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系圖說歷史:揭開大理國的神祕面紗,還原段譽的真實人生

大理國是個真正的佛系國家,歷任皇帝都極力推崇佛教,大興佛寺,多位皇帝放棄皇位出家為僧。大理國對外以和為貴,很少與周邊國家發生衝突,導致大理國存在感較低,留下的史料極少,顯得特別神秘。本文主要參考《南詔野史》和《宋史》來揭開大理國神秘的面紗。

大理國前身

1 大長和國

鄭買嗣是南詔國宰相(南詔稱宰相為清平官)鄭回的七世孫,在南詔國隆舜在位期間,任侍中之職。隆舜是個酒色之徒,不理朝政,放任鄭買嗣專權。到南詔舜化貞在位期間,鄭買嗣官居相位,權傾朝野。舜化貞死後,鄭買嗣篡權為帝,國號大長和,並殺害800多口南詔國王的宗親。(關於南詔國的歷史,請點擊世系圖說歷史:依據眾多史料,還原完整的南詔國

世系圖說歷史:揭開大理國的神秘面紗,還原段譽的真實人生


2 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

據說楊幹貞是南詔國王隆舜的私生子,長大後在鄭氏的大長和國任職,官至東川節度使。楊幹貞知道自己是南詔王室血脈後,一心想奪回王位。928年,楊幹貞聯合大長和國宰相趙善政,除掉大長和國14歲的國王隆亶。楊幹貞見朝中局勢不穩,先扶植趙善政稱帝,改國號為大天興國。十個月後,朝中局勢穩定,楊幹貞廢掉趙善政,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義寧國。

《南詔野史》:母名彌彔,有美色,蒙隆舜私焉。有孕,適漁人楊氏,生幹貞,後又生詔。

段思平建立大理國

段思平的祖先是武威郡(今甘肅武威市)人,後來遷居雲南,世代為南詔國將軍。在南詔與唐朝的“天寶之戰”中,大軍將段儉魏屢立奇功,升任南詔國宰相之職。段思平就是宰相段儉魏的六世孫。

楊幹貞篡權立國後,大肆捕殺不服的權臣,通海節度使段思平位列其中。段思平深知自己的實力不濟,於是和弟弟段思良、軍師董迦羅一起化妝成獵戶,躲過楊幹貞的追捕,去聯合滇東的三十七蠻部,共同起兵反對楊幹貞。

他們在曲靖會師,以董迦羅為軍師,進軍大理。楊幹貞之弟楊詔陳兵據橋,擋住去路。段思平等人攻不過去,很是著急。這時,有位在河邊洗衣服的大姐,告訴他們哪裡河水比較淺。段思平謝過之後,率軍渡河而過,從楊詔軍隊的背後殺過去,大獲全勝。楊幹貞聽說弟弟全軍覆沒之後,連忙逃出大理。

937年,段思平在大理登基稱帝,國號大理。段思平即位後,大封功臣:董迦羅為相國,高方為嶽侯,三十七蠻部首領爨判為巴甸侯,並免除蠻部的徭役。

世系圖說歷史:揭開大理國的神秘面紗,還原段譽的真實人生

大理古城


此時的唐王朝和吐蕃王朝早已瓦解,大理國沒有大的外部矛盾。段思平提倡休養生息,推廣佛教。段思平在位八年後去世,子思英繼位。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廢帝自立。

宋太祖趙匡胤得天下後,宋將王全斌平蜀回朝,請求進軍雲南。宋太祖想到唐朝“天寶之戰”的慘敗,用玉斧指著地圖上的大渡河一帶說:“大渡河以外的疆域不是我們的。”從此,宋朝和大理相安無事。

《宋史》:王全斌平蜀還京師,請取雲南,負地圖進。宋太祖鑑唐之禍,以玉斧畫大渡河為界,曰:此外非吾有也。由是段氏得據南詔,相安無事。


世系圖說歷史:揭開大理國的神秘面紗,還原段譽的真實人生

北宋、大理形勢圖


大理國內亂

1080年,大理國權臣楊義貞發動叛亂,殺死大理皇帝段廉義,自立為帝。高升泰帶兵進京(大理)平叛。四個月後,叛亂被平息,段廉義之侄段壽輝即位為帝。高升泰因平叛有功,被封為鄯闡侯,掌管大理國的軍政要務。

