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從瞭解收益與風險入手

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手中剩下來的錢越來越多,不少人也開始希望能用這些“多出來”的錢進行理財投資,既有以備不時之需抵抗風險的作用,又能讓錢生錢增加存款數額,何樂而不為!

因此,理財逐漸成為了一種生活技能!

就目前幾大常見的APP來看,各種理財工具已經滿天飛了,但往往選擇越多,就越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越容易隨波逐流!那麼,投資理財究竟該如何入手呢?是要選擇收益低風險也低的產品?還是選擇那些看起來收益極高的產品呢?

大家都知道,風險與收益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成正比的,但每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卻並不相同!上一篇就說過匹配才叫投資,因此,理財除了要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所規劃以外,另一大重點就是分清不同理財工具的收益和風險,這有助於在理財時做出匹配的合理選擇!

理財從瞭解收益與風險入手

一、基本無風險的理財產品

銀行存款和國債。由於有銀行信用和國家信用作為保證,銀行儲蓄和國債的風險極低,但低風險也意味著低利率。其優勢是買入時承諾的利率,在到期後都可以100%兌付,而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存款”單指活期存款和一些固收類產品,並不包括銀行推薦的部分理財產品和銀行理財子公司代售的基金產品。

儲蓄國債分為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式國債,前者需要到各大銀行和證券機構填單,而後者只要通過網上銀行就可以買了,期限都是三年或者五年,一般情況下發行時間是從每年三月開始到十一月,每月的10號發行。(國債的利率是4%-4.27%)

但今年比較特殊,三月的國債沒有發行,但在二月的時候發行過一次疫情債,不過這個並不是國債,只能算金融債。

銀行儲蓄:活期儲蓄的好處只有一個就是方便,但利息大概只有0.3%,除非本金巨大,否則利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之前銀行的活期利率是0.35%,但中國人民銀行於2020年1月6日下調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成了0.3。

附:2020中國銀行通知存款利率表:

理財從瞭解收益與風險入手

二、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貨幣基金和偏債型基金。這類產品投資於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而這兩個市場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低風險和低收益率,再加上有基金經理進行專業的分散投資,風險約等於零,有些銀行也會掛牌代銷這類產品,在大家熟知常用的兩大APP裡都可以買入。

貨幣基金具有安全穩定方便的特點,作為日常儲蓄比銀行活期更合適。

偏債型基金有80%以上投資在債券市場,由專業的基金經理操作,偶有波動但幾乎沒風險,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申購費、管理費和贖回費的扣費方式是不一樣的。

三、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

信託類理財產品。這是由信託公司為投資者提供的低風險、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種類很多,風險和收益方面的差別也很大。一般來說產品從募集到歸還本金的時間最短是一年,收益率是按年計算的,以最初合同承諾的回報為準。

雖說信託公司受銀監會管理,資本充足實力雄厚,但投資者也是要承擔一定風險的,所以在投資這類產品前,需要問清楚募集資金的投向,以及還款來源是否可靠、擔保措施是否充分和了解信託公司的信譽度如何等等,最重要的是務必看清合同!

信託說白了就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委託人和受託人是明明白白的,所以收益人的情況一定要提前瞭解清楚。

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QDII、期貨等。雖然將它們劃為了高風險理財的範疇,但實際上它們風險高的原因是時間和不同的經濟市場帶來的,除了市場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和高風險等特質以外,想要配置投資還需要了解國外資本市場的走向,這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駕馭。

QDII,舉個例子比如納斯達克100指數,需要在下午三點前買入,但美股的開市時間是北京時間晚上九點半,也就是說在買入時根本無法預計當天的漲跌和淨值,純屬“盲買”。

期貨範圍很廣,可以是大宗貨品,也可以是金融資產,全部化為一紙標準化合約,其中的商品、數量、公司都是可以標準化的,唯獨價格充滿變數,期貨是一場跨越時間的交易,可這未來的價格局勢誰說得準呢?風險高,需謹慎!

理財從瞭解收益與風險入手

以上四種分類只是最籠統的概括,實際上可以利用的理財工具非常多,各有各的脾氣,收益和風險也各不相同,這些全都需要學習,需要持續的學習下去。理財是一種技能,是需要更新迭代的。

把自己的錢當錢,去規劃,去整理,去和錢交朋友,做一個幸福的有錢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