴展到整體的大環境分析,包括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等的環境分析,識別出“黑天鵝”可能出現的地方,並提早做好防範的措施和預案。


在理解市場的前提下,根據最新市場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刷新市場盈利計劃的目標和策略。


在對盈利目標的影響因素做合理假設的基礎上,重新調整成本和費用,以及對盈利目標的合理重新設定。


在以上基礎上,調整上市節奏和營銷計劃,並堅決履行到位。


5、疫情可能會持續半年,如何應對風險?


除了首先要保障好現金流、加強市場拓展外,更要加強練內功,增強產品、組織“免疫力”。巨大的風險後面往往都是巨大的商機。疫情後誰能活下來,誰就可能變為勝者。


風雨之後,市場可能出現報復性的增長。抓住疫情危機,是公司進行變革的最佳時機,而引入IPD就是公司增強“免疫力”的最好“良藥”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