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生物學上的蒼蠅(Fly)屬於“完全變態昆蟲”,全世界共有64科3萬4千餘種,主要是家蠅,即依賴人的蒼蠅。蒼蠅的幼蟲——蛆,類似古埃及木乃伊的終結者甲殼蟲,是動植物遺體的分解者。蛆成蟲之後變成蒼蠅,飛來飛去嗜舐甜食,在花朵間飛來飛去,代替蜜蜂傳花授粉,幫農作物改良品種。

蒼蠅屬雙翅目昆蟲,2只複眼、3只單眼,兩眼距離較近幾近“對眼兒”、“鬥雞眼兒”的是雄蠅,兩眼距離較寬如“眉間尺”的是雌蠅。蒼蠅觸角短於頭部、胸部總長,胴體3節,舔吸式口器。膜質前翅用以飛翔,後翅退化隱藏於前翅瓣基部作平衡棒 (halter),宛若飛機的水平尾翼。

蒼蠅有獨特的消化道,即使吃饕餮腐敗食物、病菌、病毒,都能在消化道快速處理,攝取營養、摒棄糟粕、排洩廢物,邊吃邊拉,大多數細菌進入蒼蠅身體來不及繁殖就被拉出體外,整個過程只需7——11秒鐘。

蒼蠅一生經過卵、蛆、蛹、蠅4個時期,畢生依賴臭魚、腐肉、各種敗壞的有機物為生。蒼蠅一般在清晨交配,一生只交配一次。雌蠅雌蠅省吃儉用,將多餘沒用完的精子儲藏體內,可以連續自受精20次左右,每次產卵100-300粒點,至少每年繁殖10-12 代,孤兒寡母繁殖數量驚人,每隻母蒼蠅幾天就能變成上億隻。好在她們的壽命只有1-20天。

蒼蠅取食需要吐出嗉囊液溶解食物,吐、吃、拉同時進行,每分鐘排便4-5次。

絲綢之路分南、北兩線,呈寬廣帶狀東起中國、南跨印度、途經中亞、穿越裡海、黑海、地中海到歐洲,由於地處溫帶,是蒼蠅最適合的的自然生長環境。我曾經獨自駕車跑遍中東,翻越喜馬拉雅山到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從北京開車穿越亞歐大陸到意大利的羅馬……

絲綢之路也叫香料之路,在沒有電力冰箱以前,以乳肉為主要食品的遊牧民族與蒼蠅共生,蒼蠅的繁榮昌盛遠勝於農耕文明的大糞坑。食肉民族為了處理腐肉、酸奶、奶酪……不惜十字軍東征、航海大發現去尋找抑制腐敗的香料,香料成為促成地理大發現的關鍵要素。

2010年,我開車經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沿途荒無人煙,偶爾野店,都是被旅人反覆搓弄、端上端下的碎麵包,形同渣滓。灶臺、飯桌上的粘蒼蠅上上萬只蒼蠅虎視眈眈。我由於對形勢估計不足,每天苦於與蒼蠅爭食,大蒜消耗巨大。

接近伏爾加河入海口阿斯特拉罕時,彈盡糧絕,搜遍全車只剩有一瓣大蒜,好在這瓣大蒜十分巨大,我用瑞士刀將這一瓣蒜切成均等4份,分裝到4瓶涼水中,幻想每四分之一瓣大蒜能產生殺菌力能趕上觀世音菩薩楊柳淨瓶。

獨家深入,諸神附體。自攝自嗨,一鏡到底!
#拍攝不涉密##敘事不煽情##35mm不剪裁#

#一鏡到底不剪輯#
關注【唐師曾】、【和平鴨語像】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20201204唐師曾:絲綢之路,蒼蠅爭食,一瓣大蒜

唐師曾攝@peaceducktang


獨家深入,諸神附體。自攝自嗨,一鏡到底!
#拍攝不涉密##敘事不煽情##35mm不剪裁##一鏡到底不剪輯#
關注【唐師曾】、【和平鴨語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