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國父:我並不期望你們去進攻,我命令你們去死

“我並不期望你們去進攻,我命令你們去死。直至我們戰死為止,在這段時間裡,其他部隊與指揮官會接過我們的陣地。”而凱末爾的書面命令同樣決絕:“我希望,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會選擇死亡而非巴爾幹戰爭中的恥辱故事。”這句話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加利波利戰役,奧斯曼土耳其在這一戰中成功擊退協約國,並在一戰戰後的持續戰鬥中贏得了土耳其的獨立,凱末爾也被譽為土耳其的國父。

土耳其國父:我並不期望你們去進攻,我命令你們去死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

1.戰爭背景

奧斯曼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統治區域地跨歐洲、亞洲和非洲。19世紀時國力開始衰落,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奧斯曼的參戰是出於對俄國的恐懼和仇恨,如果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奧斯曼將會在戰後面臨被戰勝國瓜分的境地。因此,帝國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孤注一擲,參與最可能對自己有利的那一方,指望德國打垮俄國。

土耳其國父:我並不期望你們去進攻,我命令你們去死

2.奧斯曼的戰鬥力

奧斯曼和大清被網友戲稱為“西亞病夫”和“東亞病夫”,那麼在帝國主義的瓜分狂潮中,二者的戰鬥力如何呢?首先來看看清朝,首都北京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戰爭中共陷落兩次。反觀奧斯曼不僅在俄土戰爭中和俄國打的有來有回,並且在一戰中也沒讓協約國佔到大便宜,至少守住了首都。可見清朝的戰鬥力遠不如奧斯曼土耳其,最終大清在一戰前夕結束了統治,奧斯曼撐到了一戰結束。但是,假如奧斯曼站隊成功,說不定還能再續上幾十年。

土耳其國父:我並不期望你們去進攻,我命令你們去死

3.加利波利戰役的影響

該戰役總參戰人數超過百萬,是一戰期間最大規模、最著名、最慘烈的戰役,也是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大規模海上登陸作戰。英法聯軍意圖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峽,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佔領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1915年4月24日,戰役打響,持續時間超過9個月,以奧斯曼帝國勝利、英法聯軍失敗告終。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戰役雙方死亡人數超過12萬,受傷人數超過20萬。英國戰史學家約翰·富勒在其著作《西洋世界軍事史》中認為加里波利戰役是戰略上的極大失誤,由於戰役本身支援俄國的目標並未達到,協約國的失敗甚至促使保加利亞投入同盟國陣營從而使得巴爾幹戰勢更加惡化。同時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在土耳其而未用於提早打開西線局面,從長遠影響來看整個作戰計劃應當為帝俄崩潰負責。而此次戰役土耳其主要的將領之一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成為戰爭英雄。

土耳其國父:我並不期望你們去進攻,我命令你們去死

喜歡小編的關注一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