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不會吧!高速服務區里居然到處是“恐龍”?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國內旅遊需求強勢反彈,高速公路服務環境成為每一名自駕遊客關心的頭等大事,這期間江蘇的高速服務區一躍成為本週最靚的仔,越來越多的服務區都成了新晉網紅打卡點,吸引眾人眼球的同時不禁感嘆:

例如,滬寧高速陽澄湖服務區把蘇州園林搬進服務區,粉牆黛瓦、小橋流水讓人飽盡眼福,科技館、藝術展覽中心應有盡有,不禁讓人恍惚是否身處服務區。

同樣位於江南“龍城”的芳茂山服務區,把“恐龍主題”搬進服務區,天上地下,到處都是“恐龍”,而那隻位於服務區中央、加入了聲光影的大型仿真恐龍,更是讓喜愛恐龍的孩子們流連忘返。

不會吧不會吧!高速服務區里居然到處是“恐龍”?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國內高速服務區普遍是枯燥和乏味的,“停車加油放放水,抽菸吃飯抖抖腿”、“逗留不超過一支菸”曾是高速服務區的真實寫照,有讀者可能會發問:隨著自駕遊的興起和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按理說服務區不是應該早就甩掉“加油+廁所”這種模式了嗎?

其實不然,實際上我國服務區發展的歷史並不長,雖然早在古代,我們就有“驛站”這種對應農業經濟時期的“服務區”,但驛站主要服務於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並早在北洋政府時期就已經被取締。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國真正現代社會的服務區和高速公路從20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近半個世紀。

不會吧不會吧!高速服務區里居然到處是“恐龍”?

早期國內對服務區的設計只要求配置有停車場、公共廁所、加油站、車輛修理所、餐飲和小賣部等設施。隨著當今汽車享有率越來越高,截止2018年12月,全國私家車保有量增到1.87億輛,推動自駕遊興起的同時,進一步刺激了國人對服務區的需求。服務區的角色不再是高速公路的“掛件”,人們日益漸長的服務體驗需求被“冷落”的問題亟待解決。

從那時起,國家建設高速服務區的理念逐漸開始轉變,服務對象從為車服務迴歸到了為人服務上去。高速公路作為人流量最大的地方,需要我們把優質的服務、優質的產品,通過跟區域的經濟與區域的特點融合共享放在服務區中,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經濟建設共享的成果,把服務區建設成為服務百姓,服務社會的重要觸角,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服務區的價值與潛力。

今年國慶中秋小長假走紅的江蘇網紅服務區在環境的美化、服務的精細、以及整個服務區的發展理念上都有了一個較大的突破,與世界先進經驗接軌。所謂“跳出交通看交通”,在當下倡導暢通內循環的環境下,高速公路就是暢通內循環的大動脈,利用服務區來滿足需求、刺激需求、創造需求是一劑良藥。

不會吧不會吧!高速服務區里居然到處是“恐龍”?

如果說旅遊是去探尋“詩意的遠方”,那麼高速公路服務區則是打開遠方畫卷的小小接口。相關高速公路服務區走紅網絡,折射出人們對良好出遊體驗的熱切期盼。“網紅服務區”將過去的服務站改造升級,堅持需求導向和因地制宜的服務理念,實現了旅客、服務區運營方和當地政府的共贏,值得其他地區借鑑。

需要提醒的是,“網紅服務區”表面上是軟硬件設施的升級改造,實質上是服務理念的變革與升級。

為旅客著想,千方百計為人們提供良好服務,才應該是“網紅服務區”的真實內涵。其他地區在改造服務區之時,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條件,因地制宜,用心服務,切不可一哄而上,防止因過於追求服務區“高大上”而陷入形式主義誤區,偏離了服務區“服務第一”的本質。

不會吧不會吧!高速服務區里居然到處是“恐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