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西藏軍人,心裡都住著一輪明月

作者:付 裕

“一夜我立在露臺上望月,回首數十年,春也沒春過,秋也沒秋過,童稚的真純失卻了,只換得半生白白的冷。一剎間,心中浮起‘人生幾度月當頭’的斷句來……”,大二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司馬中原的《握一把蒼涼》,頓時被他的文字吸引,不禁望著圖書館外的月亮出神了一會。

每個西藏軍人,心裡都住著一輪明月

而後從軍,戈壁草原,雪山大漠的戎馬征程中,抑或是多了一點閱歷,對這千里皓月似乎有了某種情結。

每個西藏軍人,心裡都住著一輪明月

新兵時戈壁駐訓。一次晚飯後,從半埋地下的餐廳帳篷出來,陡然一抬頭,被地平線上的月亮嚇到了:太大了,太美了!大漠長空,平沙無垠,戈壁灘初升的月亮,在大氣折射下,大如圓盤,顏色也成了紅色,真的很美。其實,那段時間我心裡無比落寞,荒野戈壁,沒有手機,沒有信號,幾個月像跟外界失聯了一樣。放眼四顧,戈壁灘除了荒涼還是荒涼。還常常是風沙肆虐,洗澡變得困難,吃飯也常在沙塵暴中進行。想想昔日同學,有的留學,有的讀研,“失聯”的我,滿是落寞迷茫。而那一刻,看著月亮突然覺得很幸福,很寧靜。 世之奇觀,多在險遠,戈壁灘的月亮估計很多人都難以欣賞到。是的,那一夜的月亮,多少慰藉了我的孤獨。

每個西藏軍人,心裡都住著一輪明月

15年冬天,去西安參加新聞培訓。夜裡我爬上了古城牆。是夜剛好農曆十五,明月中天,清輝如銀。我竟激動不已:“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是杜甫的月亮,這是長安的月亮,這是輝歿千年的月亮。身旁的這一磚一瓦,彷彿還在訴說著悠悠漢唐的未央往事;眼前的這一輪明月,肯定也映照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千古長安客的不盡夜思。“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的,走上城樓,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應該還有秦磚漢瓦和那似乎還在吟誦的盛唐詩章……

每個西藏軍人,心裡都住著一輪明月

還有一年中秋,休假與敏小聚,閬中邀月,以遣清宵。川渝小城的街巷,且自悠揚著歌曲《成都》的款款旋律。客棧窗外,嘉陵江漂浮的月色,嫋嫋如夢。相聚不易,幸福之餘,想起林懷民“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並肩攜手,低低切切”的深情語句。敏說,“今夜的月亮真的好圓”,我說,“可能是因為盛滿天下軍人的思念吧!”其時,側身行伍已久,更懂得了“頭頂邊關月,心繫天下安”的道理,也知道每逢月圓之夜,在邊關哨卡,在雪域高原,在巡邏路上,總有千千萬萬的軍人,在思念中緊握鋼槍的堅守與不易。

每個西藏軍人,心裡都住著一輪明月

這麼多年,因了這一輪明月,我似乎更明白了從軍路上的風吹雨打。忘不了凌晨三點的戈壁,亮如白晝,我們負重五十斤行軍二十里,月下的鋼盔閃著軍人獨有的驕傲;忘不了西藏寒冷的滿月之夜,不用手電筒,哨本上的字跡都能很清晰地念出來;忘不了元宵佳節,所有人都在慶祝節日的時候,我們還在編輯部點燈捉筆……

每個西藏軍人,心裡都住著一輪明月

“秦時明月漢時關”“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當年馳萬馬,半夜出長城”……

月亮,似乎自古就和軍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想是因為這一輪明月,慰藉了戍邊將士的孤獨與思念,也承載了萬千軍人的情懷與驕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