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球員Eden Hazard(阿扎爾) 東方IC 圖

近日,比利時頭號球星、切爾西俱樂部的球員Eden Hazard(阿扎爾)又與皇家馬德里俱樂部傳出轉會緋聞,阿扎爾的去留實為當今足壇的一件大事。阿扎爾以其犀利的突破以及精準的傳射能力而聞名,被認為有望成為梅西和C羅之後又一位球王,一直是轉會市場上的熱門人物。許多中國球迷看到Hazard的名字,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他不翻譯成“哈扎德”,而要譯成“阿扎爾”呢?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阿扎爾比利時國家隊球衣

非正統的拉丁語後代

阿扎爾剛剛聲名鵲起的時候,他確曾被中國媒體誤譯成“哈扎德”,後糾正為“阿扎爾”。這就要說到Hazard的發音問題了。比利時有三種官方語言,它們分佈於比利時不同地區,不同地區都有一種強勢語言即官方語言。北部弗拉芒地區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南部瓦隆區大部分地區說法語,而瓦隆區東部靠近德國的地區則是德語勢力範圍。首都布魯塞爾則是荷蘭語以及法語的雙語區。阿扎爾出生在瓦隆大區拉盧維耶爾(法語:La Louvière),距離法國只有十來公里,是個典型的法語城市。他的母語當然是法語,而名字自然按法語來發音。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比利時天才“哈扎德”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比利時語言地圖

Hazard是傳統法語姓氏,不能硬套英語或者中國的拼音來發音。按照法語的發音規則,Hazard一詞開頭輔音的h和結尾的輔音d都不發音,整個詞發音的只有azar這部分,讀作[azaʁ]。這樣,Hazard音譯過來,就成了“阿扎爾”。

至於為什麼這些字母不發音,這要講到法語語音史和法語正字法了。法語屬羅曼語族,其祖先是拉丁語。前52年,凱撒率領羅馬人征服高盧。受羅馬人影響,原本說凱爾特語的高盧人逐漸羅馬化,開始使用羅馬語言。羅馬人的拉丁語順理成章地成為高盧地區的上層語言和通行語言。羅馬人在高盧待了幾百年後,日耳曼人的法蘭克部落入侵羅馬帝國,佔領了高盧地區,和當地人混為一體。這片土地的名字也變成了法蘭克。儘管法語是拉丁語的後代,但是原來高盧人和後來法蘭克日耳曼人的影響,使它大大遠離了拉丁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語雖同屬羅曼語,前兩者顯然與拉丁語更接近。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羅馬帝國的擴張

隨著日耳曼人入侵和羅馬帝國分裂,各地的民間拉丁語逐漸形成,它是古典拉丁語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等地的民間通俗變體,可以認為是古典拉丁語在各個國家和地區上的方言。嚴格意義上來說,法語的前身不是書面拉丁語,而是商人、士兵等民間人士所使用的口頭語言。h這個音,古拉丁語早在羅馬共和末期的口語就不發音了,甚至一度被踢出了字母表;而高盧地區恢復了這個音,是法蘭克時代(481—843)初期從日耳曼語中引進來的。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蠻族入侵羅馬與民族大遷徙

隨著時間流逝,各地區語言越來遠離古典拉丁語,大部分民眾已經無法理解規範拉丁語。8世紀中葉開始,高盧甚至到了連負責教育的神父對最直白的宗教文本都看不懂的地步。813年,教會不得不要求神父使用地方語言傳道。842年2月,西法蘭克王國國王禿頭查理和東法蘭克王國國王日耳曼人路易兩兄弟在斯特拉斯堡相互宣誓效忠,同時反對他們的大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中法蘭克王國國王洛泰爾。為了使在場的士兵聽懂,他倆沒有使用拉丁語,而分別使用了羅曼語口語和古高地德語口語。從這一時刻開始,本地拉丁語方言也開始被視為獨立語言。羅曼語口語的《斯特拉斯堡誓言》文本被視作古法語最早的書面記錄。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法語最早的書面記錄《斯特拉斯堡誓言》

刻舟求劍式地追求正統

從九世紀起,法國的文獻記錄者,開始實行言文一致的方法,只把他們能夠發出的音給記錄下來,與拉丁語開始劃清界限。在卡佩王朝(987—1328)時代,法語發展出了地方規範,實行正字法原則(即對法語的書寫、字音、語法等要素進行規範)。受日耳曼語影響,他們把grandis寫成了grant,tarde寫成了tart。然而,第一次正字法很快過時了。語言會隨著時間流逝和社會環境的改變不斷變化,就像漢語存在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現代音等階段一樣,法語亦是。法語一般被認為分成古法語(9—l4世紀)、中古法語(l4世紀—17世紀初)和現代法語(17世紀初至今)三個階段。

轉眼到了中古法語時期,詞尾輔音停止發音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現象。14世紀末,詞末r最先停止發音,有人開始用voix來代替voir。16世紀開始,巴黎方言開始非日耳曼化,h又不發音了,逐步擴大到全國。然而,此時的正字法並未實行原來言文一致的原則。這是因為文藝復興的春風從隔壁的意大利吹到了法國,薄今厚古的風氣影響到了法國。作為歐洲大陸上霸主使用的語言,法語逐漸取代了拉丁語的歐洲通用語言地位,成為當時歐洲最有影響力的語言。歐洲的貴族們都以會說法語為榮。

