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廢青教師關於“鴉片戰爭”的奇葩觀點從哪兒來?

香港一小學教師的奇葩觀點讓“鴉片戰爭”再次走入我們的視野。在這位“廢青”教師的課堂裡,鴉片戰爭堂而皇之的成了英國幫助中國人民戒毒的“正義之戰”。這樣的觀點是完全顛覆了大陸歷史教育的觀點的,因為我們知道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大地上的鴉片正式進入氾濫成災的階段。

靠吸“福壽膏”度日的,不僅僅是統治階層的權貴,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普通百姓,也將身上僅有的三兩文送進了大煙館。都說中國人不怕亡國,但怕亡天下。在煙館林立,民眾骨瘦如材的清末,儼然是一副“天下將亡”的景象。

香港廢青教師關於“鴉片戰爭”的奇葩觀點從哪兒來?

所以在“鴉片戰爭”中,到底是清廷贏了,還是英國贏了?如果按照“廢青”老師的觀點,這場以幫助中國人戒除鴉片為目的戰爭顯然是英國的”慘敗“,因為中國自這兩場戰爭後,對於鴉片的態度從完全禁止變成了默認流通。而英國很“悲慘”的每年給繳納大量白銀給清廷,作為貿易鴉片到中國的關稅,當然英國人也因為鴉片貿易從中國掠奪了更多的真金白銀而每日受到”良心譴責“,終日”惴惴不安“。

在中國大陸的歷史教育觀點看來,英國通過鴉片戰爭正式打開了中國“貿易”的大門,利用鴉片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抽空中國人民的身體,再回贈了一個“東亞病夫”的稱號。兩個邏輯,哪個說得通,似乎並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香港廢青教師關於“鴉片戰爭”的奇葩觀點從哪兒來?

對於西方國家民眾而言,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麼當今中國對於“毒品”是如此零容忍,那是因為他們先祖粉飾了自己曾經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歷史罪行。而對於一箇中國人,不管是以”創作“還是以”娛樂“為目的放縱自己染上毒品,都是在試圖撿起那塊曾經被踢碎的”東亞病夫“的招牌。

關於“鴉片戰爭”的反思,我們自有“怒己不爭”的反思,只是歷史不容扭曲。

一直以來,大陸網路上都有這樣的問題啊;為什麼中英兩國都有“毒品”氾濫的問題,而偏偏對於中國的傷害卻如此巨大呢?

這其實和中國的皇帝有關。

我們知道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之後,人生目標就換成了”長生不老“。這幾乎成了之後歷代皇帝都在追求的夢想,尋找長生不老藥。可是長生不老藥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存在。從來沒人見過,也從來沒人吃過。

香港廢青教師關於“鴉片戰爭”的奇葩觀點從哪兒來?

因此一些致幻,能夠短暫激發人體力的藥物出現在了皇帝口中,其中有名的就是”金石藥“了。所謂”金石藥“是金丹和五石散的合稱。”金丹“是方士通過鉛汞煉製的”長生藥“,是有毒的。而五石散則是通過礦物配置的方劑,吃完後會有臉色發紅,渾身發熱,精力旺盛,甚至出現幻覺的症狀。這其實是礦物中毒的表現。

歷代吃金石頭藥死掉的帝王不勝枚舉,但這種藥品,作為一種”修仙“之藥,自然不是平常人家可以”享用“的。直到鴉片的出現,它還被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福壽膏“。毒品帶給人慾仙欲死的狀態,正是滿足了國人對於”修仙“的狀態妄想而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那時候的中國人,自不認為這種”仙藥“對人有什麼傷害。而當時清廷要派林則徐禁菸,更多考慮的是鴉片走私導致白銀外流的現象。關於這個觀點的作證是,為了防止白銀外流,在鴉片戰爭後,清廷開始默認鴉片產業本土化。

香港廢青教師關於“鴉片戰爭”的奇葩觀點從哪兒來?

來自雲南和四川的國產鴉片,不僅價格低,而且質量高,迅速衝擊了英國進口鴉片的市場。同時也將自己的民眾推入深淵。而因為清廷從英國進口的鴉片中,獲得了大量的關稅,彌補了賠款和軍費導致了國庫虧空,更加無心禁止鴉片。甚至到最後,英國因自己生產的鴉片實在無利可圖,甚至主動提議簽下《中英禁菸條例》。

估計“廢青”老師將這一條例和鴉片戰爭混為一談,而得出了荒唐的結論,如此無知。

因此英國通過戰爭將鴉片傾銷到中國,讓鴉片氾濫有了前提條件,而中國皇帝所引領的”長生修仙“的丹藥文化,讓鴉片進入中國創造了文化通路;皇帝對於鴉片的認知不到位,助推了鴉片的泛濫。

至此就想聊三點:一、歷史的慘痛教訓不該忘記;二、繼承不是一味的照單全收,該拋棄的傳統文化糟粕就拋棄;三、無知會導致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