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稱帝的原因探尋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袁世凱,26歲成為三品大員。42歲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48歲成為軍機大臣。53歲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這樣的閱歷,有清一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實,放眼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升遷速度這麼快,有這麼長期掌握實權的官場人物,不說絕無僅有,最起碼是鳳毛麟角。可以火箭式上升。可是,他稱帝83天,就在一片罵聲中,不得不宣佈退位,並且鬱鬱而終。可謂斷崖式墜落。

那麼,袁世凱為什麼會稱帝,又為什麼快速失敗呢?我認為,原因如下:

一、對共和的失望

他原來以為大總統就是相當於皇上,權利至高無上。

孫中山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利,擅自將總統權力較大的“美國總統制”變成了總統權力較小的“”法國內閣制。

袁世凱由於有小站練兵的軍隊和政治團隊,再加上他善於經營人脈,在朝廷很受親貴和慈禧太后寵愛。所以,他做巡撫、總督、軍機大臣的權利都很大的。已經習慣於呼風喚雨了。

由於臨時憲法的限制,他的權利受制於內閣和國會。經常在施展自己的權利時感到有人掣肘。

二、兒子的愚弄

兒子袁克定為了坐實太子的位置,更為了將來繼承袁世凱做皇帝。在洋人的態度、國內輿論等方面偷偷做了不少手腳。比如,每天出版一定數量的假的《順天時報》,其中加進去很多希望袁世凱稱帝的輿論。這恰恰是當時袁世凱稱帝前最為顧慮的一個因素。

三、群小的包圍

楊度這個小人。開始是勸袁世凱推翻清朝王室實行共和。而後,他為了巴結袁克定,將來能做太子的師傅,未來皇帝的師傅,將來永享榮華富貴。他又勸說袁世凱民主共和制不如君主立憲制,最後乾脆勸說袁世凱回到原來的帝制。

四、列強的欺騙

袁世凱能夠成為山東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洋人的背後支持作用是極大的。但是,他們讓袁世凱快速提升的目的是讓他作為自己的馴服工具,處處維持、保護洋人的利益。然而,權勢越來越大的袁世凱一旦做了皇帝,他不一定再認洋人這些乾爹。也就是說,洋人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乾兒子,一旦發現這個乾兒子翅膀硬了,他就會換一個乾兒子上臺。中國歷史上這樣的權臣很多的。再說,伊拉克的薩達姆怎麼上臺的?兩伊戰爭期間,蘇聯支持伊朗,美國支持伊拉克。這是兩伊戰爭持續這麼多年,最終也沒有誰獲得決定性勝利的原因。可是,美國扶持起來的乾兒子薩達姆後來翅膀越來越硬,甚至走到了美國的反對面。才導致美國入侵伊拉克,逮捕絞死薩達姆。大家認為我說的有道理嗎?

另外,西方列強希望有一個穩定的中國,這樣他們可以與中國做生意,通過向中國兜售物品,從中國掠走大量的財富。但是,他們不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國。他們希望中國分崩離析,永遠貧弱。但是,眼看袁世凱要讓中國統一、強大,這可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他們先是鼓勵袁世凱稱帝,最起碼不明確反對。欲讓你滅亡,先讓你瘋狂。等袁世凱真的對外公佈稱帝了,然後,集體反對,讓袁世凱跳進了深深的陷阱中無法自拔。

五、迷信思想以及傳子的打算

有人給他和他們家祖墳看風水,都說他貴不可言,有帝王之相。

袁世凱前面一個個有頭有臉的祖先都是早早去世的。都沒有超過60歲的。眼看自己接近60歲,他非常恐懼。他很迷信,希望通過稱帝“沖喜”,度過這一劫。

兒子袁克定製造了一些所謂的祥瑞。例如湖北發現“龍骨”。貼身丫鬟看到袁的床上有“五爪金龍”,進而失手打碎玉杯等等。別小看這些東西。不怕你不迷信,就怕你處在生死之間,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無法解釋自己看到的現象。為什麼瀕臨死亡的人迷信的病人和家屬比較多,他們確實無力改變現實了。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之間徘徊的人,都有可能有這種迷信的言行。張學良在決定是否要殺楊宇霆之前,不是也用擲硬幣指導自己的行為嗎?

袁世凱早期是為了報國,中年時是為了自己的權利,老年時,權利已經發展到相當大的程度,不再是謹小慎微了。開始為老婆孩子開始牟利。所謂早年報國、中年弄權、老年為己“”,中國官場的很多貪官大都有類似的蛻變軌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