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在古代,1年分為12個月紀,每個月紀有2個節氣。“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清明在節氣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義。二十四節氣中又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自古以來,這一天便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清明又稱“踏青節”,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二.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內經》中就指出,人體臟腑、氣血隨著節氣變化,會出現週期性盛衰,如春溫,夏熱,長夏溼,秋涼,冬寒。反映了人與天地相參,不同節氣受邪會產生不同的臟腑病證。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體許多生理功能有著年節律、月節律、日節律,如人體的免疫功能,據觀測外周血中的總淋巴細胞在7~9月最多,而在12~5月最少,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在7~9月最少,而12~3月最多。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清明節期間多雨是這一季節的特點,會有寒暖交替的情況出現。天氣反覆多變,容易出現回南天。房屋、衣服潮溼的同時,其實人體內的溼氣也容易過重,特別是女性,需要尤其注意。

  

人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五臟之中,脾胃主水,溼氣一多,便會影響脾胃的功能,讓人體產生內溼,出現舌苔厚膩、臉色晦暗、四肢沉重等症狀。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現,所以祛溼健脾,是春夏季女性的一個重要課題。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無法發揮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其實都跟溼邪、痰溼有關。

  

清明時節,大地逐漸清氣上升,同時也是人體陽氣升發的難得時段。此時體內肝氣隨著春日逐漸加深,而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清明前後的春天,肝陽上亢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三.節氣灸防病,健體很重要

  

清明灸,適合所有女性朋友、男性、老年、兒童等人群,既可以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療,還是一種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


清明前後的春天,肝陽上亢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


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春季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逐漸升起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


所以在雨水還未洶湧而來的當下做好艾灸,等於為身體築好堅固的防禦工事,補足陽氣,遮風擋雨,抵禦風、寒、溼等春季常見病邪的侵擾!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四.清明灸取穴及功效


1.百會穴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此穴經過特殊的鍛鍊,可開發人體潛能,增加體內的真氣。


2.神闕穴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即肚臍。神闕穴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元氣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鍊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天真息能。


3.氣海穴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主治虛脫,具有強壯作用。常灸此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的作用。常用溫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婦禁用。


4.關元穴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關元具有溫腎固經、補氣回陽、通納沖任之功效。常用溫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婦禁用。


5.三陰交穴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年輕,延緩衰老。三陰交穴還能調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全身水腫,眼袋浮腫,小便不利,腳氣,失眠等症。


6.命門穴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命門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及人體長壽穴位之一。命門穴的功能有平衡腎陽和腎陰兩方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


7.足三里穴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重點灸此穴位,可健脾壯腎、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進飲食的儘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8.湧泉穴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正氣灸時重點灸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發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行走有力。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很多人嘗試過艾灸,但是傳統艾灸煙火繚繞的場面讓人生畏,身邊也需要人幫忙照看,甚是麻煩。那麼,想艾灸調理身體,怎麼辦?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清明期間陰雨綿綿,用孫大夫熱敷艾灸貼,自己就能輕鬆做艾灸!無煙無火,少了艾煙嗆人,也不用擔心脫衣著涼。一邊艾灸,一邊照常上班或者休閒娛樂,扶陽補正,祛除一身寒溼百病消!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這款蘄艾灸貼的艾葉取自蘄艾,艾的藥效各不相同,以湖北蘄春的最佳,


也是李時珍的故鄉。相傳李時珍經常上麒麟山採集艾葉,並在家裡種植,蘄春艾葉也被稱為蘄艾,是國家地理文化標誌產品。


《本草綱目》中記載:“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收了艾葉之後,晾曬風乾,封存起來,一直到3年以後才用作熱灸貼的原料。


陳年老艾,品質濃度達到最佳,遇到溫熱,藥氣綿延不絕。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陳年老艾製成蘄艾理療液,可理氣血,祛溼寒


蘄艾理療液在恆溫受熱的環境下,會持續產生藥氣,理療液會氣化,攜帶藥氣一起滲透,在人體經絡中運行


中間是發熱層,能持續產生8個小時的恆溫熱量,最外面是黏貼層,採用透氣性無紡布(不易過敏),兩側溫和的貼在皮膚上,起到固定作用。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每一貼都配有一瓶蘄艾提取液


撕開後就開始發熱,倒上蘄艾提取液貼於穴位上,5分鐘後,能明顯感受到暖意層層滲透,體內血液開始流通。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大椎穴使用情況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氣海穴使用情況


特有的恆溫發熱,讓溫度始終保持在40度,這是人體皮膚最舒服的問題。


暖暖的感覺,也會讓蘄艾的藥氣和療效慢慢達到最佳,40℃恆溫,讓熱灸貼持續時間更長,不傷皮膚,老人小孩都能放心的用起來。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早晨貼上,晚上都還是熱的,

只要一貼,一整天都能放心的上班、逛街。


不同的病症,貼在合適的穴道上,就能通行經絡,緩解不同身體部位的症狀,可以根據自身不適的症狀選擇。


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艾草對緩解疲勞非常管用。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渾身痠痛,肩膀抬不起來。熱灸貼小小一片,貼上馬上讓你電力滿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