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連續10周下降、“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鄉村旅遊業復工率超六成

4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情況。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就農村經濟情況、農民就業增收、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科技運用等問題回答媒體提問。

豬肉價格連續10周下降、“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鄉村旅遊業復工率超六成


“米袋子”、“菜籃子”供給保障有力,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10周下降

魏百剛介紹,今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特別是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米袋子”、“菜籃子”供給保障有力。

  • 糧食生產形勢好。目前,我國小麥整體長勢好於去年,也好於常年,今年夏糧豐收有較好基礎。目前,春播進展順利,進度達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結束、面積增加,扭轉了連續七年下滑的勢頭。今年仍然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 生豬生產恢復勢頭持續向好。一季度末與去年底相比,全國生豬存欄增加了1000多萬頭,增長3.5%,能繁母豬存欄增加了300多萬頭,增長9.8%,這兩項存欄都實現了環比增長。同時,禽蛋、牛奶產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 “菜籃子”產品價格持續回落。目前,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塊錢左右,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供給增加,價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
  • 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全面恢復。飼料、獸藥、屠宰、水產品加工等養殖上下游企業,以及農資重點企業全部恢復正常生產,產能達到常年同期水平。

“五個一批”帶動農民工就近就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返鄉農民工滯留鄉村。前不久,農業農村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了《擴大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規模實施方案》,對此做了具體的安排。對此,曾衍德介紹,總結起來就是“五個一批”:

  • 迴歸農業穩定一批。引導留鄉農民工領辦合辦農民合作社、農機服務社,開辦家庭農場,興辦特色種植業和規模養殖業,開展農資供應、統防統治、代耕代種等服務。
  • 工程項目吸納一批。通過實施以工代賑和專項債券等項目,還包括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特色產業集群等農業項目,優先安排留鄉農民工就業。
  • 創新業態培育一批。近期,一些留鄉農民工利用網絡平臺,發展農村電商、直播直銷、體驗農業等,闖出了就業的新門路。要通過發展休閒旅遊、健康養生、農事體驗、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安排留鄉農民工就業。
  • 扶持創業帶動一批。引導留鄉農民工積極發展鄉村車間、家庭工場、手工作坊、創意農業等,培育一批農村創新創業“領頭雁”。
  • 公益崗位安置一批。通過安排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留鄉農民工就業。

糧食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

糧安天下,“地”是基礎,“技”是支柱,農業科技對豐富中國人的“米袋子”“菜籃子”作出了歷史性貢獻。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總產量增加了54%,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

廖西元介紹,近些年來,我國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

  • 在優良品種上,糧食作物良種實現了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達95%以上,品種更新換代了5-6次,推廣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儲備了一批優質、高產、抗逆新品種。
  • 在機具裝備上,深耕深松、精量播種、高效低損收穫等自主研發的機械廣泛應用。大馬力拖拉機、北斗衛星導航自主作業、大型節水噴灌等設備已具備廣闊應用前景。
  • 在防災減災上,已探明瞭糧食作物主要病蟲害流行規律和成災機理,開發了準確的預測預報技術,應用了一批安全高效綠色防控技術和藥劑,保障了農業有害不成災。
  • 在智慧農業上,糧食作物遙感監測、水肥藥精準施用、無人機植保等技術已廣泛應用。隨著農業大數據分析、5G農用技術、農業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突破,糧食生產智能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中方已援助巴基斯坦30萬升農藥和50臺裝備抗擊蝗災

隋鵬飛介紹,東非、南亞等發生沙漠蝗災害以後,中方高度重視,支持有關國家抗擊災情。針對巴基斯坦蝗災,中方迅速行動,制定方案、排除專家、提供藥物和藥械:

  • 根據中央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外交部、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制定了援巴防災防控緊急方案。
  • 2月23日,派出聯合專家組,赴巴工作12天,與巴方一道現場勘察,共同確定應急防控和綜合治理措施。
  • 在抗擊疫情期間“特事特辦”,組織國內企業復工生產滅蝗農藥,緊急調配藥械,及時彌補了巴方防控物資短缺。3月9日,第一批農藥、藥械與援巴的防疫物資同機送達卡拉奇。4月25日,援助巴方的30萬升農藥和50臺裝備全部到位。中方援助受到巴方國內的高度關注和讚譽。

