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在古代,是窮人才喝的東西


茅臺在古代,是窮人才喝的東西

不管是果酒、黃酒、啤酒、藥酒,在中國古代都有著不可撼動的歷史地位,啥酒才是高級貨?

平時閉眼吹白酒歷史太多,粉絲或許有這樣的錯覺:從古至今中國白酒最牛X。

今天決定給酒友們分享一個冷知識,其實在古代,白酒一種窮人才喝的飲料。

清朝的一部詩歌集《清詩鐸》,就有關於白酒的描述,“白酒價賤買論鬥”。價格太便宜了,都是一斗一斗,隨便秤。換句話說,只要你足夠窮,你只能喝點茅臺,才能勉強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那麼在中國古代,啥酒才是高級貨?

果酒:高端人士專用酒

論及出生順序,首先提名的是果酒。早在9000多年前遠古時代,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酒——山楂果酒。不過最出圈的果酒是葡萄酒,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就帶回了葡萄品種和釀酒技術。只是葡萄酒那時屬於“酒中高富帥”,平民是絕無口福的。此外,古人還偏好青梅、楊梅、桑葚、柑橘等果酒。

青梅酒曾是三國流行酒,《三國演義》裡面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情節,也是有一定的歷史根據。

柑橘酒曾被蘇東坡稱為大宋三絕之一。蘇東坡被貶到廣東的時候,除了嗑荔枝外,對廣東的荔枝酒也是讚不絕口。

桑葚酒則深受乾隆寵幸......

喝什麼茅臺,水果酒它不香嗎?

茅臺在古代,是窮人才喝的東西

明代《食物本草》中的葡萄酒釀造圖示

黃酒:達官貴人的口糧酒

論及歷史文化,黃酒可了不得,它出現在4000多年前的夏商時期,統治中國的時間是遠長於白酒的。黃酒曾是上流社會的指定用酒,基本天天掛在文人圈的熱搜榜。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大冷天的,白居易還特地約劉十九過來烤火,喝新釀造的黃酒。這大概就是真愛吧。

明清小說中的主角大咖也紛紛為黃酒帶貨,特別是《紅樓夢》絕對是人手一壺的。而白酒則視為底層人為求刺激而喝的酒,“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就是赤裸裸的嫌棄。

武俠小說裡面的花雕、女兒紅、狀元紅,其實說的都是黃酒。

其實一直到民國時期的達官貴人,只喝得慣花雕酒之類的黃酒。中國著名的白酒專家唐魯孫分享過一個故事,說自己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收到了武漢某官員贈送的大批茅臺。因為是賣給窮人喝的,都是粗陶罐裝,上面封有桑皮紙,看上去很土頭土腦。達官貴人們十分嫌棄。

茅臺在古代,是窮人才喝的東西

醴:代表國禮的酒

很多人認為,中國古代是沒有啤酒的。但是據專家考證,早在3600多年前的商朝,釀酒熱情高漲的中國古人,就開發出了中國古代版啤酒——“醴”。醴以“糵”(來,跟著局長念,這個字念niè)為原料發酵而成,“糵”正是大麥曲。

那時候,“喝啤酒”風氣十分火熱,烤肉配啤酒都是古人玩剩的,醴的消費也成了政府重要的財政來源。哪怕在漢朝向匈奴屈辱和親時,醴依然是禮品擔當,美人計、美酒計打配合,匈奴人可是被灌得明明白白的。

而西漢後期起,這款中國原創啤酒的人氣卻直線下滑了。《天工開物》裡曾言“後世厭醴味薄,遂至失傳”,也就是說,“醴”度數太低,少了內味兒,也就慢慢消失了。

茅臺在古代,是窮人才喝的東西

藥酒:神秘的東方力量

酒為“百藥之長”,除了四大發明,藥酒堪稱中國人的另一大發明。從我們的先祖無意中發現發酵的瓜果汁可以治療疾病開始,藥酒就成了原始醫療的最強輔助,混跡酒圈三千多年。

兩廣地區甚至研究出了萬物皆可泡酒的宇宙真理。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爬的,無論來自哪裡,最終都殊途同歸地進入了兩廣人的酒罈子裡。

日常飲用延年益壽,關鍵時刻飲用提氣、壯陽、補血。一瓶瓶藥酒,承載著多少男人的執念。

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對藥酒,懷揣著最深的敬意。即便看到“祖傳秘方、特效藥酒”,雖有顧忌,但也不敢輕易質疑。畢竟這個祖上留下來的方子,他們這一脈喝完還能活下來,說明藥不死人。

藥酒是爭議較大的酒種,見仁見智,小心為上。用野生動物泡酒也是違法行為。

茅臺在古代,是窮人才喝的東西

不管是果酒、黃酒、啤酒、藥酒,在中國古代都有著不可撼動的歷史地位,白酒這種烈性刺激的東西,只適合普通老百姓,他們的受眾,大多從事著體力勞動。

窮到喝茅臺,現在看起來是笑話,在古代卻是大實話。

歷史的聚光燈終於打在了白酒身上。白酒這位源於元代、流行於清代、成名於新中國後的新貴,憑藉硬核實力和時代機遇,穩穩坐上了中國酒的頭把交椅。而更核心的原因還有一個:老百姓喜歡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