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車臣戰爭場景


01

車臣問題,源自於俄羅斯的歷史問題。

俄國曆史學家克留切夫斯基說過:一部俄國曆史,就是一部不斷向國外殖民、進行領土擴張的歷史。從莫斯科大公國成長為幅員萬里的俄羅斯帝國,一路走來,俄國吞併了很多國家,征服了無數民族。

這些被征服的國家或民族中,有軟柿子,也有硬茬子。車臣,就是硬茬子之一。

歷史上有兩個車臣,一個是蒙古車臣汗部,一個是高加索地區的車臣,這兩個車臣沒有關係,我們要說的是後者。

18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中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克里米亞汗國,將勢力擴張到了北高加索地區。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俄國的擴張


高加索地區位於黑海和裡海之間,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其北邊是俄羅斯,西南邊是土耳其,東南邊是伊朗。大高加索山脈自西向東綿延一千多公里,將這一地區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山脈以北叫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以南稱為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

高加索地區山巒疊嶂、地勢複雜,由於交通不便,這裡民族關係複雜,大約有50多個民族生活於此,車臣便是其中之一。

車臣的社會發展程度比較低,經濟上以畜牧業為主,政治上還處於部落時代。車臣人具有典型的遊牧民族特徵,驕傲不遜,彪悍善戰,畜牧業行情不好的時候,喜歡搞點副業,掠奪別的民族或者過往商人的牛羊財物。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高加索地區地形圖


社會發展程度低,導致車臣人的行事作風有許多原始氏族社會的殘留。車臣人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講究血親復仇,二是崇尚劫掠。

車臣人一般生活在40-50人之多的大家庭中,為了爭奪生存資源,大家庭之間會相互劫掠,出現死傷之後,又特別記仇。他們不僅會“子報父仇”、“世代復仇”,甚至可以對“欠下血債”的其他家庭或民族“大開殺戒”。此外,車臣人比較散漫不羈,鄙視勞動生產,崇尚劫掠、奔襲和偷盜,並以此為榮。搶得多的人,往往被同族人視為英雄。

19世紀初,俄國勢力擴張到了整個高加索地區,愛好征服的俄國人和喜歡打劫的車臣人,終於遭遇了。1817年3萬俄軍南下車臣地區,拉開了俄國征服高加索地區的序幕,這場戰爭持續大約半個世紀,俄國累計動員了上百萬軍隊,直到1864年才消滅最後一支抵抗軍。

在高加索戰爭中,俄軍出動的兵力往往是抵抗軍(車臣人、印古什人、達吉斯坦人等組成的軍隊)的幾倍甚至十倍以上,卻耗費了如此長的時間才征服這一地區,可見車臣人的戰鬥力彪悍、戰鬥意志之頑強。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高加索戰爭油畫


俄國名將葉爾莫洛夫認為:跟亞美尼亞人或猶太人可以討價還價,對格魯吉亞人或阿塞拜疆人可以給他們顏色看看,但對車臣人,只能斬立決勿留後患。

值得一提的是,在抵抗俄國的過程中,為尋找外部支援和精神支柱,車臣人逐漸信奉上了伊斯蘭教,並與南面的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建立了密切的聯繫。

長期的戰爭,造成了近10萬車臣人死亡,這對信奉血親復仇的車臣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深仇大恨,仇恨和桀驁不馴的性格,決定了他們不會向俄國屈服。1867年,車臣復亂,1877年,車臣和達吉斯坦爆發大規模起義,俄軍瘋狂鎮壓,幾乎將抗俄的車臣人滅絕,才控制住局面。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車臣地理位置


02

四十年之後,十月革命爆發。

俄羅斯帝國解體,北高加索地區失去了強龍鎮壓,再次陷入無政府狀態,交通癱瘓、經濟紊亂、土匪橫行,對新成立的蘇俄政府充滿了敵意。不過此時蘇俄內外交困,暫時顧不上這一地區。直到1925年,蘇俄才騰出手來解決北高加索問題。

