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理財險還不如存銀行,聊一聊備受爭議的理財險

對於理財險,以前我都是秉承不屑的態度去對待,收益低,時間長,流動性差,哪一條都不符合我的要求,怎麼看都不喜歡。但隨著近幾年的瞭解,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風險的進一步認識,我的認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

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來自於最近幾年銀行存款利率的不斷下行。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的講話,儘量避免快速快速地進入到負利率時代。可見利率下行是大勢所趨,我們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它別那麼快的下行。看看周邊國家,日本都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了。

面對的風險

一個是產品本身的風險,不斷暴雷的p2p ,工行的原油寶事件。還有最近新聞報道的某女士450萬買銀行理財,行長親口保證穩拿5%收益,結果反虧10萬等情況。

另一個是我們自身的風險,大多數人對相關產品並不瞭解,只是別人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信了。理財知識也很匱乏、有限,預期不現實,結果導致賠了夫人又折兵。

股市裡有一句話,一年一倍者眾,三年一倍者少。之前看到過一個統計,十年年化收益10%以上的基金經理,幾千個人中,也就那麼十幾個。所以長期穩定的盈利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買理財險還不如存銀行,聊一聊備受爭議的理財險


說說理財險

理財險雖然收益率不高,但不同於銀行,它是按複利計算。前期由於扣除成本費用類,還會小虧。但到後期,隨著時間的發酵,增長也特別快。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理財險都好,還是要篩選的。之前就看到過這樣的宣傳,某產品每年投10萬,堅持3年,20年變兩套房,40年變五套房。想想都美死了,好似買了它,人生從此走上了巔峰。但小編還是提醒你,醒醒吧,別做夢啦。

理財險主要看什麼

那麼我們在挑選理財險的時候,該注意什麼呢?既然是理財,收益率還是要考慮的,那如何看收益率呢什麼樣的收益率才有用?在談到理財險時,我們通常會接觸到三個收益率:歷史收益率、演示利率、預定利率。

歷史收益率

有些銷售員會給我們講到某個理財險這幾年的收益率如何如何高,但這時過去的,不代表未來,未來收益率怎樣,是不能保證的。有的產品在剛售賣的那幾年還不錯,後來就不行了。想查看自己手中產品的收益率,可以去所買產品公司官網去查詢。

演示利率

保險公司一般有三檔演示利率,保證領取利率、中檔收益、高檔收益,保證收益是公司確定能給到你的,有的是1.75%,有的是3%。中檔一般用4.5%來演示,高檔用6%來演示。這個和歷史收益率一樣,除了低檔能保證,其它都是不能保證的。

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設置的。那麼預定利率等於實際回報率嗎?這裡還涉及到成本費用問題,但在無法獲取成本費用的情況下,挑選一款預定利率高的產品,自然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預定利率越高,計算保費時所使用的折現率就越高,產品的保費就越便宜,實際回報率也更高,所以如果根據預定利率來挑產品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應對五彩繽紛的理財險,有個神器能讓實際收益率一目瞭然----內部收益率( irr),我們可以用excel 自己動手算一下,在我們投保的時候,每年投多少,投多少年,怎麼領,領多少,把這些數字輸進去,很快就能算出來,實實在在能達到的收益率。

理財險與銀行定存的對比

很多人拿銀行定存和理財險比,銀行是單利,理財險是複利。

舉個例子,100萬,放10年,利率4%

單利為100+100*4%*10=140萬

如果是複利呢?

100*1.04^10=148萬,足足多出了8萬,這就是區別,時間越久,差距越大。

再來看看同樣是複利,收益率一個是1.75%,一個是3%為例。

10年後,利率為1.75%時,100*1.0175^10=118.9萬

利率為3%時,100*1.03^10=134.4萬,多出了15.5萬。

20年後,利率為1.75時,100*1.0175^20=141.5萬

利率為3%時,100*1.03^20=180.6萬,多出了39萬,將近本金的一半。

只有對比,才看得明白,說了這麼多,就是希望大家在對待理財險時,心裡有個底,能夠有個相對客觀、理性的認知,真正選對適合自己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