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之作,從程序員那裡學到的角色邏輯思維,運用到企業管理

2019年四月份,開始了網校這個項目的開發與建設。從最前期的內部調研工作,外部客戶需求反饋,到確認需求。裡裡外外忙活了小兩個月了,熬了不少夜,進行過無數次討論,爭吵。辛苦的過程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了,這裡就不多說,我更想把這段時間所學到的所感悟到東西分享給大家。在網校的建設過程中,與高級工程師和程序員對接了一段時間後,學到的最多的就是:一種空間立體思維,這種思維像幾何,像哲學,像宇宙星空。

跨界之作,從程序員那裡學到的角色邏輯思維,運用到企業管理

在此過程中,首先梳理邏輯,層次,方程,確認基本的需求,然後分為很多很多的角色,每個角色之間又會有很多的聯繫,並且相互之間還有密不可分的邏輯,空間大腦逐步形成,各種角色之間的相互的,多維的聯繫,構成了一個系統。並且經過這一次,對於項目保密,對於知識產權,對於法律保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想到了,在商業競爭活動之中,沒必要用那些惡意的手段,因為現在基本上是透明化辦公,但是我們可以從法律和經濟手段作為突破口,以知識產權作為矛與盾,去競爭,去佔領這個市場。

跨界之作,從程序員那裡學到的角色邏輯思維,運用到企業管理

運用於商業社會,企業管理之中,對於開發商,對於企業家來說,除了瞭解每一個員工,每一個人的角色,他也深知自己處在什麼角色,在什麼場合應該發表什麼言辭,以及應該怎麼規劃未來。各種角色之間的相互,多維的聯繫,構成了一個系統。公司治理就是要打造成一個系統,一個自動賺錢的系統。這種角色,邏輯的體驗就在於:經營人,經營人的思想。

做生意第一核心是:人。

1997年,有一家菸廠,叫做玉溪菸廠,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盈利,都在虧損狀態,自己廠的香菸成本高,銷量也上不去,養那麼多的員工,員工效率也低下。所以,這家菸廠,一直處在,瀕臨倒閉,破產的邊緣。這個時候,褚時健被推薦到這家菸廠裡面,擔任廠長。

有這樣幾種現狀:1.公司資金嚴重短缺;2.公司拿不出更多錢,用來繼續發展,瀕臨倒閉;3.員工精神渙散,生產力低下;4.員工和管理者之間勾心鬥角...

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是褚時健,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是不是很盲目,很顯然,根本無從下手。彷彿一個爛攤子,就是讓我們擦屁股的。面對這種情況,褚時健,因為讀過很多書,也知道生意經營的核心。

跨界之作,從程序員那裡學到的角色邏輯思維,運用到企業管理

生意經營的第一核心是:人

他腦袋裡,就有這個思想,因為他知道,只有先統一思想,統一人,讓員工和管理者之間,團結起來,那麼這個企業才能真正的發展。不然,即便這個企業虧錢,還是賺錢,最終都會倒閉。所以,褚時健,就眼光裡面,就有這個道理。他知道,這個核心,任何時候永遠不會變。

所以,他進玉溪廠,第一個任務,是什麼?

就是統一思想,統一戰線,結合員工應允和安排了很大的福利,這個時候,先把員工團結在一起。

團結員工一起之後,那麼褚時健,還要面臨第二個問題:思想統一後,那麼下一步,就是要把產品質量搞上去,價格還要有優勢。他的腦海裡:就是要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還要提升企業的效率。表面上看,我們的企業當中,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資金問題,市場問題,管理問題,員工問題,貪汙問題,以及其他競爭等等問題。在大多數人眼裡,根本不知道怎麼搞了,一下子就懵了。

跨界之作,從程序員那裡學到的角色邏輯思維,運用到企業管理

但是褚時健腦海裡的眼光:他知道,統一思想之後,下一步就是把產品搞好,產品有優勢了,自然才能賣好。所以,他第二個步驟:他從國外,引進菸葉品種改良種植,從源頭幫助菸農種植出好菸葉。第三步驟:他發現,他的工廠,跟國外其他更加先進的工廠相比,產能很低,所以他就借貸購入國外生產設備。產量一下子就提升了,產品源頭質量也保證了。煙的質量也提升了,銷量自然也就上升了。最後,我們也知道他就成功把玉溪捲菸廠做到了全國有名的牌子。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很多事情,一旦你具備一種“好眼光”看透本質的能力,我們就可以很容易把事情做到點子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