當年夏天,蘇軍在北高加索集結重兵,開展大規模平叛行動,車臣則紛紛拿起武器,依託村寨頑強抵抗,逼得蘇軍出動了飛機大炮,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解除車臣人的武裝。此次平叛蘇軍繳獲2萬支步槍、3千隻手槍和5萬發子彈,俘獲了叛匪頭目,暫時穩住局面。

為了安撫車臣人,1934年蘇俄將車臣自治州與相鄰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併,成立了車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將其升格為自治共和國,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史達林


二戰期間,德軍佔領了北高加索地區。車臣人和印古什人痛恨俄國統治,視德軍為解放者,當了蘇奸。然而戰局很快出現逆轉,1944年蘇軍收復了北高加索。史達林痛恨車臣人和印古什人背叛,下令將車臣人和印古什人強行遷往中亞和西伯利亞監視居住,車臣-印古什共和國也被取消。

全民流放,自然會激起全面抵抗,而反抗和逃跑,又遭到了殘酷鎮壓,結果導致車臣14.5萬人死亡(數據有爭議),約佔車臣總人口的1/3(車臣人口約為46萬)。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時代,車臣人才被允許返回故鄉,車臣-印古什共和國也得到了恢復。

在車臣人遷走的這段時間裡,俄羅斯人和其他民族遷過來填補了空白,返回故鄉的車臣人和這些新遷來的民族,發生了尖銳對立,暴力衝突和械鬥不斷上演。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被遷移的車臣人和印古什人


更可怕的是,一百多年來的不幸命運,讓這個民族的性格變得扭曲了,陷入了“我執”中:對積累財富沒興趣,遊手好閒,排斥現代文明,文盲率很高,富有攻擊性,犯罪率奇高。

1973年,安德羅波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1958~1972年間,(車臣)因各種犯罪行為而被內務部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有115455人,也就是每六個城市居民中就有一個人·······在格羅茲尼群眾性鬧事的最積極的參加者中,無業人員幾乎佔了一半。

在鼎盛時期的蘇聯,失業是比較難的(勞動力一直比較缺乏)。但是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1/10的城市居民處於無業狀態,整個車臣的失業率也是蘇聯最高的——有鄙視勞動生產的傳統。經濟搞不上去,車臣人90%的收入依靠政撥款。

高犯罪率,高失業率,高文盲率,高生育率,讓車臣社會經濟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而民族仇恨和宗教問題的催化,使車臣成為了最危險的火藥桶。只是當時蘇聯還有能力鎮住,所以這個火藥桶一直沒爆炸。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車臣人


03

時間到了1990年,蘇聯進入ICU,已無力掌控局面,各加盟共和國掀起了獨立浪潮。車臣屬於俄羅斯聯邦,也想從俄聯邦獨立。當年11月,車臣人在格羅茲尼舉行車臣族全國國民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焦哈爾·杜達耶夫為執委會主席,並通過了建國宣言。

杜達耶夫,車臣人,少將軍銜,1987年在愛沙尼亞任遠程轟炸機師長,曾榮獲“蘇聯英雄”稱號。杜達耶夫年幼時曾隨家庭被強制遷往中亞,是當年流放政策的受害者。

1991年9月,杜達耶夫在格羅茲尼發動政變,奪取了車臣-印古什共和國的政權,11月,杜達耶夫宣佈成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並宣誓就任車臣總統(印古什不同意脫離俄聯邦,後與車臣分道揚鑣)。此後,車臣在獨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焦哈爾·杜達耶夫


事實證明,車臣人無法建立一個正常的國家。這個國家沒有法律、沒有制度,因而也沒有秩序。杜達耶夫雖然是總統,卻無法掌控整個車臣,下面的部落首領或大家族首領各行其是,局面混亂不堪。

以前蘇聯在,車臣人可以吃財政飯,現在斷供了,他們只能自謀生路。勞動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勞動。怎麼辦?偽造假幣,偽造匯款單,盜竊過境石油,搶劫來往火車,劫持人質索要贖金。