當前,巴基斯坦境內蝗災的演進形勢和中方專家的預判基本一致,第二波蝗群正陸續形成,也正是中方援助的藥物藥械派上用場、開展大面積滅殺的好時機。

落實中央“六保”任務要求,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魏百剛介紹,為落實中央“六保”任務要求,農業農村部將統籌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進一步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加快“三農”補短板等重點工作,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和超常規舉措,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 全力以赴奪取糧食豐收。加強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抓好“一噴三防”,及時組織跨區機收,實現顆粒歸倉,堅決打贏全年糧食豐收第一仗。著力恢復早稻生產,突出抓好東北春播,穩定夏播面積,強化病蟲害防控和氣象災害防禦,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 切實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落實好養殖用地、環評、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年底生豬生產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繼續抓好家禽、水產品、蔬菜和水果等生產,增加綠色優質副食品供給。
  • 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恢復鄉村休閒旅遊業,擴大“以工代賑”實施範圍和規模,增加農民就近就地就業機會。加大創業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引導返鄉留鄉農民工創新創業,擴大技能培訓規模,配合有關部門繼續做好農民工返崗復工工作,拓寬農民多元增收渠道。
  • 加快“三農”領域補短板。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強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重大現代化牽引性工程建設。組織各地加快儲備建設一批投資額大、影響面廣的大工程大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有效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農業龍頭企業作用顯著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鄉村產業發展的骨幹力量。全國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萬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542家。目前,龍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作用顯著:

  • 保障市場供給。龍頭企業供給的主要是農產品,糧油類佔市場1/3以上、“菜籃子”類佔2/3,提供了城鄉居民生活的主食產品、方便食品、預製菜餚、淨菜淨果等。可以講,龍頭企業是保障糧油和副食品供應的中堅力量。
  • 帶動就業增收。龍頭企業通過到崗就業、共享就業、靈活就業等形式,將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其中超過70%為農民工。另外,龍頭企業通過訂單收購、利潤返還、股權分紅等形式,帶動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 引領產業升級。近些年,龍頭企業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培育中央廚房、預製菜餚、無接觸配送等新產業新業態,引領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據調度,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龍頭企業供應的方便食品、休閒食品、功能食品等,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

農產品進口增幅低於往年同期,出口下降5.6%


隋鵬飛介紹,由於疫情,一季度我國對外貿易出現下滑,農產品貿易也受到影響,進口增幅低於往年同期,出口降幅多年少見。其中,進口370.8億美元,增長8.9%,進口增加比較多的是肉類和大豆。出口162.3億美元,下降5.6%,受影響最大的是水產品,出口額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低,同比降幅達到18%。蔬菜、茶葉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也略有下降。

目前,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還將持續顯現,要克服三個困難:

  • 國際需求萎縮。特別是餐飲、工廠、學校等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急劇下降,對農產品出口穩定市場、增加訂單,非常不利。根據調查,3月份以來,不少農產品出口企業遭遇退單。
  • 商貿往來受阻。全球主要的農產品、水產品展會幾乎全部取消或推遲,近180個國家對人員出入境實施了限制,企業難以通過展會、現場考察等傳統渠道拿到訂單。
  • 國際生產供應存在不確定性。現在全球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應總體是寬裕的,但封國封城的隔離措施,以及一些國家限制出口,放大了市場波動和恐慌情緒,增加了國際供應風險。

綜合研判,二季度的農產品貿易形勢不樂觀,進出口可能進一步分化,出口受影響會更大。農業農村部將密切關注全球農產品供求和市場形勢,抓好國家穩外貿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創新貿易促進方式,推動進口多元化,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發揮農產品貿易對國內市場穩定、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積極作用。

