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崇州:竹編技藝“飛”入尋常百姓家

連日來,四川崇州道明的竹編非遺傳承人,通過線上網絡平臺傳授竹編技藝,不但讓群眾學習到竹編技藝,感受到竹編文化,還為他們的竹編產品打開了新的銷路。

四川崇州:竹編技藝“飛”入尋常百姓家

楊隆梅直播竹編技藝

“就這樣,墨綠的,墨綠的也很漂亮,很有質感,很高級!還有這個,粉色的這個,不管什麼樣的漢服都能搭。”今年28歲的楊隆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竹編,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疫情期間,她就宅在家裡,通過網絡平臺為粉絲介紹竹藝產品和竹編非遺文化。

以前,道明鎮竹編非遺文化推廣及產品銷售更多的是依託線下和實體,2月18日,楊隆梅受邀參加了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舉辦的“非遺公開課”,視頻錄製後,引起了強烈反響。

四川崇州:竹編技藝“飛”入尋常百姓家

楊隆梅說,道明竹編雖然小有名氣,但是長期以來,基本都是線下傳授技藝和營銷,外地遊客也不能完全欣賞和學習產品的製作過程,這就導致大家對竹編非遺技藝“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非遺產品如何生產和製作,更別提其背後的文化價值了。”

通過參加此次非遺公開課,為楊隆梅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作為道明竹編的非遺傳承人,她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更好地傳播竹編非遺文化,因此開始嘗試利用線上平臺進行直播教學和產品營銷。

楊隆梅介紹,通過多個平臺的線上推廣,2月底到4月初,她所在的合作社接到了近20萬元的訂單量,現在大家都在趕工期製作產品。

四川崇州:竹編技藝“飛”入尋常百姓家

同樣,竹藝村90後竹編新生代傳承人肖瑤,一有空就和男友任佩哲在家錄製竹編教學視頻。“今天我們要教學的就是我們的竹編髮簪,我們需要到的就是十八根竹片以及剪刀、膠水和膠帶,現在我們就要把準備的材料先拆開。我們這次的編法就是挑一壓一的編法。”

作為土生土長的道明人,肖瑤見證了道明竹編的崛起。2019年她毅然辭掉了穩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回到道明,投身竹編事業。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僅靠家傳竹編技藝是遠遠不夠的。肖瑤充分將當下年輕人審美和需求運用到傳統技藝上。為此,她專門到中央美術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地,進行專業學習。2019年,肖瑤榮獲“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瓷胎竹編項目第一名。

目前,她創辦了紅梅竹編工作室,同步成立了成都竹居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並在當地創立了紅梅竹編創新創業共享服務平臺。“在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網絡教學視頻的一個機會,於是我們用手機拍了第一集視頻,受到了廣大的關注和支持。”

肖瑤告訴記者,起初,他和男友沒有專業的設備錄製視頻,更不會視頻剪輯和製作,因為疫情不能出門,他們商量決定購買專業設備,學習剪輯製作,通過網絡視頻傳授竹編技藝。下一步,還打算通過互聯網來推廣竹編體驗,“大家可以在網店上購買材料包,在家就可以體驗我們的竹編文化。” 肖瑤說。

肖瑤介紹,為了讓更多的人學習竹編技藝,感受竹編非遺文化,自己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各類社教平臺,進行竹編技藝和產品展示,在擴大道明竹編知名度的同時,也拓展竹編產品的銷路。

據瞭解,道明竹編是崇州市道明鎮的傳統特色產業,2006年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4年又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四川崇州:竹編技藝“飛”入尋常百姓家

道明竹編是崇州市道明鎮的特色傳統手工藝術珍品,崇州市道明鎮地處川西平原邊緣,素以竹編之鄉著稱,竹資源豐富,該鎮竹編歷史悠久,編制材料、工藝獨特,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竹編)之鄉”。其所產竹編造型別致,精巧細膩,經久耐用。多年來,崇州市不斷深化非遺保護和傳承,以產品開發為核心、人才培育為基礎、廣泛宣傳為重點,以道明竹編的研發提升為示範,推動形成非遺傳承發展合力。

近年來,崇州市聚力轉型發展,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做實、做強、做大在地竹產業為目標,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4月3日,當地政府通過國有企業扶持集體經濟組織、整合道明當地竹編專業合作社,成立四川道明竹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這種新的模式,將起到進一步對竹產業進行提檔升級的作用。“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當地的優勢資源挖掘,針對性的在裝飾裝修,戶外裝置領域,進行竹產業的差異化發展,在新經濟背景下,我們結合當下比較流行的視頻直播、網絡推廣、線上平臺以及我們的電商渠道,對我們當地的特色產品進行主題包裝,擴大我們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公司總經理張豔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