受極端宗教因素的影響,杜達耶夫對車臣境內的其他種族實行排斥和驅逐政策,還著手向整個高加索地區擴張勢力。他曾出訪土耳其、波斯尼亞等伊斯蘭地區,企圖聯合土耳其、伊朗、阿拉伯國家等伊斯蘭勢力形成國際聯盟。這些國家雖然沒有公開承認車臣獨立,但是暗中給予一些支持。

鬧獨立,搞擴張,瘋狂犯罪,沒人管嗎?還真沒人管。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葉利欽與英國女王


相比偏遠高加索的這點小事,當時俄羅斯面臨的影響民族命運的大事太多太多,葉利欽沒有精力來處理小小的車臣,俄政府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杜達耶夫則虛與委蛇,不斷擴充實力。

蘇聯體解體後,各地開始瓜分蘇軍遺產。1992年5月,車臣與俄羅斯簽署了《關於撤軍和車臣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分配財產條約》,俄聯邦一切行政機構全部撤出車臣,變相默認了車臣的獨立地位。車臣通過這個條約,獲得了俄軍(原蘇軍)在該地區95%的武器裝備,戰鬥力迅速提升。

1994年,隨著俄羅斯政局初步穩定,經濟下滑趨勢減緩,外部環境逐步改善,葉利欽終於對車臣出手了。

之前3年,該談的都談崩了,現在也沒什麼可談的了,直接動手。

1994年11月,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決定,以強大軍事壓力迫使杜達耶夫政權放棄獨立,解散非法武裝,如不奏效,則以軍事手段消滅之。

12月9日,葉利欽正式發佈了武力解決車臣問題的命令。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車臣武裝分子


04

戰前,俄軍動員了海、陸、空軍和邊防、內務部隊約3萬人(後續增加到6萬多人),出動了230輛坦克,454輛步兵戰車,388門火炮和追擊炮,使用了除核武器外的幾乎所有前蘇聯高精尖武器。

車臣方面,有4股武裝力量:正規部隊、獨立民兵組織、僱傭軍以及總統衛隊,總兵力5000~6000人,加上後續動員,總兵力約2萬人。擁有約130輛坦克,66輛裝甲車和步兵戰車,123門火炮和火箭炮,40套防空供設備,265架飛機。此外,他們還通過特殊渠道搞到了日本通訊器材和GPS定位設備。裝備水平不亞於俄軍。

車臣首府格羅尼茲也迅速要塞化,市內設置了鹿砦和攔障,關鍵位置構築了永久火力點、佈置了雷區。婦女和兒童疏散到農村,民兵不停地向城內運送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車臣地圖


1994年12月11日,俄軍兵分5路向車臣開進,次日,初步封鎖了車臣邊境(車臣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12月26日,俄軍合圍了格羅茲尼。

在此之前,俄空軍已經摧毀了車臣方面的航空力量——265架飛機只有約100架能作戰,還沒有足夠的飛行員,沒什麼作戰能力。

當然,車臣方面也沒怎麼指望空軍。杜達耶夫事後向俄空軍司令發了一份電報:祝賀您奪取制空權,但我們將會在地面相見。

12月31日,俄軍兵分4路向格羅尼茲進攻,他們所面對的是要塞化的城市以及悍不畏死的武裝分子,裝甲部隊進入城市後,只能打巷戰,作戰效能大減。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俄軍發射導彈


車臣人則分散開來,打起了機動靈活的城市游擊戰,他們通常編成4人戰鬥小組,1人使用火箭筒,專門打擊硬目標,如坦克和裝甲車,其餘3人分別使用輕機槍、AK突擊步槍、SVD狙擊步槍,壓制伴隨裝甲車輛的步兵。

