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家的五個兒子

北宋由太祖趙匡胤立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局面,人民生活終於迴歸相對平靜。

整體來說,北宋九個皇帝絕大部分都是好皇帝,除了宋徽宗不務正業、濫用奸臣之外,其他八位都沒有大奸大惡之君,反而都勵精圖治、重文輕武,與民修養生息,讓北宋王朝經濟繁榮,文化燦爛。

北宋歷代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16年 年50歲

宋太宗趙光義:在位21年 年59歲

宋真宗趙恆:在位25年 年55歲

宋仁宗趙禎:在位41年 年54歲

宋英宗趙曙:在位4年 年36歲

宋神宗趙頊:在位18年 年38歲

宋哲宗趙煦:在位15年 年24歲

宋徽宗趙佶:在位25年 年53歲

宋欽宗趙桓:在位不到2年 年57歲

老趙家的五個兒子

話說五代十國年間,洛陽有個能征慣戰的軍人名叫趙弘殷。這個老趙和夫人杜老太生有五子,老大趙匡濟、老二趙匡胤、老三趙匡義、老四趙匡美和老五趙匡贊。

後來,老大和老五夭亡。老二和老三當了皇帝。老四雖當了大官卻被老三害死。如果說老大及老五的死是天災,那老四的死就是人禍。

要認識這一家幾口人,還要從老二趙匡胤說起。由於受家庭環境影響,趙匡胤從小習武,身體強壯,為人俠義豪爽。他不甘心做一個“軍二代”,21歲撇下妻子和老孃,獨自闖蕩江湖,那時老三趙匡義剛剛9歲,老四才剛出生。

外出闖蕩的趙匡胤混得很好,在行伍間不斷立功升遷,最後升任後周世宗皇帝跟前的殿前督檢點,最終於34歲時黃袍加身,成為大宋王朝的開國君主。

從一個普通少年,到一國之主,他只用了13年。

兩面派的老二?

做上皇帝的趙匡胤,對女人的態度截然不同。從坐懷不亂,到貪戀人婦,反映出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志向和人格。

當得知趙京娘死訊後,趙匡胤不禁潸然淚下。如今,自己成為一國之君,而京娘卻已香消玉殞。

如果當初宋太祖沒有那樣決絕,京孃的一片痴心,是否能換來一世的幸福?趙匡胤思忖良久,唯有嘆息,傷感。

早些年,趙匡胤離開家鄉獨自闖蕩江湖,在一個道觀遇到了被盜賊挾持的趙京娘。一身俠義心腸的趙匡胤救下了這個可憐的女子,因歸家之路千里迢迢,又毅然決定親自護送。從山西到湖北,這在當前的交通條件下不過幾小時的路程,而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國期間,戰亂紛紛,兩個人,唯有一匹馬,緩緩而行。

因為兩人年齡相反,且又都姓趙,趙匡胤和趙京娘便結拜為兄妹,趙匡胤對這個17歲的妹妹照顧有加,就像親哥哥一般。在打退了追上來的盜賊之後,京娘對這個哥哥除了感激,更是欽佩、愛慕。他為人善良體貼,而且還武藝高強,要是能有這樣的人做一生相伴,豈不知足?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趙匡胤並非不解風情之人。但此時一事無成,又生逢亂世,不是談婚論嫁的時候。一路艱辛,非止一日,兩人終於到得京孃家裡。備述前情,趙家人自是感激涕零,見兩人郎才女貌,也有心成全他二人。

無奈,趙匡胤心意已決。千里送京娘只為行俠仗義,並非貪戀女色,自己一片真心,怎奈無人理解,遂憤然離去。趙京娘愕然,一不被家人理解,二不能與兄相伴,於是自縊而亡。

後來,趙匡胤投身當時後漢將領郭威門下,因為武功了得,且頗知謀略,屢立戰功。在郭威和柴榮兩位後周君主離世之後,趙匡胤在部下的擁戴下,在陳橋驛黃袍加身,成為大宋王朝的開國之君。為了避免重演前朝大將篡國故事,趙匡胤又上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鞏固了朝廷的兵權。同時鼓勵官民讀書,重用讀書人擔任中央及各地領導,於是重文輕武成為大宋朝廷的一大特色。

