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不懂B站的勝利,那你如何在2020年贏得年輕人的心!!

廣受好評的B站跨年晚會,顯然進一步增強了B站在年輕用戶中的地位。晚會實時在線觀眾8000萬,四千多萬視頻回播量、140多萬彈幕。B站的股價也因此上漲了不少。總導演宮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沒有想到”、“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火”。

週末,不少錯過直播的網友都表示要“補課”,甚至之前很多不是B站的用戶也被這場晚會圈了粉。對於第一次舉辦跨年晚會的B站而言,無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場晚會的影響也傳播到了大洋彼岸的納斯達克,B站股價接連兩天大漲,市值足足上漲了超10億美金。

這臺晚會成功在哪?

除了B站策劃團隊有意打造的“共情”方向外,晚會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根本原因不在於一朝一夕的設計,而是B站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社區土壤和內容生態。

B站的晚會上,很多的節目內容,比如動漫組曲、國風組曲,這是B站的獨特之處,也是導演組認為一定要有的。在晚會這種形式載體上,B站音樂區、舞蹈區up主得到了充分地露出,也讓圈內用戶覺得熟悉親近,他們帶來的小眾內容和情懷內容也讓圈外用戶覺得新奇驚歎。

“有種高中時看班級元旦聯歡會的感覺,他們就是我們身邊多才多藝的同齡人,這種感覺說不出來,就很佩服和欣賞,但又不是遙不可及那樣,很真切。”一位用戶看了晚會表示。

同時彈幕也營造出濃重的參與感,演出進行的時候大量用戶跟著同步創作,《歡迎回到艾澤拉斯》的“為了聯盟”、“為了部落”,馮提莫即興演唱的《好運來》,滿屏的“吸吸吸吸吸吸”,讓人有種一起圍著邊嗑瓜子邊嘮嗑邊看晚會的既視感。

如果你看不懂B站的勝利,那你如何在2020年贏得年輕人的心!!

吳亦凡唱著《大碗寬面》,不瞭解的人根本不知道觀眾為什麼要“給凡哥道歉”,每一次彈幕都是一次文化確認,“來了就是自己人”,這都是衛視晚會無法做到的。

與其他小眾平臺“出圈”的方式不同,B站並沒有一味地迎合外部受眾的口味,而是在努力追求大眾化的同時,也沒有丟掉對小眾圈層用戶的尊重,甚至努力讓小眾文化被更多人瞭解和接受,讓小眾逐漸變成大眾,在節目設置上很好地平衡了不同文化圈層的觀看需求。

培育小眾文化,讓小眾文化生長壯大甚至“出圈”,這也是B站一直在做的,這構成了B站多樣性的基礎。巧妙之處在於,B站的用戶往往能通過解構再重構的方式讓小眾審美和興趣愛好更貼近大眾,用二度創作來傳播經典。

從這個層面看,B站的成功根本上是青年文化的成功,B站只是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土壤,引導不同的文化在這裡繁榮生長,讓創造這些文化的年輕人真正覺得自己是主人翁。

B站只是把握住了這一代年輕人的脈搏和心跳,踩在了流行的前沿上,成了最懂他們的社區,這臺晚會則成了年輕人的小眾亞文化走向大眾的一個縮影。

次元破壁

1000個年輕人心中有1000個B站

兼容幷包,是B站這場跨年晚會所展現出的樣子。正如B站一樣,幾乎所有年輕人的喜好可以在這裡找到歸屬。

可以說,鬼畜、宅舞、古風、民樂...種種曾經小眾的愛好經由B站的放大走到臺前來,視頻彈幕的存在改變了一代人的觀影習慣。

2019年,B站在上線之初只是作為一個A站崩落時的備選,從最早的只有動漫類的視頻,到現在逐步擴展成為基本上覆蓋了中國絕大多數的年輕網民喜好的平臺。在這十年中,B站通過對原有二次元(動畫、漫畫、遊戲)用戶的再開發,衍生出國創、遊戲、科技、時尚等15個分區,走出了一條從二次元個人站向Z世代社區的“破壁出圈”路線。

在很多人眼裡,B站是二次元等亞文化社區,但早在2016年年初,B站三分之二的流量已經不是二次元的內容 。

可能你還不知道,現在的B站已經成為了年輕人學習的首要陣地。

前一段時間,央視網發表了一篇名為《知道嗎?這屆年輕人愛上B站搞學習》的文章也一度引發討論。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表示:“誰能想到,我今天想學點正經的知識首先上bilibili”,引發了強烈贊同。從高數到英語,從java到python,只要你想學的內容,在B站上都能找到。

如果你看不懂B站的勝利,那你如何在2020年贏得年輕人的心!!