一般4~5個戰鬥小組圍攻一輛坦克或裝甲車,由於巷戰空間有限,且熟悉地形,火箭筒射手往往能在10米左右抵近射擊,命中率極高。僅12月31日到1月2日這三天,俄軍損失的坦克、裝甲車及步兵戰車便達到250輛。俄軍第131摩步旅被包圍,第81摩步團被擊潰,第74近衛摩步旅坦克營幾乎全軍覆沒(31輛坦克還剩4輛),第255摩步團遭受重創。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巷戰


俄國繼續增兵,調整戰術,火力平推。以圍攻車臣總統府為例,俄軍集中了數十門大口徑火炮,狂轟半小時,又以24門坦克對大樓抵近射擊,摧毀了所有地面防禦工事,然後派出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衝入總統府,逐層清剿,逐屋爭奪,才拿下這個據點。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陣亡的俄軍士兵


2月12日,俄軍在付出重大傷亡後,佔領格羅尼茲。

俄軍公開數據顯示:1994年12月11日到1995年2月9日,俄軍擊斃武裝分子6690人,俘虜471人,摧毀了11個武器庫和179個據點。俄軍死亡1020人,平民死亡2.5萬人。此外,俄軍少將維克托·沃羅比約夫也於1月7日陣亡了。

俄軍雖然佔領了格羅茲尼,但車臣主力在陷城之前就撤走了,俄軍遂向其他城市進攻。到4月底,俄軍佔領了車臣90%的領土,殘餘的車臣武裝分子撤入山區,繼續打游擊。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俄軍炮兵


為扭轉困局,車臣武裝分子將戰爭引向了恐怖方向,他們頻繁向周邊地區發動恐怖襲擊,劫持平民人質,上千人的劫持案做了好幾起,要挾俄軍停止軍事行動並撤出車臣。

俄聯邦一面與之談判,一面展開特種作戰,解救人質。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俄軍迫擊炮陣地


05

1996年4月22日,格羅茲尼以南30公里處的密林中,杜達耶夫正使用衛星電話,指揮手下與俄羅斯談判,信號很快被俄羅斯捕獲並鎖定,俄軍戰鬥機立即向目標發射激光制導導彈,杜達耶夫頓時斃命。這是車臣戰中俄軍為數不多的閃亮點之一。

杜達耶夫的死,並沒有影響雙方的談判。5月27日,接替杜達耶夫的扎夫加耶夫與俄羅斯簽署協議:雙方停戰,俄軍撤退,只留2個旅長駐車臣(年底這2個旅也撤走了),釋放所有俘虜和人質,車臣地位問題擱置5年。

但是,扎夫加耶夫無法徹底控制車臣局面,隨著俄軍逐步撤軍,武裝分子與俄軍又發生了衝突,並佔領了格羅茲尼。直到8月雙方才真正停火。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俄軍士兵


雙方都有點精疲力盡,快支撐不下去了,而葉利欽為了贏得下屆總統選舉,想盡快解決車臣問題,所以做了很大的讓步。從戰爭結果看,俄軍無疑是失敗的。

據俄國防部統計,截至1996年8月30日,俄軍陣亡2837人、傷13270人、失蹤337人、被俘432人;損失飛機5架,作戰直升機8架,坦克、裝甲輸送車、步兵戰鬥車和裝甲偵察車500餘輛;直接經濟損失約50億美元;車臣武裝分子有15000人被打死;平民死亡超過10萬人。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慘勝如敗,葉利欽被迫撤軍

陣亡的俄軍士兵


在這次車臣戰爭中,俄軍的表現有點配不上世界老二的名頭,自蘇聯解體後,俄軍戰鬥力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高層腐敗、指揮不一、物資不足、倉促上陣、缺乏協調、輕敵冒進、戰法呆板、信息不靈等弊端,在戰爭中暴露無疑。

戰後,俄軍進行深刻反思和改革調整,3年後捲土重來,基本平定了車臣。

【參考資料】

《從車臣問題到車臣戰爭——論車臣民族問題的緣起和發展》

《車程戰爭隨筆之坦克與巷戰的11個問題》

《車臣危機:歷史根源與政治現實》

《透視車臣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