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軍士兵稱為水管的一款槍械:卻如何在中國戰場成為日軍的噩夢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有了顯著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近年來,我國除了大力發展經濟之外,也非常重視軍事領域的發展。眾所周知,軍事實力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保護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和國家利益的保證力量。中國現在的軍事實力相比以前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進步,而且國家非常重視軍事國防方面的建設,更是加大了對軍事方面的人才培養以及軍事領域方面的研究,並且通過不斷借鑑、自主創新,在海陸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軍事特色。

其實直到二戰初期,自大的英國人也並未大量裝備衝鋒槍,他們對自己生產的7.7mm李.恩菲爾德式步槍的卓越性能和獨特拉機柄結構帶來的較高射速感到非常滿意(使用食指加大拇指拉槍栓、中指扣扳機的射擊方式,該槍曾創下過每分鐘30發以上的栓動步槍射擊紀錄)。因此英軍在二戰之前並沒有進行衝鋒槍的大規模生產,甚至和日軍一樣對這種武器帶有歧視,大概也是島國資源貧乏所致吧,直至二戰的中期多數英軍士兵使用的仍是美軍援助的“湯姆遜”衝鋒槍。

被英軍士兵稱為水管的一款槍械:卻如何在中國戰場成為日軍的噩夢

被英軍士兵稱為水管的一款槍械:卻如何在中國戰場成為日軍的噩夢

可是面對廣泛裝備德軍步兵班的MP38/40系列衝鋒槍的洗禮後,英軍士兵充分體會到近距離火力壓制武器的重要性,而美軍的“湯姆遜”衝鋒槍雖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可數量和造價都是限制其大量裝備的因素,此外11.43mm口徑彈藥根本就不是英軍的制式規格,給後勤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於是藉著敦刻爾克大撤退帶來的巨大武器缺口以及即將到來的應對納粹德國登陸的全民備戰,英國隨即開始了新式衝鋒槍的研製。

被英軍士兵稱為水管的一款槍械:卻如何在中國戰場成為日軍的噩夢

被英軍士兵稱為水管的一款槍械:卻如何在中國戰場成為日軍的噩夢

這型衝鋒槍必須要具備的特點其實在一開始就被定下調子,僅在敦刻爾克撤回的部隊人數就約338000人,而這部分部隊大多數已經丟棄了武器,而國內擴招的部隊也需要武器,新的衝鋒槍必須簡單易造。於是在設計師謝潑德和特賓的努力下,基於繳獲的MP40衝鋒槍,斯登式衝鋒槍在1941年初就設計完成,該槍還特意使用國際通用的9mm“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甚至完成了與MP40的彈藥通用。它完整體現了做工粗糙、造價低廉、結構簡單等特點,大量使用衝壓、焊接等工藝使成本驟降至僅11美元,截止二戰結束一共生產了375萬支。

被英軍士兵稱為水管的一款槍械:卻如何在中國戰場成為日軍的噩夢

被英軍士兵稱為水管的一款槍械:卻如何在中國戰場成為日軍的噩夢

英軍士兵當時非常討厭斯登式衝鋒槍,將其嘲笑為“水管工人的傑作”因為它到處都是圓的,像極了一款水管的拼接物,當然供彈和保險裝置的不可靠也是一個原因。但是它卻在中國士兵手中大放異彩,1942年印緬戰爭之後流入中國的斯登式囊括了MKⅠ/Ⅱ/Ⅲ/Ⅴ等四個型號,其中以MKⅡ式居多,中國士兵親切的稱之為“偏插梭”,因為它在叢林戰中對自動火力極度缺乏的日軍來說是噩夢般的武器,當時加拿大的朗.布奇兵工廠也為中國提供了一批MKⅡ式斯登槍,因為槍上刻有“司登手提機槍.加拿大造”的字樣,所以該槍也被稱為“加拿大式”衝鋒槍。

國防是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力量,關係著社會的穩定,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才能保衛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目前,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之中,我國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也是很強的,而且正在逐步加強,我相信,中國的軍事實力一定會在此基礎上變得更加強大,中國強軍夢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