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廖西元介紹,近些年來,農業農村部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農業的綠色發展擺在突出的位置,推進減量增效、綠色替代、種養循環、綜合治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年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 著力強化政策支持,健全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完善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耕地分類管理、農業資源養護等管理辦法。
  • 著力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在果菜茶優勢生產區的175個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在685個畜牧生產縣實施糞汙資源化利用行動;在200個縣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在100個縣實施農膜回收行動;以長江流域為重點,實施水生生物保護行動。
  • 著力強化科技支撐。深化產學研協作,組織優勢科研單位和企業,開展農業生態環保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發佈重大引領性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推介100項優質安全、節本高效、生態友好的主推技術。
  • 著力健全監測網絡。織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一張網”,完善4萬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240個農田氮磷流失、500個農膜殘留、280個秸稈資源等國控監測點,強化監測評價,一體化推進督導考核。

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已經有90%左右返崗復工

曾衍德表示,近年來,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據統計,全國832個貧困縣中,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有競爭力的扶貧主導產業,有條件的貧困村都建立了特色產業基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當中,90%以上得到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產業脫貧,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減貧效果最好、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

目前,帶貧龍頭企業基本復工復產,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已經有90%左右返崗復工。近期,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召開會議,就“三區三州”和52個未摘帽貧困縣產業扶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將各項政策更多向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以及52個未摘帽貧困縣傾斜,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 強化農產品產銷銜接。加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力度,組織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電商平臺開展專項對接,加強品牌打造和宣傳推介,推動貧困地區特色農畜產品出村進城。
  • 推進扶貧產業提質增效。指導貧困縣進一步完善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推動資金、項目、科技、人才等資源更多投向扶貧產業,加快改善產業基礎設施,持續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一片一特”,讓貧困地區扶貧產業不斷地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
  • 大力培育聯貧帶貧主體。在“育主體”“帶農戶”上下更多功夫,組織龍頭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特別是提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帶貧能力,強化技術指導和社會化服務,把貧困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 積極推動返鄉留鄉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擴大“以工代賑”投資建設領域和實施範圍,鼓勵農村各類主體優先吸納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就業,加大創業補貼、貸款貼息、技能培訓等政策支持,引導貧困地區農民創新創業,開闢更多當地就業崗位,讓他們能夠就近就地就業。

60萬農業科技人員投身春耕備耕

廖西元介紹,今年初以來,農業農村部針對疫情,充分發揮科技在抗疫情、搶農時、保生產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以下三個特點:

  • 一是行動早。疫情之初,迅速號召全國農業科研院所、涉農高校、農技推廣機構共60多萬科技人員投身到春耕備耕,做到人員動員早。及時通過各種方式,瞭解墒情、苗情和病蟲害等情況,準確判斷生產形勢,做到情況掌握早。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出臺農作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做到技術措施發佈早。
  • 二是舉措實。在技術推廣方面,推廣了免耕播種、工廠化育秧、無人機打藥等輕簡化生產技術。在專家指導方面,組織科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精準指導,比如康振生院士2月初就到田間開展小麥苗情調查,進行條鏽病防治指導。羅錫文院士到多地指導水稻機械化生產,忙的時候就在田頭吃盒飯。在分區服務方面,針對中原糧倉、江南水鄉、東北黑土地等不同區域的春季生產問題,提出管用的技術解決方案。
  • 三是手段新。使用了新的服務載體,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勢,依託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臺隨時回答農民的問題。目前,在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臺上,已有40萬農技人員、7000多名專家在線服務,解答了600多萬個春耕生產問題。我們推行了新的生產方法,加大機器換人、北斗導航作業等新技術應用,緩解疫情期間勞動力短缺問題。採用了新的傳播方式,用長圖、短視頻傳播新成果新技術,讓智能機器人自動回答農民的常規問題,一批專家教授通過直播成為網紅,這些方式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

全國鄉村休閒旅遊業復工復市率超過60%

2019年,鄉村休閒旅遊接待遊客3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鄉村休閒旅遊經營一度停擺,行業發展受到較大沖擊。

3月以來,鄉村休閒旅遊業逐步復甦,表現為“三穩”:

