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女王 實際上情感生活很悲摧

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女王 實際上情感生活很悲摧

關於維多利亞女王,歷史上這樣說——

維多利亞女王 AlexandrinaVictoria (1819.5.24—1901.1.22) 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間(1837-1901年)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統治時期,英國曆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加大侵略擴張力度,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和佔領了無數殖民地。她在位的60餘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制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對於中國和中國人民來說,她是一位罪惡的女王,正是她,發動了鴉片戰爭,開啟了近代中國百年的恥辱。

那麼,這位女王的情感生活怎麼樣呢?歷史記載,她的情感美滿都是短暫的,而不幸差不多是終身的。用中國老百姓的話,叫剋夫。

維多利亞女王的初戀情人是俄羅斯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長子---亞歷山大二世。1839年,21歲的亞歷山大二世在周遊歐洲時抵達英國,1839年5月7日,亞歷山大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初次見面,當時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正值20歲的生日。維多利亞女王在她的日記中寫道:“在6點40分左右,我見到了皇儲,他在我的窗前行禮,我們在聖喬治大廳用餐,皇儲挽著我進入大廳,我真的愛上了皇儲,他是那麼親切友好的一位年輕人,我們一起跳舞,一起大笑,一起分享快樂時光,我以前從未如此快樂過,我於2點半上床睡著,但興奮得直到5點才睡著。”

在英國逗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亞歷山大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共墜愛河,他們一起看賽馬,一起在白金漢宮跳舞,並曾有多次私人約會,有一次,在劇院亞歷山大二世還獨自進入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私人包房,呆了半個多小時。維多利亞女王曾十分激動不安的告訴顧問的妻子,她已經深深愛上了這位可愛的深情的俄國皇儲。

然而維多利亞女王對亞歷山大二世的愛情卻引起了英國議會的不滿,墨爾本勳爵十分明確地表示反對英國與瘋狂擴張的俄國產生任何瓜葛,要求維多利亞女王立刻劃清與亞歷山大二世的界線。另一方面遠在俄羅斯的尼古拉一世沙皇也聽說了這對戀人的愛情,他要求亞歷山大二世返回俄國。在國家利益和政治考慮的雙重壓力之下,這對戀人不得不痛苦的選擇放棄愛情,分別那天,維多利亞女王在她的日記中寫道:“皇儲緊握著我的手,他的手是那麼溫暖,他看起來很蒼白,他說他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日子,我吻了他的臉,他也十分深情的吻了我。與這位深情可愛的年輕人的分離使我感到非常悲傷,我是真的愛他。”

維多利亞女王與舊愛亞歷山大二世的浪漫愛情最終在國家政治利益的考量下以失敗告終。痛苦的維多利亞只好宣佈與母親和舅舅安排的結婚對象---來自德國薩克森-科堡-哥達的阿爾伯特結婚。

後來,俄國皇室為此慶幸不已,因為接下來的故事證明,維多利亞女王的男人都是折壽的。

維多利亞女王失戀的傷痛全愈得十分迅速。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先結婚後戀愛十分成功,但1861年,阿爾伯特親王在女王中年時代去世,從此,她過上了鬱鬱寡歡的日子。

好在,這時她的男僕約翰-布朗走近了她,喪夫之痛,不久也就好起來,使她的日子重新快活起來。儘管英國王室和上流社會對此議論紛紛,但鐵腕女王一意孤行。約翰-布朗似乎有著阿爾伯特親王所不具備的特殊魅力,讓她的愛一發而不可收。她的思想非常解放,在她寫給約翰-布朗為數眾多的信件中,她稱對方“darling(愛人)”,約翰-布朗居然敢穿著女王丈夫的動動鞋在王宮裡招搖過市。女王的孩子公開稱他為“媽媽的情人”,王室其他成員則叫他為“女王的種馬”甚至還有一種說法,說維多利亞已經秘密嫁給了約翰-布朗。

1883年3月,布朗因為患有一種稱為“丹毒”的皮膚疾病而突然暴死。

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在信中通常以第三人稱提及自己)在信中寫道:“布朗是她最好的、最忠心的僕人,也是她最值得信賴、最親愛的朋友,他的辭世令她悲痛欲絕。 “她和親愛的、忠誠的布朗之間的關係如此堅固和真實,他們之間的友誼如此熱烈和深情,恐怕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主人和僕人的關係。”這樣的信件,讓近年的歷史學家確認兩人不似夫妻勝似夫妻的關係。不僅如此,1884年維多利亞女王出版了《日記留影——我們的蘇格蘭高地生活》一書,書中女王特別描寫了布朗,並且高度讚揚了他。同時維多利亞女王還專門為布朗建造了一座齊人高的雕像。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前親自設計了自己的葬禮細節,十分耐人尋味的是,按照女王的遺願,在她的隨葬品清單中有四件屬於布朗的私人物品---一張布朗的照片、一縷布朗的頭髮、一些布朗寫給她的信件,一枚布朗送給她的戒指(布朗母親的結婚戒指),而根據女王遺願,布朗的頭髮和照片甚至被放在她的手心緊握。更加耐人尋味的是,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愛德華七世立刻下令拆掉了女王為布朗建造的雕像,比阿特麗絲公主重新整理和編輯了女王從1832年到去世的全部日記,女王日記原稿被完全銷燬,而布朗的日記在他去世後即失蹤,再無人找到。

可能維多利亞女王在政治上太強大了,上帝覺得這不算公平,於是,有意把她的情感生活做得小了一些。公平,總是上帝追求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