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連續10周下降、“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

4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情況。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就農村經濟情況、農民就業增收、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科技運用等問題回答媒體提問。

豬肉價格連續10周下降、“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

01

“米袋子”、“菜籃子”供給保障有力,豬肉批發價已連續10周下降

魏百剛介紹,今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特別是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米袋子”、“菜籃子”供給保障有力。

◆糧食生產形勢好。目前,我國小麥整體長勢好於去年,也好於常年,今年夏糧豐收有較好基礎。目前,春播進展順利,進度達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結束、面積增加,扭轉了連續七年下滑的勢頭。今年仍然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豬肉價格連續10周下降、“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

◆生豬生產恢復勢頭持續向好。一季度末與去年底相比,全國生豬存欄增加了1000多萬頭,增長3.5%,能繁母豬存欄增加了300多萬頭,增長9.8%,這兩項存欄都實現了環比增長。同時,禽蛋、牛奶產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菜籃子”產品價格持續回落。目前,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塊錢左右,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供給增加,價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

◆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全面恢復。飼料、獸藥、屠宰、水產品加工等養殖上下游企業,以及農資重點企業全部恢復正常生產,產能達到常年同期水平。

豬肉價格連續10周下降、“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

02 “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返鄉農民工滯留鄉村。前不久,農業農村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了《擴大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規模實施方案》,對此做了具體的安排。對此,曾衍德介紹,總結起來就是“五個一批”:

◆迴歸農業穩定一批。引導留鄉農民工領辦合辦農民合作社、農機服務社,開辦家庭農場,興辦特色種植業和規模養殖業,開展農資供應、統防統治、代耕代種等服務。

◆工程項目吸納一批。通過實施以工代賑和專項債券等項目,還包括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特色產業集群等農業項目,優先安排留鄉農民工就業。

◆創新業態培育一批。近期,一些留鄉農民工利用網絡平臺,發展農村電商、直播直銷、體驗農業等,闖出了就業的新門路。要通過發展休閒旅遊、健康養生、農事體驗、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安排留鄉農民工就業。

◆扶持創業帶動一批。引導留鄉農民工積極發展鄉村車間、家庭工場、手工作坊、創意農業等,培育一批農村創新創業“領頭雁”。

◆公益崗位安置一批。通過安排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留鄉農民工就業。

豬肉價格連續10周下降、“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

03 糧食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

糧安天下,“地”是基礎,“技”是支柱,農業科技對豐富中國人的“米袋子”“菜籃子”作出了歷史性貢獻。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總產量增加了54%,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

廖西元介紹,近些年來,我國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

◆在優良品種上,糧食作物良種實現了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達95%以上,品種更新換代了5-6次,推廣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儲備了一批優質、高產、抗逆新品種。

豬肉價格連續10周下降、“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

◆在機具裝備上,深耕深松、精量播種、高效低損收穫等自主研發的機械廣泛應用。大馬力拖拉機、北斗衛星導航自主作業、大型節水噴灌等設備已具備廣闊應用前景。

◆在防災減災上,已探明瞭糧食作物主要病蟲害流行規律和成災機理,開發了準確的預測預報技術,應用了一批安全高效綠色防控技術和藥劑,保障了農業有害不成災。

◆在智慧農業上,糧食作物遙感監測、水肥藥精準施用、無人機植保等技術已廣泛應用。隨著農業大數據分析、5G農用技術、農業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突破,糧食生產智能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04

落實中央“六保”任務要求,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魏百剛介紹,為落實中央“六保”任務要求,農業農村部將統籌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進一步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加快“三農”補短板等重點工作,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和超常規舉措,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全力以赴奪取糧食豐收。加強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抓好“一噴三防”,及時組織跨區機收,實現顆粒歸倉,堅決打贏全年糧食豐收第一仗。著力恢復早稻生產,突出抓好東北春播,穩定夏播面積,強化病蟲害防控和氣象災害防禦,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切實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落實好養殖用地、環評、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年底生豬生產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繼續抓好家禽、水產品、蔬菜和水果等生產,增加綠色優質副食品供給。

豬肉價格連續10周下降、“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

◆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恢復鄉村休閒旅遊業,擴大“以工代賑”實施範圍和規模,增加農民就近就地就業機會。加大創業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引導返鄉留鄉農民工創新創業,擴大技能培訓規模,配合有關部門繼續做好農民工返崗復工工作,拓寬農民多元增收渠道。

◆加快“三農”領域補短板。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強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重大現代化牽引性工程建設。組織各地加快儲備建設一批投資額大、影響面廣的大工程大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有效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

05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農業龍頭企業作用顯著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鄉村產業發展的骨幹力量。全國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萬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542家。目前,龍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作用顯著:

◆保障市場供給。龍頭企業供給的主要是農產品,糧油類佔市場1/3以上、“菜籃子”類佔2/3,提供了城鄉居民生活的主食產品、方便食品、預製菜餚、淨菜淨果等。可以講,龍頭企業是保障糧油和副食品供應的中堅力量。

◆帶動就業增收。龍頭企業通過到崗就業、共享就業、靈活就業等形式,將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其中超過70%為農民工。另外,龍頭企業通過訂單收購、利潤返還、股權分紅等形式,帶動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引領產業升級。近些年,龍頭企業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培育中央廚房、預製菜餚、無接觸配送等新產業新業態,引領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據調度,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龍頭企業供應的方便食品、休閒食品、功能食品等,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

來源:農業農村部

編輯:範莉

校對:米強

審核:官國雄

“三農”領域專業黨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