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為啥有時半天等不到,一來就來一串兒?裡面有苦衷

“運營好好的公交線路,怎麼突然撤站、調站了?”“公交車為何要麼不來,要麼來一串兒?什麼時候能有個準點兒!”這樣的抱怨,常坐公交車的市民都有過。

事實上,公交車“串車”、不準時現象的背後,除了高峰期路面擁堵,還有場站不足調度困難等深層次原因。

現象1:公交車串兒車、遲到現象突出

週二早高峰,廣安門橋西北角的廣外關廂公交站,等車的乘客排起隊來。“這個點兒坐車,沒譜,且等著呢。”一位在等477路的市民告訴記者,這趟車高峰期等車時間較長,而且有時候一來就來好幾輛。記者計時發現,過了差不多20分鐘,一輛477路空車才駛入這個首發站。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記者來到馬路對面的廣外關廂公交站,這是這條線路的終點站。此時,477路調度員邱玉梅手裡拿著紙筆和手機,正在站臺上觀望。“這趟車到了終點站,沒地兒臨時停車、調度,只好在廣安橋下盤橋掉頭,去始發站拉人了。”邱玉梅無奈地說,發生串兒車時,只能協調司機壓低速度或者冒著違法停車的風險在站外等候片刻,車沒地兒停,司機想上個廁所都困難。

“在城市外圍的場站發車,按跑一圈的用時組織運行,我們管這種運營模式叫‘圈點’。”北京公交集團運營調度指揮中心副經理謝琳說,以477路為例,從豐臺區明春苑小區至廣安門外關廂,線路長度18公里,沿途有科豐橋、正陽橋、小井、六里橋等多個堵點,高峰期間車輛平均晚點10分,最大晚點時間可達17分鐘。由於中途受影響的程度不同,造成車輛之間的間隔不均勻。“這些問題需要在城區終點站採取調間隔、調次序、發快車等方式進行調節,但城區的終點站沒這樣的空間條件,使得串兒車和大間隔現象相伴而生。”謝琳介紹。

公交車為啥有時半天等不到,一來就來一串兒?裡面有苦衷

據統計,目前公交集團有342條線路不具備這種調節的條件,佔線路總數的三分之一。

現象2:場站騰退逼迫公交線路調整

去年6月27日,望京地區公交線路優化調整,涉及12條線路,其中新開2條、調整8條、撤銷2條。一些坐慣了老線路的居民抱怨,好好的公交線為什麼要撤了?

北京公交集團線網中心副經理季欣榮告訴記者,望京北路東段路側這處臨時場站,是在二十年前望京剛開始發展時形成的,那時這裡還是一條斷頭路,對周邊出行沒有影響,公交車便利用該路段停車、發車。但隨著區域發展、斷頭路打通,以及“疏整促”行動的要求,屬地政府決定對這處臨時場站進行騰退。

“場站騰退,勢必會對公交站位、路由造成影響。”季欣榮說,線網中心結合望京東部、北部地區道路網的完善,以及望京科技園、朝來高科技產業園乘客的出行需求,對望京地區公交線網布局進行了調整優化,加強與地鐵14號線、15號線的銜接。通過這樣的線網“微創手術”,最大限度降低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粗略統計,近兩三年,因為協議到期不再續租的臨時公交場站有40多個,涉及70餘條公交線路。目前,公交集團在全市六七百處場站中,400多個都是臨時性質。本市正在建設多處公交立體停車樓,但是多位於城市外圍。

探因:公交場站為何不受待見?

區域發展起步時,搶著要公交場站進來,發展起來後,又要趕公交場站走。這樣尷尬的處境,癥結在哪裡?

“臨時場站環境差、秩序亂,公交車停在路邊實屬無奈。如果建設了永久場站,這些問題就會消除。”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所副所長蓋春英介紹,近年來,本市公交場站設施用地落實困難,場站建設滯後,造成公交場站數量嚴重不足。

在規劃階段,一些街區的控規編制單位試圖大幅減量,甚至全面遷走現狀公交場站。對尚未實施的、上位規劃已確定的公交場站,相關單位往往以用地資源緊張為由,將公交場站用地調整為其他建設用地。新增城市開發建設規模的地塊,就更不願同步新增公交場站設施。

而在建設階段,公交場站的建設速度嚴重滯後於用地開發建設速度。蓋春英介紹,目前北京中心城區現狀公交場站為408處,其中符合規劃的只有86處(其餘全是臨時場站),僅佔規劃公交場站的18.7%。“也就是說,規劃實施率只有18.7%。這大大影響了公交整體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蓋春英說,場站得不到建設,臨時場站用地不穩定,場站建設受到嚴重製約,自然影響了服務品質,環境有待提升的臨時場站又不受周邊居民待見,陷入了惡性循環。

建議:公交優先要保證規劃、用地優先

蓋春英指出,實際上,“規劃優先”“用地優先”是首要的公交優先戰略。這意味著在規劃階段,如果用地資源極其有限,那麼應優先佈置公交設施。對於重點街區、功能區和功能組團,公共交通往往是作為引領地位的交通方式,而不僅僅是優先地位,這類地區更應該深入貫徹公交優先戰略。

她建議,可以通過要求開發商代建場站,跟其他用地捆綁綜合開發、一體化開發等方式,儘快研究和破解場站建設難題。同時,政府也可以創新思路,嘗試市場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提高場站建設、運營管理水平。

在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劉岱宗看來,如果場站設計、建設得好,不僅不會受到周邊居民牴觸,而且還會成為便民服務、刺激消費的場所。他給記者展示了新西蘭基督城一座巴士中轉站的照片,這座站點不僅造型極具設計感,內部裝飾也很時尚,乘客可以在此購物、用餐,已經成為一座地標式建築。

“當然,我們也要明確場和站不同的分工。”劉岱宗把“場”和“站”比喻成廚房和客廳,因為公交車在“場”裡需要清洗、加油,因此可以把有“油煙”的廚房往城市外圍放,而把整潔明亮的客廳放在居民、乘客聚集區。這個客廳可大可小,但一定要舒適、美觀,講究“待客之道”。

【權威發佈】本市正在編制全市公交場站規劃

公交車為啥有時半天等不到,一來就來一串兒?裡面有苦衷

“公交場站的科學佈局,是公交線網規劃實施和公交調度措施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市規自委和交通委正在積極開展相關工作,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編制全市公交場站規劃。同時,協調各區政府,加快推進已規劃公交場站的用地收儲和交付。

針對中心城區土地資源稀缺的現狀,一是提高現有場站的利用率,保障公交線路的正常運營;二是尋找替代的公交場站,與核心區公交場站進行替換;三是會同市公安交管局和相關區政府,在早晚高峰通勤需求較大的時候,在不影響社會交通的前提下,探索臨時路側停車,解決公交車輛到發的需求,最大限度降低場站對公交線路運營的制約。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宏陽

編輯:孟紫薇

流程編輯:王夢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