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半夜,鄰居夫妻突然爭吵起來,剛開始只是兩個人的聲音,後來老人也參與進來了,緊隨著就是一陣鍋碗瓢盆落地的聲音。他們家孩子剛三歲多,隔著門也能聽到孩子哭著喊“媽媽,別吵了,我怕......”。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吵架是每個家庭都會發生的事情,夫妻間的爭吵不僅會破壞夫妻之間的感情,還會傷及孩子,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些創傷終身都難以癒合。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

1.孩子內心恐懼,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看到自己最愛、最親的兩個人居然互相謾罵,甚至大打出手。那麼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這會衝擊到孩子的內心。孩子甚至會在心中留下陰影,成年後也難以抹平,更容易對婚姻失望、恐懼。

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就會想“父母吵架是不是因為我?是不是不再愛我了?是不是都不要著急了呀?”長期這樣,孩子內心就會恐懼父母的吵架,缺乏安全感。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2.孩子不信任別人,心理負擔重

原本恩恩愛愛的一家人,卻因為一點點小事吵架,在孩子的眼中,就會覺得再親愛的人都不會永遠相愛,不能永遠依靠,不值得永遠信任。

對於稍微懂事的孩子,他們會因為父母吵架而難過,接著就是胡思亂想,擔心父母離婚,心理負擔重就會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無精打采。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3.孩子脾氣變壞,容易自卑

我們都知道,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為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父母感情用事,脾氣暴躁,肯定會對孩子性格上有所影響,極有可能養成壞脾氣。孩子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吵架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於以後如果遇見問題,也不會理智的思考,而是採用吵架打架,嚴重的話會採用極端方式來解決問題。

別人家的父母都是和和睦睦,相親相親,自己家的父母卻是爭爭吵吵,打打鬧鬧,這樣的家庭反差,如果其他孩子嘲笑自己,孩子就不願意和其他小孩玩耍,不接觸他人,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家庭都無法避免一些問題和摩擦,吵架是每個家庭都會發生的事情。特意的去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也許可以讓孩子不去接觸一些負面情緒,但是,當孩子走出家門,他們在人際交往上也會遇到“衝突”。早些讓孩子接觸爭吵,明白如何處理這些矛盾,不見得是壞事。

孩子沒有我們想象中的脆弱,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吵架,而不是暴力打鬥。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父母在爭吵的時候,沒有過激行為的情況下,孩子是能夠受耐的。這種人際衝突受耐力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孩子在遇到人際衝突時,會知道有衝突是正常的,不用害怕。

吵架難以避免,身為父母,要時時提醒自己,孩子正在觀察自己。當父母吵架時,怎麼做才能降低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呢?

如果吵架難以避免,父母應該怎麼做

1.當著孩子的面討論,不要偷偷摸摸

讓孩子知道,父母意見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可能說兩個人能在所有的事情上意見完全一致。

父母之間有爭執時,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坐下來,友善的去述說自己的看法,同時要耐心的傾聽對方的意見。在討論中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和平的解決問題。

父母切記,不要被孩子撞見了,還偷偷摸摸的關起門來,壓低聲音爭吵,這樣反倒會讓孩子覺得爭吵是見不得人的事,這樣孩子會因為父母之家有衝突而惶恐。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2.告訴孩子自己內心的感受

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差距的,如果彼此無法心平氣和的解決衝突,爭吵變得激烈起來,父母也不用過度自責,我們可以坦誠的告訴孩子自己的內心感受。

”爸爸媽媽真吵是因為各自對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我們都是為對方好。”

”對於這次的爭吵,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很不高興。“

”這個事情是因為爸爸媽媽意見不一致,與你無關,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不會改變。“

不過我們要注意,不能在孩子面前批評,甚至責罵對方。

當彼此冷靜下來之後,即使意見還沒統一,也要為自己的情緒向對方道歉。這樣做會讓孩子明白,激烈的衝突並不可怕,但是激烈的情緒是不對的,需要道歉。這樣,當孩子自己遇到衝突時,他就懂得要如何處理。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3.不要把問題歸咎於對方或者孩子

一個巴掌拍不響,有問題大多數不是一個人引起的,衝突也一樣。有煩惱和痛苦,真正讓我們過不去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當平靜下來之後,在回看爭吵,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有時,同樣的事,同樣的話,從別人嘴裡說出來,你可以一笑而過,但愛人這樣做,你卻憤怒了,因此,自己的情緒與自己有關,不能把問題都歸咎給對方,更不能告訴孩子,這都是孩子引起的,這樣會讓孩子內疚,自責。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4.當孩子發出停戰信號,一定要溫柔回應,並向孩子道歉

如果在爭吵過程中,孩子說”不要吵啦“,或者嚇得大哭,或者拉著父母轉移話題,或者自己躲進房間去等,這說明孩子已經不能忍受父母的爭吵了。

這時候,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求救信號,給予一定的回應,比如抱抱孩子,或者帶孩子到另外一個空間去,也可以幫助自己安靜下來。

當情緒穩定下來,要在第一時間為自己情緒失控的行為向孩子道歉。

”剛才媽媽太生氣了,大喊大叫,你覺得有點害怕是嗎,對不起。“

”爸爸剛才和媽媽爭吵時摔壞了杯子,這個行為是不對的,爸爸向你道歉。"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5.告訴孩子無論如何,父母對他的愛都不會改變

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夫妻間的矛盾是夫妻的事,和孩子無關,我們對孩子的愛並不會因為彼此的爭吵而減少。但是,孩子不知道呀,他會擔心父母的爭吵是因為自己,會擔心父母不愛自己了。

所以,父母要很清楚的告訴孩子,父母的爭吵只是有問題衝突,對孩子的愛不會改變。給孩子愛的保證,行為上對孩子的愛更是一如往常,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這一點。這樣即使孩子目睹父母爭吵,他也能明白這只是單純的人際衝突問題。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6.要讓孩子看見父母和好

俗話說:“床頭吵架床尾和“,事實上,夫妻間的正常爭吵並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爭辯的結果應該是瞭解彼此真實的想法,達到和諧的目的,一旦雨過天晴,誤會就會消除。孩子可能聽不懂和解的語言,可是當他看見父母真誠地相擁,他內心會得到慰籍和平撫。

“媽媽,別吵了,我怕”,父母吵架到底要不要回避孩子呢

在生活中,雖然吵架不可避免,但是父母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儘量少給孩子造成正面的衝擊,愛孩子,就要正確的引導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