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带给大家的感触

窦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她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布满激情的人。就如她自己所说的“激情不老”一样,这种激情不是矫揉造作装出来的,这种激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真爱。教师从跨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她的精神状态就直接感染和打动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爱好,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由“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清平乐》带给大家的感触


开课伊始,窦老师就以《破阵子》开篇,对比《清平乐》,感受两首风格迥异的词带给大家的不同感受。让孩子明白其实词牌名和词名在很大程度上为词的曲调奠定了相应的基调。这其实交给了学生方法,在以后的学习就中可以试着自己去体会词牌名以及词的题目的大致含义。课中,她以扎实的教学素养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说话、编故事、品味词句,欣赏词中每一幅活的画。如:“溪头卧剥蓬”的“卧”是用“趴”好,还是用“卧”好呢,怎样的卧,卧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把一个无拘无束、天真活泼的儿童模样儿展现出来。窦老师层层推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翁夸媪说„„”“我仿佛听到媪夸翁说„„”“我仿佛听到翁媪夸小儿说„„”等语句练说,扣住“醉”在村居、其乐融融,体会家园就是永远不变的村居。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窦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展示了名师的深厚内力:“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整堂课真是“信手拈来古诗句,左右逢源话成语”啊~平时只有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深厚自己的教学功力,方能在课上款款道来,举重若轻,交流默契,才能随意地联系,得体的引申,自然地深化,从而体现厚积薄发的教学功力~在最后的环节窦老师仍旧落实到她希望到达的落脚点——感受词作者虽然看到一幅安定祥和、世外桃源的闲适图画,但是心里却始终割舍不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这样的对比,使作者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和升华,有高瞻远瞩的政治抱负。

《清平乐》带给大家的感触


激情来源于什么,聪明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教者厚重的积淀,来源于作者孜孜不倦的学习。在这节课中,窦老师自己说出和引导学生说出了近三十首的古诗词,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我想,这没有深厚的语文积累是做不到的。

《清平乐》带给大家的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爱,爱就是教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窦桂梅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在她执教的《清平乐 村居》教学实录中她用不老的激情诠释着一位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她就像一本鲜活的语文书,她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课堂上的窦老师犹如一团激情燃烧的火焰,迅速点燃了学生,点燃了课堂,点燃了我。喜欢的朋友转发留言哦!

《清平乐》带给大家的感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