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考沒有發揮好的孩子,家長是否應該讓其孩子去復讀?

有部分高考生由於種種原因從而導致高考沒有發揮好,那麼家長究竟是否應該讓孩子去復讀呢?當然了復讀還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意見,因為復讀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自己身邊的同學都已經準備去迎接大學生活了,自己還要重新回去再讀一年高三,面對陌生的面孔。要知道高三是多麼痛苦的一年,自己好不容易熬過了高三,重新再讀一年心裡的壓力還是特別大的,再加上已經參加過一次高考了,要是再失敗了,給孩子的心理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對於高考沒有發揮好的孩子,家長是否應該讓其孩子去復讀?

每一個高考中的學生都會有壓力,要學會抗壓,釋放壓力的方法,通過努力學習忘卻壓力。用青春的汗水灑在知識的海洋中,用青春的熱情溫暖心房,為將來的幸福早做打算。這才是一個家長做的事,要從側面對孩子產生影響,放開手中心繩索,使孩子能獨立自主。

家長愛自己的孩子沒有錯,天經地義,只是要把握分寸,掌握那個度。一味地放縱,溺愛就是對孩子的未來不負責任。對待孩子該做的要嚴厲對待,不該做的要放手。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早點成熟起來,早點獨立。不管孩子復讀還是選擇其它的,都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當然!對該勸的,該說的還是要說。不能太放縱,畢竟孩子太小,沒有經驗,沒有成熟的思想。這都是家長應盡的責任。

對於高考沒有發揮好的孩子,家長是否應該讓其孩子去復讀?

孩子高考復讀這個問題確實是孩子當下需要做的重要選擇,十年寒窗就為了能夠考個好學校,為以後的深造或者就業提供一個好的平臺,考高是孩子新徵程起點,也是孩子作為學生階段的一個重要節點。

我之所以說它是一個重要節點,而不是說他是一個結尾,這是從人生的長度來看的。作為家長,我們的經歷已經證明高考的成敗和以後漫長的職業生涯各種選擇和成敗是一樣普通的,高考成績不理想,我們後面的路依然有很多選擇,既然孩子成績已經出來了,我們不要給孩子繼續給孩子灌輸高考獨木橋的唯一選擇理論了,這些思想是為了激勵孩子的學習鬥志。高考結束,我們家長首先應該擴展孩子的眼界,給他講講高考成績的重要性和侷限性,講講我們的經歷,以後會有很多人生考試如同高考。如果孩子不想復讀了,或者家長評估孩子復讀對成績提升有限,我們可以繼續給孩子講講立足現狀我們還有什麼出路可走,比如選擇一個好專業,去一個好地方,大學裡再努力繼續深造,或者從現在開始關注與專業有關的資格認證考試,機關事業單位招聘信息等等,這些機會我們抓住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在以後的擇業中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對於高考沒有發揮好的孩子,家長是否應該讓其孩子去復讀?


如果跟孩子交流後他希望能夠再復讀一年考個理想的學校,這說明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是有的,自律能力也會在能動性下提升一個臺階。這時候我們家長也該尊重孩子的選擇,與孩子一起再奮鬥一年。這一年不要給孩子額外施加壓力,根據孩子和家長的溝通深度,看我們能不能幫助孩子尋找提升成績學習辦法,當然這個主要還在於孩子,我們不會比他更瞭解自己,如果我們能力有限,就幫助孩子創造一個更適合學習的環境,提一些擴展孩子思維的建議供他參考。

但是復讀對於高考落榜生也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統招專升本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而復讀考上的話其實用時更快的。畢竟畢業以後出去找工作本科學歷是更吃香的,好的本科學歷更是不在話下。

當年我第一年高考分數,比二本線高20多分,但也比一本線低20多分,所以報志願是件很困難的事情。父母是那種望子成龍的想法,尤其是父親,作為教育工作者,他難以接受他的孩子走個二本院校,但是我,根本不想再學習,一心想去大學,而且要離家越遠越好。

對於高考沒有發揮好的孩子,家長是否應該讓其孩子去復讀?


於是,父親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親自找我談,給我說二本院校將來就業困難之類的,給我說復讀其實沒那麼恐怖,給我說會找個認識的老師等等,但我絲毫不心動。其次是發動家裡人、親戚進行勸說。我記得我的幾個叔叔阿姨舅舅等,都輪番來我家對我進行勸說,都是激勵我的話,但還是沒什麼用。

最後是志願報考。父親包辦了我的所有志願,結果出來後,第二批次平行志願所有院校均滑檔,但我並不死心,執著地報著徵集志願,但可想而知,依然滑檔於是,一個現實問題出現,如果我執意要走,那麼只能上三本院校。可我還是不想復讀,繼續報著第三批次志願。當然,順利被第一個學校錄取。

拿到通知書的時候,看著學校的名字,我覺得這個學校應該不是我的歸處,我應該有更好的出路。內心的細微轉變,讓我對復讀不再恐懼,慢慢地開始說服自己,也許再來一年,結果會有所不同。

而父親也承諾,第二年無論結果如何,我都可以去上大學。於是,我接受了這份我當做是挑戰的決定,開始了復讀生涯。第二年的結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比一本線高了近一百分的成績,回應了我這一年的努力。

對於高考沒有發揮好的孩子,家長是否應該讓其孩子去復讀?


所以,復讀並不可怕,它為我們提供了再來一次的機會,而不是一種丟人或是難以克服的困難,只要能擺正心態,接受自己可以變得更好的既定事實,那麼就可以鼓起勇氣,用一年的時間,證明自己可以變得更優秀。總之,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高中這個階段,孩子需要我們幫助的是心理輔導和我們的人生經驗。至於學習內容,我們只是輔助的能為他提供一些資源,更重要的要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