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陽曆年的第一個節氣,小寒之後,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 “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般說的就是這個時節。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白日隱寒樹,野色籠寒霧,這寒氣其實是陽氣上升,逼迫陰氣所為。此時舊歲近暮,新歲即將登場,寒冷鴻飛疾,蟄伏在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已經開始醞釀,所以,人體的養生規律也十分講究!

在經過了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消耗,此時人體臟腑的陰陽氣血偏衰最為嚴重,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寒冷的氣候會使很多疾病更容易侵襲人體,比如關節痛、頸椎病、心腦血管疾病,要注意加強預防,還要注意防“四低”:一防低血壓,二防低血糖,三防低體溫,四防氣脫。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主收引凝滯。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中醫認為腎藏精與冬氣相通,因此,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寒邪最容易中傷腎陽,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等食材均可調理腎臟。木耳紅棗湯、黑芝麻湯圓、黑豆蓮藕湯、黑米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這個時期雖是寒冷,但陽氣也在緩慢地積攢、上升,是飲食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且不要貪戀膩厚、辛辣的視頻。氣候乾燥寒冷,貪戀膩厚食物,很容易長出小痘痘。這一時段還是以補氣潤燥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山藥、蓮子、枸杞等;可適量飲用梨水、甘蔗水,緩解天氣乾燥導致的口乾舌燥;還可以煮蘿蔔水喝,能夠理氣健脾、清熱利尿,同時能促進消化。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另外,天氣突然轉涼,溫度的降低會直接刺激人體,使得胃腸功能變得紊亂,如果不注意胃部保養,就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如果你是因為吹風或吃了生冷的食物,讓脾胃受了寒而出現胃痛、胃脹,就可用紅糖、陳皮、蘇梗、生薑熬水飲用。如果本身是脾腎陽虛腹痛、腹瀉的患者,不妨用乾薑、丁香、豆蔻三種藥材研成粉末往肚臍上一敷。三種藥材按照1:1:1比例,用溫水調和,在肚臍上敷上2個小時,一天2到3次就好了。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二十四節氣小寒養生歌》

小寒慢跑跳踢毽 ,暢達樂觀防腎寒,

三九溫補食藥療,參芪首烏歸阿膠,

滋陰潛陽肝血養,固腎養心羊肉嘗。

飲食養生說完了,小編我再和大家聊聊起居養生。除了早臥晚起,夜間少出門活動外,小寒時節還要注意“防五寒”: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1、防鼻寒。出門戴口罩,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症狀,亦有助防感冒。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2、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衣。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戴圍巾穿立領衣不但能給脖子保暖,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 。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3、防肺寒。喝熱粥散寒。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老人冬日常見的病。症狀輕者,可選用清代《惠直堂經驗方》神仙粥:“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 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 。”簡單易行,療效不錯。症狀重者,還得看醫生。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4、防腰寒。雙手搓熱暖腎陽。腰部為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推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推骨(長強穴)。每次50-100遍,早晚各一次。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5、防腳寒。

勤泡腳有助於睡眠。腳底是各經絡起止匯聚處,泡腳有舒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推薦一個泡腳方,取桂枝10g、砂仁6g、吳茱萸6g、白豆蔻10g、淫羊藿30g、生薑10片、仙茅10g泡足。熱水泡腳,可以緩解疲勞,幫助睡眠。

此外注意,雖然冬天很冷,但是夜間不要憋尿。長時間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你好,小寒#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了,除了吃的講究,你還要學會防五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