不過,此時的法國人卻發現他們的語言距離古典拉丁語漸行漸遠,就像國內很多方言喜歡爭奪是古漢語正統一樣,法國人萌發了爭奪拉丁語正統之心。他們認為,如果按照實際發音,單詞被縮寫後,會改變法語的語言,將在法語與拉丁語之間造成巨大的鴻溝。法國語言學家一開始就為制止詞末輔音的消失而鬥爭,他們在十四世紀取得了成功。他們採取了一種與之前“言文一致”相反的原則進行正字,反其道而行之,採取刻舟求劍式的正字法。新的正字法不但不記錄語言新的演變趨勢,反而實行復古。這樣,grant和tart分別又變成grand和tard;h也被保留了下來。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印歐語系關係樹

深受拉丁語影響的謄寫人,還為了達到復古的“文字美”,更重要的是為了增加自己勞動收入,採取了成分最多的書寫方式,保留了詞尾大量不發音的字母。這樣形成了一種奇葩現象:法語的正字法要遠遠落後於語音的變化,很多字母即使不發音了,但它們還保存在單詞裡面。可笑的是,作為拉丁語的發源地,意大利都不寫h了,法語卻仍舊在堅持書寫。如拉丁語的homo(人)演變成現代意大利語的uomo和現代法語的homme,意大利語就直接在拼寫中省去了h。瑞士著名語言學家、有“現代語言學之父”之稱的弗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就嘲諷法語這個正字現象為紀念式的迴歸。

“Henry”應為“昂利”而非“亨利”

現代法語中的h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h就跟沒有h一樣,h之後的元音字母可以跟之前的音節聯誦;另一種h像個緊喉,要跟之前音節斷開不可連。儘管如此,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不發音的。讀者如碰到了能發h的法國人,恐怕他是北非阿拉伯移民或是其後代。

讀到這裡,想必讀者已經知道法國足球名宿Thierry Henry 翻譯成“亨利”是錯誤的。這是怎麼產生的呢?在上世紀90年代,體育媒體從業者外語水平普遍不高。絕大部分人只接觸過英語一種外語,他們把所有的外國人名字都按英語發音規則甚至漢語拼音發音規則來讀。但是語言學上有名從主人的原則,要根據他的母語來讀姓名。“亨利”法語讀作[ɑ̃ʁi],就應該音譯成“昂利”。然而,“昂利”這個音譯,在筆者印象中,國內體育媒體好像只有上海五星體育頻道和《體壇週報》譯對過。相對而言,其他行業犯錯的概率會低很多,如法國數學家Henri Léon Lebesgue就被業內人士翻譯成“昂利·萊昂·勒貝格”。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1998年法國國家隊球衣

上文已經提及,除了詞首的h,法語的正字法導致大量不發音的輔音留在單詞詞尾。除了f、l、r、q外,出現在輔音詞尾的其它字母通常不發音。典型的就是法國首都Paris讀作[paʁi],中文音譯為“巴黎”,而不是“巴黎斯”。在體育界,由於不知道發音規則,存在著大量被誤譯的姓名。帶領法國隊首次問鼎足球世界盃的名宿德尚,他的姓氏Deschamps法語讀音為[de.ʃã]。但在2003年11月6日,不明所以的新浪體育,將時任摩納哥隊主教練的他,根據英語規則音譯成“德斯查姆普斯”。98世界盃另一冠軍主力成員Laurent Blanc,法語發音 [loʁɑ̃ blɑ̃],應譯為“洛朗·布朗”;而不是“勞倫特·布蘭科”。同樣都姓Robert,英國人要譯成“羅伯特”,法國人則是“羅貝爾”。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摩納哥隊主教練“德斯查姆普斯”

可見,法語正字法帶來綴字的缺陷十分明顯。這些詞尾不發音的字母與其說是綴字,不如說是贅字。它們除了增加了學習者的記憶和書寫成本外,還容易導致不明真相的他國人士誤讀和誤譯。法國語言學家安德烈·馬蒂內(André Martinet)對此十分厭惡,他曾毫不客氣地批評道:“法語中的語法綴字法,對講法語的人是一種障礙。掌握它所浪費的時光如果用來學別的,那麼這個法國人就不至於是這麼一位先生,他對地理一竅不通,智力這般低下。”即便如此,法國民眾的改革意識仍非常淡薄,他們甚至至今還認為:法語素以其文字“準確明晰”、語音優美而著稱於世。由於朝野上下保守派的巨大阻力,文字改革對法國來說,是個棘手問題,綴字現象一直無法得到處理。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負責規範法語的機構法蘭西學術院

“亨利”“布蘭科”這些錯譯已經被廣泛使用,幾乎已是“積非成是”,但“廣泛使用的錯譯”不等於這個錯譯是對的。姓名讀法名從主人是發音和翻譯的一大原則,就像中國人的姓名不能按照漢文字圈內的日韓越三國漢字音讀和進行拉丁轉寫一樣。現在,隨著國人對除英語外的其他語種熟悉度逐漸提高,將Hazard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著實令人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