高升泰的野心逐漸膨脹起來。段壽輝即位後,感覺處處受高氏家族的控制,在位一年後,索性禪位給堂弟段正明,自己出家為僧。段正明做夢都沒想到自己能當上皇帝,即位後準備大幹一番事業,可惜處處受到高氏家族的掣肘。段正明在位13年後,心灰意冷,直接把皇位禪讓給高升泰,自己出家為僧。

世系圖說歷史:揭開大理國的神秘面紗,還原段譽的真實人生


高升泰當上皇帝之後,才體會到一國之主的難處,做皇帝還不如做個逍遙的鄯闡侯痛快。 高升泰在位兩年後,身心憔悴,臨終囑咐兒子們:在自己去世後,把皇位還於段氏。高升泰去世後,皇位還給了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大理國的實權還掌握在高氏家族手中。

《南詔野史》:升泰在位二年,寢疾。遺命曰:「我之立國,以段氏之弱,我死,必以國仍還段氏,愼勿揹我。」及卒,其子高泰明遵遺命,還位正明之弟正湻。段氏復興,號後理國。高氏相之,政令皆出其門,國人稱為高國主,段氏擁虛位而已。

段和譽(段譽)的故事

說起大理國的歷史,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天龍八部》中大理段譽公子,段譽的原型就是段和譽(又名段正嚴)。

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大理國皇帝段正淳禪位於兒子段和譽,自己出家為僧。段和譽繼位後,仍採取外和內撫的政策。

1117年,段和譽派使臣向宋朝進貢,宋徽宗冊封段和譽為紫金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繼續奉行友好政策。

對內方面,減免民眾的賦稅徭役,民眾安居樂業,一心向佛。段和譽想逐步削弱高氏家族的影響力,無奈高氏家族樹大根深。段和譽的行為引起高氏的警覺,高氏趁機插手大理國的儲君之爭,導致段和譽的兒子們骨肉相殘,搞得段和譽身心憔悴,遂有歸隱的打算。

1147年,段和譽禪位於子段正興,出家為僧。1176年,段和譽去世,享年93歲,是大理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

世系圖說歷史:揭開大理國的神秘面紗,還原段譽的真實人生

段和譽影視形象


大理國滅亡

大理國的太平日子到頭了,北方崛起的蒙古對大理和南宋虎視眈眈。蒙古在正面遭遇宋軍的頑強抵抗後,決定繞道大理從宋軍背後攻擊。

1252年,蒙古大漢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大將兀良合臺率軍攻打大理國。忽必烈兵分三路直撲大理,大理國丞相高泰祥屯兵金沙江沿線,阻擊蒙軍的進攻。

1253年12月,大理軍隊與蒙古中、西兩路軍對峙。兀良合臺部越過旦當嶺進入大理國境內,從側翼攻擊大理國主力部隊。高泰祥急忙把兵力回撤,派重兵把守咽喉要地龍首、龍尾兩關(大理市上關鎮和下關鎮),依靠天險堅城固守。蒙古三路大軍會師龍首關,一鼓作氣全殲守軍。接著,蒙古大軍圍攻大理城,另派一支軍隊翻越點蒼山進入大理城內,裡應外合,拿下大理城。從此,大理國滅亡。

世系圖說歷史:揭開大理國的神秘面紗,還原段譽的真實人生

蒙古進軍大理、南宋路線


後記:大理城破之後,大理國皇帝段興智、丞相高泰祥潛逃。忽必烈採納姚樞建議,不濫殺無辜、安撫百姓,穩定社會秩序。接著,繼續征討未臣服的各個部落,在姚州(今雲南姚安)斬殺高泰祥。在昆澤(今雲南昆明宜良縣),抓獲段興智後,把他押送給蒙古大汗蒙哥。蒙哥為表示自己的仁慈,冊封段興智為大理總管。

附:大理國皇帝世系

世系圖說歷史:揭開大理國的神秘面紗,還原段譽的真實人生


參考文獻:

《宋史》【元】脫脫

《南詔野史》【明】楊愼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