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一個開始與世界拉開距離的時代

幾千年來帝王史,演繹了精彩紛呈的歷史事件,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尤其是大清康雍乾三位皇帝在位三位皇帝在位幾乎接近大清統治的一半時間。在這樣一個時間裡,雖然實現了後人驕傲的康乾盛世。但是這樣的盛世如果放到世界範圍內會有什麼樣的成就。或者說康乾統治時期我們的帝國是否錯過了走向更強大的機會。為最終落後成為任人宰割的的晚清埋下了伏筆。

康熙朝:一個開始與世界拉開距離的時代

1.康熙功績的背後是國力落後世界

這位皇帝的簡歷可能眾人皆知,只在此處簡單提及。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長達61年。一生挫敗權臣平定、收復、親征、保衛(驅逐沙俄侵略軍)。康熙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但是與此同時的歐洲,英國工業革命始已經開始,新技術革新,機器的改良和廣泛使用,生產力大力發展。當康熙還在建立個人崇拜時,英國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開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資本。這次革命推動了法、美、德等國的技術革新,連俄國和日本也通過改革出現了工業革命的高潮,它標誌著世界整體化新高潮的到來,而中國在這次浪潮中不僅錯過了開始,還強烈排斥,閉關鎖國,一味的天朝思想最終將中國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康熙朝:一個開始與世界拉開距離的時代

2推行儒家禮教,文化落後世界

康熙朝強調振興禮教。他曾下詔說:"盛治之世,……蓋足而興,水旱乃可無虞。比聞小民不知積蓄,一逢歉歲,率致流移。夫興儉化民,食時用禮,惟良有司是賴。"這段話中還是標準的勸農耕,將溫飽問題解決後的禮教問題。根本上還是聖人以德服人那一套理論。

康熙自幼就對學說充滿濃厚興趣,認為"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儒家的觀點已經僵化到阻礙社會進步的地步,可是大清的皇帝還在推崇學習,用來治理龐大的官僚隊伍。大清文化在儒家獨大的弊端中,已被世界淘汰,加之大興文字獄,更使得思想日益教條,冥頑不化,落後全世界。

康熙朝:一個開始與世界拉開距離的時代

此時的歐洲,則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自然科學家,極大的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其中伽利略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讓人耳目一新。牛頓力學的體系更是提升了科學在發展中的作用。工業革命是英國社會科學研究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使英國社會結構和生產關係發生重大改變,生產力迅速提高,迅速在未來的殖民中佔據優勢。

康熙作為千古一帝,其評價體系依舊是以封建帝王的歷史角度來定位的。他的功績與歷史上的偉大帝王相比都值得稱讚,但是他在近代是的發展中,沒有放眼全世界,而是把自己定位在天朝上國的美譽中,實在可惜。

大清禁海令的實施隔斷了與世界的經濟交流,更隔斷了文化的發展。實在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