  • 復工復市率穩步提升。4月以來,全國鄉村休閒旅遊業復工復市率超過60%,其中南方地區復工復市超過八成。
  • 接待遊客量穩步增多。4月以來,累計接待遊客1.5億人次,達到去年同期的三成。
  • 營業收入穩步增加。4月以來,經營收入達400億元,接近去年同期的30%。

目前鄉村休閒旅遊復工復市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下一步,推進鄉村休閒旅遊復工復市,重點抓好以下措施:

  • 第一,政策扶持推動。重點是落實好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稅收、社保等扶持政策。同時,鼓勵地方出臺扶財政補助、稅費減免、用地保障等政策。
  • 第二,提振信心拉動。現在看,一些消費者對疫情還有擔憂,消費信心還需提振。重點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激勵消費。比如江蘇、浙江等地發放鄉村休閒旅遊消費券,讓城鄉居民“有錢”到鄉村休閒。另一個是,休假鼓勵。比如浙江、江西、河北等地試行2.5天休息制度,讓城鄉居民“有閒”到鄉村休閒。
  • 第三,創新業態帶動。提升農家樂等傳統業態,發展精品民宿等高端業態,探索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

我國已有1600萬高素質農民

廖西元介紹,農民培訓是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能力的重要途徑。經過多年培育,我國已經形成一支1600萬人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廣大農民對新技術新信息新技能有迫切需求,為保障培訓質量和效果,我們將做好四個方面工作,幫助農民穩生產、打銷路、找活幹。

  • 推行更加靈活便捷的培訓方式。把線下與線上培訓結合起來,既辦好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的培訓,也把課堂搬上電視、搬進網絡、搬到直播間,今年將舉辦在線培訓班1.2萬期次以上。利用雲平臺讓所有農民都可以參加雲學習,靈活便捷地瞭解政策、學習技術、獲取信息。
  • 開發更多豐富有效的學習資源。圍繞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和優勢特色產業,組織涉農院校、科研院所、推廣機構等開發建設優質培訓資源,滿足農民朋友的多元化需求。目前,已開發200學時在線培訓資源,一些急需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農產品營銷等培訓資源正在加緊上線。
  • 注重培育高素質農民的帶動能力。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和服務主體帶頭人,以大戶帶小戶。面向扶貧主戰場培訓產業帶頭人,特別要在 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加大這方面工作力度。面向留鄉返鄉有創業意願的農民,幫助他們補上技術技能短板,促進就近就地務農就業。
  • 加強參訓農民的延伸服務。以培訓為紐帶,增強農民合作與互助,對接金融信貸和農產品電商等服務,幫助農民朋友解決實際困難。

中國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4月21日,20國集團農業部長召開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會議。關於此次會議取得的成果,隋鵬飛表示,這次會議是在3月2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之後,為應對全球疫情下的糧食和農業安全問題召開的。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出席會議並強調,中方將堅決貫徹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上的講話精神,與各方一道共同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人類是命運共同體,越是在災難面前,越應同舟共濟;農業是穩定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越是面對風險,越要穩住農業。中國農業經受住了這場突發疫情的重大考驗。中方發言得到了各方高度認可。

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和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圍繞穩定農業產業鏈和保障糧食安全發表意見,會議取得的重要成果:

  • 發出了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清晰、堅定聲音。各方表示,共同的危機需要團結一致的應對,要在政策協同、信息交流、經驗分享等方面強化合作,支持國際組織發揮更大作用。
  • 就減少貿易限制達成共識。要遵守WTO規則,避免採取不合理的貿易限制,保證緊急措施的針對性、透明性、適當性和臨時性。
  • 就穩定全球農產品供應提出方案。二十國集團大宗糧食生產佔全球的78%,農產品貿易佔75%,各方一致認為,重要的是,確保糧食市場供應鏈正常運轉,加大對農民和中小企業的支持,穩定國際社會預期和信心。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抓好我國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應,在特殊時期做出對全球糧食安全的中國貢獻。強化與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的協同,加大力度支持農業南南合作和經貿往來。在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機制下,協調推動消除貿易壁壘,暢通國際物流,促進國際農產品生產、市場和貿易穩定。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