治國安邦之餘,趙匡胤想起了當年的趙京娘,派人打聽其下落,才得知京娘早已殞身的噩耗。千里相送,卻喪命於家門,這是可惜可嘆了。

老趙家的五個兒子

這段《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收錄在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千百年來成為民間美談。反映出趙匡胤的寬厚仗義、恪守信念、不戀紅塵,開國君主往往具備諸多優點,非一般凡人可比。

不過,若不是趙匡胤負了京娘,這個可憐的女子也不會失望地死掉。千里送京娘,成了送京娘死,難道趙匡胤就沒有一點責任?而且,不戀女色的趙匡胤是否真的那樣無私?

他早就聽說,後蜀皇帝孟昶的夫人生得美麗,當平滅後蜀俘虜孟昶後,趙匡胤命令將後蜀宗室全部帶到京城,不但赦免了他們,還妥善安排他們的食宿。為什麼這樣做?

原來,俘虜後蜀宗室中,孟昶的夫人也在其中。這位夫人生得嬌豔欲滴,玉骨姍姍,渾身散發迷人的香氣,被稱作花蕊夫人,而且還擅長詩文。趙匡胤早就想一睹芳容,但不能單獨召見落人把柄,於是就上演了上面的戲碼。

當孟昶一眾向趙匡胤謝恩時,花蕊夫人的出現一下子俘獲了趙匡胤的心,心想之念之,以至於寢食難安,於是害死了孟昶將花蕊夫人收入後宮。

前後相比,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是真的嗎?歷來眾說紛紜。

歷史上的趙匡胤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參軍之前,軍旅生涯以及建國之後。

據記載,趙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國的後唐時期,在老家洛陽夾馬營,出生後全身泛著金光,且發出香味,久久不能消散,被稱為“香孩兒”。這種記載大多發生在當皇帝的人身上,作為一種美化和身世顯貴的預兆,多是歷代史官有意為之。

建立大宋以後,趙匡胤又先後平定了荊南、湖南、後蜀,降服南唐,使大宋江山版圖不斷擴充,不過並未恢復漢唐以來的版圖,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帶著這種遺憾,一世英雄的趙匡胤在50歲突然暴亡,成為歷史一段不解之謎。

狠心的老三

宋太宗趙光義的後半生,雖然表面風光,但在心靈深處,定有一絲對親人的愧疚。

看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的接班人,都是由下一代接任。唯有北宋的趙匡胤,他的江山並不是兒子趙德昭繼任,而是落到了弟弟趙光義手中。

趙匡義、趙光義、趙炅,都是在指宋太宗,趙匡胤以後,為了避諱,包括趙匡美在內都曾幾度改名。歷史上也有“兄終弟及”的傳統,而趙光義接受二哥的皇位似乎並不名正言順。

因為有“斧聲燭影”,所以有了“金匱之盟”。

趙匡胤在50時突然病逝,沒有來得及立太子,這是一大失誤。在前一晚跟弟弟趙光義酒宴過後,就突然駕崩,成為歷史不解之謎。當晚究竟發生了什麼?是趙匡義給哥哥酒中下毒,還是有其他隱情?

