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說相聲的"外國人"被姜昆一手捧紅的大山,如今他早已滿頭白髮

要說世界上什麼語言最難學,漢語當仁不讓。很慶幸自己生在中國,天生會說中國話,但是你的普通話真的標準嗎?有一個外國人,來自加拿大渥太華。他23歲時就來到了中國,不僅普通話講得非常標準,還能表演相聲教人們學講粵語。他就是大山,咱們的老朋友!《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經評價他:“雖然他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當年說相聲的

大山本名羅斯韋爾,1965年出生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1984年考上多倫多大學東亞系開始攻讀中國研究,他第一個中文老師根據他原名的音譯給他起了中文名字“路世偉”。1988年路世偉到北大中文系進修,一位王老師負責組織留學生的文體活動,有一天中央電視臺找到他,想請幾個留學生參加一臺晚會的節目錄制,王老師就推薦了路世偉等人參加。那臺晚會《難忘1988》,於1988年年底前兩週左右進行錄製,1989年元旦當天晚上在電視屏幕上播出。晚會上路世偉和另外幾位留學生一起表演了小品《夜歸》,他在其中扮演一個名叫“許大山”的中國青年。他當時還很蹩腳的中文引得觀眾哈哈大笑,給電視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從此人們就以“大山”的角色名字稱呼他。

當年說相聲的

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相聲演員大山就跟隨姜昆老師學習,還拜了他為師。在1998年他和潘長江一起合作演過小品《一張郵票》,一個外國人演小品,而且漢語說得還那麼利索,這讓當時的大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2009年的時候,大山和姜昆的徒弟一起合作,在春晚上表演了相聲《五官新說》。在他還火的時候,郭德綱的名氣還沒有發展起來,加上他是個外國人,更吸引了觀眾

當年說相聲的

大山在國內走紅後,早期的演藝事業裡,主要在小品和相聲中出演,像其出演的相聲小品《送春聯》、《黃鶴樓》和《蛤蟆鼓》等等作品都非常不錯。並且還曾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表演《同樂同喜》節目呢,可見當年的大山在中國混的是多麼順暢。還不說,大山還真是多才多藝,除了相聲表演,他還出演了許多電視劇,比如《編輯部的故事》、《八旗子弟》、《功夫寶貝》等戲劇,大山出演其中。除了演藝,大山還參與了許多電視欄目的製作。這位中文講的如此流利,又會說相聲小品等節目逗樂的外國演員,在那個年代還真是很少見。而且出演的很多電視節目,在那時也是很受歡迎

當年說相聲的

加上師傅姜昆也很用心的培養他,可現在在舞臺上怎麼就少了他了呢?其實他的不出現也和相聲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而且也和當下環境有關,我們都知道,當初大山火的時候也並非單純是因為相聲,而是當時人們的心理,那會兒人們追求歐美文化,對外國人是很追捧的,反而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不怎麼喜歡。而當時大山作為一個外國人力捧中國傳統文化,這讓姜昆這些人也表示很欣慰,所以一個勁兒的捧著大山,也是因為這一點,大山越來越火,可要真的說到他的相聲實力,那的確還是差點的,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僅次於美國之下,在國際上也是很有威望

當年說相聲的

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越來越高,隨著人們的眼界開闊,崇洋媚外的人越來越少了。人們回首再看看大山的相聲,除了在舞臺上說一段繞口令,其實壓根和相聲差距還是很大的,真正的相聲可不是大山說的繞口令,從德雲社的發展就能看出來了。如今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藝術,這幾年德雲社都越來越多的開始去國外演出了,一年有幾十場演出是在國外,而且是場場爆滿,就很能說明問題。如今的國人越來越強調文化自信心,所以傳統相聲可以大火,大家對於外國人說相聲也沒有那麼稀奇了,大山也就不火了。

當年說相聲的

現在已經50多歲的大山,早已經滿頭白髮,看上去蒼老十足,在全國各地跑商演。大山還在傳統相聲裡面加入了自己獨特的見解,甚至脫離了傳統相聲,變成了大山版本的脫口秀。 網友們表示:小的時候看大山的節目,的確給自己帶來了不少的歡樂,而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自己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也有的網友說:大山可以說是在中國混得最好的外國人,而且也深愛著中國這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