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十八拍笳休憤切,須知薄命是佳人

公元195年,一位雙十佳人望著茫茫的大草原,雙眼顯得有些黯淡。臉上有些髒兮兮的,但也難掩她精緻的容貌。

她叫蔡琰,字文姬,經歷丈夫早逝和父親被殺後,本以為往後的日子可以平淡度過。卻不想歸降漢朝的南匈奴竟趁中原諸侯割據發動叛亂,南下四處劫掠,自己也被匈奴的左賢王劫走了。

往後便要生活在這大草原中,每每想起便暗自垂淚,無時無刻不想回歸大漢。

生不逢時是對蔡琰最好的形容,大概在左賢王眼中,文姬只是一個戰利品,哪怕文姬為他生下兩個孩子,也沒有閼氏的名分。誰都知道她是左賢王的女人,只是沒有名分罷了,就在這樣的關係中,蔡琰在草原生活了十二年。


文姬歸漢


蔡文姬——十八拍笳休憤切,須知薄命是佳人


十二年的時間,文姬學會了胡人的語言,逐漸適應了草原的生活,但曹操使者的到來再一次改變了她的命運。

文姬認得曹操,可以說很熟悉。曹操與她父親蔡邕相交甚歡,說是死黨好友也不為過。曹操喜愛文學,常與蔡邕交流,或是感嘆蔡邕無後,便打算贖回文姬。

得以歸漢,文姬的心中悲喜交加,悲的是與親生骨肉的分離,喜的是能夠重回大漢。

離開之前,文姬撫摸著兒子的頭髮,數次猶豫不決。可她知道,中原的文化需要傳承,父親的理想需要完成,身負“才女”之名,她揹負了更多的責任。

在文姬迴歸大漢的路上,她寫下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將自己一生的不幸和遭遇,盡數訴說。


默書古籍


蔡文姬——十八拍笳休憤切,須知薄命是佳人


蔡邕是一代大學者,尤愛藏書,家中曾有藏書四千餘卷,堪稱文化之瑰寶。

曹操與蔡邕交好,自然也知道這四千餘卷的藏書。但當初的藏書,因為董卓之亂和諸侯割據,保存下來的很少,曹操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了蔡文姬的身上。

“聽說你家曾有很多古籍藏書?可還能想起來?”

“當初父親留給我四千餘卷,可惜幾乎為戰亂所毀,如今我能記下的,只有四百餘篇。”

聽得文姬如此說,曹操大喜,連忙說道:“我派十人陪夫人寫下來,可以嗎?”

文姬答應了曹操的請求,但選擇有自己一人默寫。文姬將自己所記下的古籍寫下來送於曹操,沒有半分差錯。


生不逢時


蔡文姬——十八拍笳休憤切,須知薄命是佳人


一觀兩漢四百餘年,唯有班昭與蔡琰擔得起“才女”二字,班昭續寫《漢書》,文姬默寫古籍,兩人皆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比班昭,文姬的人生經歷了人生百味,但卻沒有苦盡甘來,平添一絲悲憤。但就在這樣的世界、這樣的人生中,文姬依然能夠耐下心思行文默寫,她在文學上的把握和修養,足以讓大多數人汗顏。

我們每個人在陷入生活的深淵時,總會莫名的回想往昔的美好,想著回到過去。可是殊不知在回想時,我們又已經走了很遠很遠,這一路上所留下的印記總是揮抹不去。

不知在文姬晚年時,是否還會想起留在草原的親生骨肉,是否會後悔離開草原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