總之,從後面的反應來看,趙光義對哥哥的死早有預判。病榻上宋太祖已經快不行了,太監王繼恩奉皇后的旨意去找趙德昭,作為趙匡胤的長子(長子趙德秀早夭,趙德昭就成為長子)自然是皇位的繼承人。但是這個投機小人王繼恩,卻轉身去找趙光義,早已派人等候的趙光義得到王繼恩的消息,搶在皇子之前來到皇宮。

於是,一切已成定局。這時先入為主就掌握了主動權,趙光義聲稱按太祖的旨意登基坐殿,成為北宋第二任皇帝。

老趙家的五個兒子

宋太宗趙光義

太祖死前只有趙光義在跟前,旨意有沒有,怎麼說的自然無人知曉,趙光義想怎樣說就怎樣說,全憑他一張嘴。因此很難得到信服。這時,一個重要的人出現了。他就是宰相趙普。

趙普之於趙匡胤,就猶如諸葛亮之於劉備,徐茂功之於李世民,是一個謀略十足的軍師。這樣的人歷來聰明,在太祖駕崩後趙普知道該如何生存,於是拿出了殺手鐧,皇太后的遺囑“金匱之盟”。

趙普說,當年皇太后,也就是趙匡胤的老媽杜夫人曾召見趙普,說趙家弟兄打江山都不容易,而且後周丟掉了江山就是因為剩下了孤兒寡母,因此趙家不能重蹈覆轍。老二死後,要由老三老四接替做皇帝。

當時只有趙普在場,或許趙匡胤也在,不過此時他已經死了,那就單憑趙普怎麼說怎麼是了。於是,趙普拿出這份遺囑,“金匱之盟”也就給了趙光義一個名正言順的合法繼位權。

但是按照這份盟約,自己死後,皇位就要傳給弟弟趙廷美了(此時趙匡美已改此名)。

此時的趙老三開始私心作祟,開始謀劃。

後來,二哥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以及四弟趙廷美相繼死去,都與趙光義不無關係。

據歷史記載,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趙德昭跟隨宋太宗攻打幽州。軍中有一次夜裡驚亂,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不高興。回到京師後,宋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沒有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其他人都不敢吱聲,作為侄子的趙德昭跟宋太宗論說此事,宋太宗大怒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顯然趙光義對此前謀立趙德昭一事記掛在心,於是退朝後趙德昭自刎而死,時年29歲。

就在趙德昭死後兩年,弟弟趙德芳也意外死去,年僅23歲,不能不讓人生疑。趙德芳是不是也像他父親一樣,被趙光義毒殺,完全有可能。只是他的死所受到的關注遠沒有父親宋太祖那麼大。

接下來就是趙廷美了。這個四弟心裡也開始不安。

災難終於還是來了。在趙普的策劃下,大臣紛紛上書指責趙廷美勾結大臣蓄意謀反,可是說歸說,實無證據。但無風不起浪,趙光義順手撤掉了趙廷美的官職,先把他貶到洛陽,後又貶到湖北房縣,落魄的趙廷美兩年後鬱鬱而終。可以說是趙光義變相害死的四弟。

富有心機的趙光義,身處皇帝位上,他的所作所為自然容易理解,但相比二哥趙匡胤卻少了一份仁義。再比如,南唐後主李煜,就是那個富有才華的亡國皇帝詩人,被宋朝俘虜之後,趙匡胤在世時活的很滋潤,但在趙匡胤死後,坐上皇帝位的趙光義就把李煜殺掉了。

朝廷內的趙光義一片私心,皇宮外他還是富有雄心大志的。趙匡胤死後,他親自北伐滅掉了北漢,還兩次討伐契丹,意圖統一全國,收回燕雲十六州,雖然未遂,但雄心和勇氣可嘉。同時,趙光義組織編纂《太平御覽》,在文化方面大有作為,他喜歡讀書,從小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好習慣。

這裡還要提到宋太宗一朝的敗筆,就是賦稅嚴重、壟斷布帛茶葉,從而導致了四川蜀地的農民起義。大起義由茶葉販子王小波、李順兩人為主導,迅速得到響應,規模發展到數萬人之眾。歷時兩年之久,後來起義被鎮壓,宋太宗開始著手解決吏治腐敗問題,開始為自己的失職反思。

可是,他的失職,又豈在政治上?一切都能彌補嗎?

趙家老大和老五的早亡,是一種不幸還是幸運?他們看到兄弟之爭和殘殺,在天堂裡也會興嘆,人或許永遠不要長大,才不會遇到那麼多的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