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的詩人、名將和叛臣,在國外被當做守護神供奉千年


他是唐朝的詩人、名將和叛臣,在國外被當做守護神供奉千年

高駢的後世知名度不高。這句話沒錯,但要加一個前提,在國內。

國內的高駢主要以詩人身份出名,《山亭夏日》等詩作至今為人傳誦。但在鄰國越南人民眼中,高駢可是神一樣的存在。這不是誇張手法,而是一個陳述句。時至今日,高駢都是越南首都河內的城隍神之一,被越南人民視為守護者。

這並不是因為隔岸的風景總是美的,事實上,高駢曾經距離越南人民很近。他曾在當時的唐朝安南地區駐守了五年之久,如你所知,越南是清朝嘉慶時期才有的名字,之前就叫安南。就連越南如今的首都河內城,都是高駢建立的,當時叫做靜海軍。高駢是唐朝首任靜海軍節度使。後來,越南李朝皇帝李公蘊遷都於靜海軍舊址。在高駢原先的經營規模上改造修繕,遂有了如今的河內。

為了遷都的說服力和合法性,越南御用文人虛構了“高王”的神話。在神話裡,“高王”是一個上古王朝的君主,而他的王朝首都,自然便是李公蘊想要遷移過去的河內了。很明顯,這位“高王”的原型,便是唐朝名將高駢了。當時的唐朝文化風靡亞洲,被所有周邊小國仰望,越南自然也不例外。有了大唐名將留下的城市模型和文化底蘊,河內作為新首都的名聲和地位便順利立起來了。

除了意料之外的國外知名度,高駢是唐朝滅亡前三十年裡最重要的軍事將領,沒有之一。高駢出身于禁軍世家,祖父是唐憲宗時期的名將渤海郡王高崇文。

高駢屬於那種有氣運加身的人物。在他出道時,唐朝以自己頑強的生命力,已經將回紇、突厥、吐蕃這些強敵全部熬死了,只剩下一個佔據西南一隅之地的南詔。這就為他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客觀環境,如果趕上吐蕃的巔峰期,就算是薛仁貴那樣的猛人,也不免在大非川慘敗。

高駢成年後,作為和朝廷關係密切的禁軍世家成員,得到了唐廷大力栽培。當時唐朝內部黨爭不斷,卻從未波及高駢。田令孜這樣權宦陰人無數,但對高駢卻像個慈祥的老父親,一直堅定地位高駢保駕護航。

有了大唐頭號宦官作後盾,高駢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每次出征,唐廷都為他配置最頂級的軍事資源,從士兵、武器質量到後勤供應,都儘可能給他最好的。


他是唐朝的詩人、名將和叛臣,在國外被當做守護神供奉千年


唐朝之所以如此下本,不是因為高駢是皇帝私生子。準確地說,唐朝培養高駢,是在執行一百多年來的既定國策。當時的唐朝,藩鎮割據,武人肆虐。如果不推出一個擁有巨大威望、權力、資歷的將領替中央出頭,根本鎮不住越來越無法無天的武人勢力。所以,在唐朝中後期,出將入相的極權名將層出不窮,郭子儀、李光弼、李晟、渾緘、馬燧,身上無一不是滿載三公、郡王、宰相之類的超品頭銜。他們都是唐朝這個基本國策的受益者。而高駢,便是唐廷選中的又一個見習巨星,被欽定為未來的軍界第一人。

在自己的前半生,高駢確實對得起唐朝的資源投入。他在隴右擊敗吐蕃,在安南、西川擊敗南詔,在荊南、鎮海擊敗黃巢,一步步成長為當時唐朝的頭號名將,為唐朝的穩定立下了赫赫戰功。

唐朝這種培養超級名將的作法,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威力固然無窮大,但一不小心就會反噬自身。這就得看那些超級名將們自身的智慧和忠誠,以及唐朝對他們的威懾力了。安祿山的例子擺在那裡,造反一時爽,全家火葬場。郭子儀的例子也擺在那裡,只要超級名將們願意接受唐廷的約束,就有可能位極人臣,富貴滿門,得到不亞於皇帝的生活享受。正面反面都有,就看將領們怎麼選了。

正常情況下,願意學郭子儀的人總是更多一些。李晟等人就是絕佳的榜樣。但到了晚唐,世殊時異,情況終於有些不一樣了。在黃巢義軍的衝擊下,唐朝對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越來越弱。各地本就擁有巨大的軍政權力的節度使更是趁機紛紛獨立。連高駢也沒能免俗,沒等黃巢攻破長安,高駢已經琢磨著割據淮南,自立門戶了。內憂外患的唐廷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他這樣做,完全無力干涉。

高駢割據淮南的行動給了唐朝沉重的打擊,徹底掏空了唐朝的財源基地。此後,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只能從名存實亡走向徹底滅亡。

高駢自己的結局也不好,在剪除淮南武人勢力,鞏固個人統治的過程中,高駢遭遇了異己力量的強烈抵抗,最終被部將囚禁殺死。

關於高駢的後世評價。

在國內的史書中,五代時期的《舊唐書》對高駢的批評還算含蓄。但《新唐書》的史官們對高駢便不再客氣了,歐陽公大筆一揮,將他送進了《叛臣傳》。

高駢就此被蓋棺定論,再也沒有了洗白機會。

這種兩敗俱傷的結果,即使一千多年後讀來,也不免讓人覺得太過可惜了。作為當時的唐朝第一名將,他該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故事的。只能說利令智昏吧。


他是唐朝的詩人、名將和叛臣,在國外被當做守護神供奉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