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胤禔被囚禁後,他的母親惠妃為何請求康熙把胤禔處死?

康熙帝序齒的兒子共有24位,其中有9位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後稱九龍奪嫡。在不少題材為清代歷史的古裝影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以這個歷史事件作為主線的劇情,被人們熟知的"四爺"胤禛,"八阿哥"胤襈也都參與了這場鬥爭;除去這兩位,參與九龍奪嫡的還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

大阿哥胤禔被囚禁後,他的母親惠妃為何請求康熙把胤禔處死?

最後的結局大家也都很清楚,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了王位,但是在看劇時大家是否會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無論是四阿哥還是八阿哥,這兩位皇子既不是長,也非嫡,比他們更具競爭力前三位阿哥為何沒有笑到最後呢?

在這三位皇子當中,二阿哥胤礽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就被立為皇太子,那時的他才兩歲。從小被寵著的胤礽變得日益驕縱,野心勃勃的他甚至還結黨營私。這讓他與康熙帝的父子關係逐漸緊張起來。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皇太子。也正因為此,其餘皇子才開始了對皇位的爭奪。

大阿哥胤禔被囚禁後,他的母親惠妃為何請求康熙把胤禔處死?

之後康熙曾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恢復胤礽的太子地位,但胤礽也許是死性不改,也許是認識到權力的重要,他依然選擇與大臣結黨營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康熙再次下詔廢太子,這次之後,這位廢太子再也沒能等來東山再起的機會。而三阿哥胤祉看到這樣的奪嫡亂局後,便主動退出了競爭。

那麼大阿哥胤禔呢?身為皇長子的他又得到了什麼樣的結局呢?胤禔是康熙的庶長子,母親為惠妃。當二阿哥胤礽第一次被廢后,其實對胤禔挺有助益的。雖然康熙並不是多麼喜歡這位庶長子,但是身為惠妃的獨子,而且胤禔本人比較聰明能幹,又因為他在眾皇子中年齡居長,替康熙做事最多,所以康熙還是很器重他,還把監視胤礽的任務交給他。

大阿哥胤禔被囚禁後,他的母親惠妃為何請求康熙把胤禔處死?

胤禔在奪嫡中可謂是煞費苦心,的確,在二阿哥被廢后,他的優勢就凸顯出來。有長子身份,前朝也有助力,還得到父親康熙的器重。但這樣的優勢並沒有讓康熙動心,在廢皇太子的同時,康熙就明確說過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如果聽到這句話後的胤禔聽懂了父親的話語,也許不會走到那一步。

大阿哥胤禔被囚禁後,他的母親惠妃為何請求康熙把胤禔處死?

胤禔,劇照

但是偏偏,胤禔就是康熙形容的那個樣子——躁急、愚頑。胤礽被廢,可胤禔卻不依不饒,找到機會就向康熙進言,要求處死胤礽;在知道父親不打算立自己為太子後,胤禔急急忙忙就想出了別的主意,那就是拉幫結派幫八阿哥胤襈參與奪嫡。八阿哥從小在胤禔母親惠妃膝下養大,與他也是十分親切。既然康熙不會選擇自己,那有可能會選擇八阿哥,那麼追隨、輔佐八阿哥的自己一樣可以飛黃騰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