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就被媽媽帶去整容,15年經歷300次手術,稱“活到老整到老”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天生麗質,生來有一副姣好的相貌。但有的人難免長得普普通通有所缺憾。後者中也有不少人因為自卑於自己的相貌,用醫療美容手段去追求美,甚至到了瘋狂的地步。吳曉辰就是這樣的一位整容成癮者。

14歲就被媽媽帶去整容,15年經歷300次手術,稱“活到老整到老”

14歲就被媽媽帶去整容,15年經歷300次手術

吳曉辰是2006年中國職業模特大賽的亞軍,但是比起吳曉辰在模特大賽上的表現,更引人矚目的是她一路走來的整容經歷。她第一次整容是在十四歲,母親親自帶著她去整容。

母親是個愛打扮的人,吳曉辰受此影響,也追求美感,在嚐到整容以後顏值的提升後,吳曉辰愛上了整容。短短十五年時間,吳曉辰接受了300次大大小小的整容手術,總共花費了400多萬。

她說自己每一週都要做一次面部護理,要微調,每一年都要做一次大型手術。姣好的容顏由金錢打造,而花費的金錢,吳曉辰也調侃過:值得北上廣一套房了。

14歲就被媽媽帶去整容,15年經歷300次手術,稱“活到老整到老”

吳曉辰瘋狂整容的原因?

吳曉辰的整容一方面源自於其對容貌的不自信,另一方面也有家庭鼓勵的因素在其中的影響。

因為體會到整容後顏值提升,以及顏值帶來的優勢,加上家庭的支持和鼓勵,吳曉辰在整容路上一去不復返。

14歲就被媽媽帶去整容,15年經歷300次手術,稱“活到老整到老”

瘋狂整容背後畸形的審美理念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無法擺脫的自卑心態

"美"是主觀的,在世界範圍內,每個人對於"美"的感受都沒有統一的定義與標準。迷戀某種形態所具有的美感,並認定其為大眾所推崇的"美",實質是一種畸形的審美,不健康的美學觀念。問題的根源是個人內在的自卑心態,但是寄希望於用這種畸形審美行為獲得他人認可,在大眾面前獲得自信的,則並不現實。

14歲就被媽媽帶去整容,15年經歷300次手術,稱“活到老整到老”

2、損耗自己的身體

整容也是有副作用的,採用醫療美容手段追求美,實質也存在巨大的健康風險。並且這種畸形審美下追求的整形是無止境的,成癮性的,很難說最後不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父母應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自信樂觀的生活精神。

1、家庭美育不缺位

有的家庭喜歡貶低自己孩子的相貌,還會根據自己孩子的外貌特徵,給自己的孩子起一些土裡土氣的外號。還有的父母但凡家裡孩子喜歡鮮豔的衣服,稍微進行梳妝打扮便貶斥,這些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對外貌的不自信。

家庭應該培養孩子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不僅正確認識外貌美,還有提高孩子的道德情操,認識心靈美的重要性。比如引導孩子正確打扮,帶領孩子欣賞美術作品,參加各種有益的公益活動等等。

14歲就被媽媽帶去整容,15年經歷300次手術,稱“活到老整到老”

2、引導孩子積極向上

有的孩子會因為外貌而心生自卑感,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態,努力引導孩子擁有積極向上,健康生活的樂觀精神。一方面,家長要向孩子解釋外貌的缺憾並不會造成他人對自己整體的否定,另一方面教導孩子熱愛生活,和孩子一起烹飪、做家務、讀書等等,這些都能豐富孩子的內心,增進孩子的身心健康。

3、鼓勵孩子作真實的自我

沒有人是完美的,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個人的外貌都多少會擁有一些缺憾,但這不是我們不面對自己真實相貌的理由。家長在教導孩子欣賞美的同時,也要鼓勵孩子作真實的自己,面對他人眼中真實的自我,不逃避自己身上的問題。

14歲就被媽媽帶去整容,15年經歷300次手術,稱“活到老整到老”

追求美是人之本能,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審美觀念,這種追求不僅要消耗鉅額的金錢,還會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美貌並不代表一切,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作真實的自我,正確地追求美,才是我們應該倡導的,也是家長應該給孩子的美育。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