B站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已有1827萬人在B站學習,超過了每年高考和考研人數之和。其中,被稱為“study with me”的學習直播,在2018年的直播學習時長累計達到146萬小時,成為了B站直播時長最長的品類。

B站市場中心總經理楊亮,也是B站本場晚會晚會的總策劃,他認為:“因為用戶在B站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有些人認為B站的畫風就是日本動漫,有些人認為B站的畫風是美食吃播,有些人認為B站的畫風是打遊戲、看遊戲視頻,有些人可能認為B站的畫風是知識類的東西,在B站學習。可能每個人認為自己眼中B站的畫風都是不一樣的。”

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被忽視的B站

電商營收同比增長703%

儘管B站的誕生始於興趣,但它是興趣社區的同時,也是一家公司,而且是一家上市公司,同樣面臨著營收、用戶增長以及商業化的問題。

但成立初衷就是小眾社區的B站,和大量用戶增長本身就是相悖的,在拓展新用戶上也顯得有些擰巴。新用戶在B站註冊時需要先回答100道問題,答對了才能夠成為“正式會員”。

即便如此,b站第三季度平均日活用戶達到3760萬,同比增長40%;平均月活用戶達到1.279億,同比增長38%;通過100道社區考試答題的正式會員數量更是同比增長46%達到6200萬。

此外,為了堅持B站創始人徐逸“沒有廣告”的承諾,這讓最容易變現的路一下子被堵死了,不得不通過大會員、社交廣告、直播、遊戲發行等途徑變現。

尤其是為了應對版權問題,B站開啟自制和投資之路。去年B站提出了名為“MADEBYbilibili”的計劃,即由B站參與投資、出品、發行,由專業的內容創作機構去製作的內容。過去三年時間,B站一共投資和參與出品了71部國產原創動畫,並先後出品了《極地》《歷史那些事》《川味第三季》等優質紀錄片,B站還與Discovery、BBC、國家地理等機構達成合作。

除了投資單一作品,B站還投資了不少內容製作公司,用“以投代制”的方法綁定機構內容生產者。根據企查查數據,近年來B站在文化娛樂領域內投資了11家公司。這些公司的主要業務分別涵蓋了動畫製作、漫畫IP、衍生品、虛擬偶像、遊戲等領域。

不過一直以來,燒錢的內容並沒有給B站帶來營收上的起色,反倒是遊戲業務一直是營收的主要來源。在2018年Q1,遊戲收入的佔比甚至達到83%。因此,儘管分析師們把B站歸類為視頻網站,對標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也難免有人會嘲諷B站其實是一家遊戲代理公司。

“其實B站是一個充滿著反主流和反商業精神的社區,但現在我們卻成為了最主流的年輕人的社區,這跟我們當時做的意圖應該是差別很大的。”陳睿也曾感概。2019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戶的平均年齡僅為21.5歲,這也是B站成為年輕網人使用的主流平臺的標誌。

同時,隨著A站的沒落,在年輕人市場上B站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壓力。也許正是基於這一點,連騰訊、阿里這樣巨頭也對B站頻頻拋來橄欖枝。

在阿里投資後,B站也開始拓展電商之路,其平臺上的部分頭部UP主已經入駐淘寶進行內容創作。電商業務確實收效明顯,在2019年第三季度,B站電商及其他業務收入達2.3億,同比增長703%。

如果你看不懂B站的勝利,那你如何在2020年贏得年輕人的心!!

在歷史上,B站反覆證明了自己善於社區運營、善於理解年輕人、善於以去中心化的流量分配機制扶持內容創作者。

三大視頻平臺無法做到以上任何一條,只能走上“版權採購軍備競賽”的不歸路;抖音對年輕人的理解很深,但是它的推薦機制是中心化的;快手在上述每個方面都做的很好,但是它的核心用戶與B站相差甚遠。

B站就這樣享受著獨一無二的生態位,近乎伊甸園的甜蜜時光。但是,它依然是在打仗,與武裝到牙齒、隨時想搶走它的大本營的競爭對手打仗。這些競爭對手暫時打不進來,而B站想打出去。未來的戰爭會更加殘酷。

如果我的記憶沒有錯,在中國互聯網的歷史上,還從未有內容平臺做到過在用戶基數急劇擴張的同時,不損害原有內容調性。

顯然,儘管艱難,B站的營收正在多元化。儘管緩慢,但對待坐擁龐大的年輕人群體的B站,資本仍有足夠的耐心。

一切領土都是在實戰中征服下來的。就讓實戰去決定一切命運吧。

如果你看不懂B站的勝利,那你如何在2020年贏得年輕人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