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大家好,我是簡七編輯部的犀利君。

前面跟大家聊了聊財報中的兩個關鍵指標【存貨週轉率】和【毛利率


今天跟大家聊一個財務術語——商譽( 不是商業信譽)。


財務書上對商譽的解釋,專業術語很多,偏理論化,有些不太好懂。


所以,犀利君想用大家能理解的語言來科普“商譽”,同時結合一個具體指標,教大家如何用商譽來“排雷”。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一、商譽:收購公司產生的溢價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商譽”,以為是指“商業信譽”,實際上並不是這個意思。

“商譽”是一個財務術語,指一家企業收購另一家企業時產生的溢價。

舉個例子,假設犀利君開了一家A公司,準備花錢收購另一個B公司。

具體要花多少錢?這要看B公司到底值多少錢。

看一家公司值多少錢,最常用的方法,是看它的淨資產是多少。

比如說B公司的資產是200萬元,負債是100萬元,那麼淨資產就是100萬元。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但是現實中,如果我只出100萬,是買不到B公司的。

經過一番談判和協商後,最後我花了900萬買下,出價高於100萬元,差額部分計入A公司的“商譽”。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有些人可能會不理解,為什麼我會多掏800萬的錢呢?

換個生活中的例子:假設你在原來的公司月薪1萬元,後來其他公司來挖你,給你開的月薪是2萬。

為什麼新公司給你多開1萬?難道是它“人傻錢多”?當然不是。

一方面是你的工作表現很出色,有資格獲得比原來更高的薪水;另一方面,開價太低也挖不動你,對方必然要開出高薪,你才會心動。

同樣地,由於B公司具有超過一般水平的盈利能力,而我又特別想買下來,那就只能多花點錢,在報表上就會形成“商譽”。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二、商譽不歸入「無形資產」

說到這裡,有些人會發現“商譽”和“無形資產”似乎很相似,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因此有很多人以為兩者是一樣的。

然而根據國內會計準則規定,商譽不歸入“無形資產”,原因是無形資產要符合“可辨認”的條件,而商譽是“不可辨認”的資產。


怎麼才算是可辨認呢?主要看它能否提供相應的合同或文件證明。


最常見的比如像商標,一般都會有商標註冊證明。

廠家向商標局申請註冊,獲得批准後成為註冊商標,受到法律保護,別人不能隨意盜用。


由於商標得到過相關機構的證明(可辨認),商標權可以計入無形資產。

而商譽不能計入無形資產,因為它拿不出有效的相關證明。

比如說華誼兄弟是一家很有名的影視公司,像李冰冰、周迅、黃曉明都曾是其簽約藝人。

影視公司主要靠明星拍戲賺錢,旗下藝人名氣越大,能給公司創造的經濟利益也越高。

但是藝人的名氣,通常沒有機構可以為其背書證明(不可辨認),所以無法計入無形資產,平時也不體現在報表上。

除非某一天,其他公司想要收購華誼兄弟,那麼這些明星的價值,可能會以“商譽”的形式計入對方的報表。

總之,商譽是獨立於無形資產存在的。如果一家公司過去沒有收購發生,它資產負債表上的商譽就是0。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三、高商譽公司有2個風險

寫到這裡,犀利君想問大家,你覺得一家公司的商譽很高,是好是壞?

1)高商譽=買貴了


根據常識判斷,一家公司的商譽太高,當然是不好,因為它有可能是“買貴了”。

就比如新公司給你開2萬元,等你跳槽過去上班,對方發現你能力沒那麼強,後悔薪水開得太高了,實際應該給你1萬5~

同樣地,一家公司去買另一家公司,由於支付過高的價格,商譽也會很高,說明它可能“買貴了”。

2)“商譽減值”風險比較大

此外還有一種極端情況:新公司把你挖來後,發現你連續搞砸了好幾個項目,說明你的工作能力並不適合這個崗位,最後公司支付一筆賠償金,把你解僱了~

同樣地,一家公司高價買來另一家公司,會增加商譽;而一旦發現買來的公司盈利能力有問題,商譽就會大幅減少。

還是用上面的例子:A公司收購了B公司,形成了800萬元的商譽,到了年底發現B公司有問題,它的盈利能力根本不值800萬,而是值400萬。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商譽減值”,它對財報會有2個方面的影響:

  1. 資產負債表上的商譽需要扣減,800萬的商譽減少為400萬;
  2. 商譽減值作為虧損,需要在利潤表中扣除,造成當年利潤減少400萬。

所以,新聞裡提到的“商譽爆雷”,主要就是指某些公司因為商譽大幅減值,造成當年業績鉅額虧損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四、避開「商譽地雷」的2個辦法

作為普通投資者,怎麼避開“商譽地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0商譽的公司。

根據2018年的數據,A股3500家左右公司,有接近一半的公司是不含商譽的。

不過現實中,有些企業通過收購去擴張業務,由此會產生一些商譽,這也是合理的。


比如像格力電器,它的報表上有5000多萬的商譽,就是收購晶弘電器產生的。晶弘電器的主要產品是冰箱,這次收購也豐富了格力在家電領域的業務線。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格力電器2018年年報


所以犀利君覺得,商譽並不是“洪水猛獸”,就算有商譽也不用害怕,只要商譽的數字不高,對企業也不構成太大的影響。


但如果一家公司的商譽過高,這就需要大家引起警惕了。

怎麼判斷一家公司的商譽是不是過高?犀利君平時會經常用一個指標:商譽佔淨資產比例

一般來說,商譽佔淨資產比例大於50%就是高商譽公司,目前在A股大概有100多家公司。

這些公司一旦出現商譽減值,對業績的影響就會很大,本著小心謹慎的態度,我們不妨可以直接拉入“黑名單”。

怎麼查看高商譽的公司呢?可以用理杏仁,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點擊理杏仁網站上的「公司」——「最新排名」——「高商譽」: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第二步,顯示A股商譽佔淨資產比例最高的100家公司名單:


財報季 | 手把手教你排查“商譽地雷”,普通人的投資也能更安心

總結一下,避開“商譽地雷”有2種解決辦法:

  1. 簡單粗暴法:排除所有含商譽的公司(只買商譽為0的公司);
  2. 黑名單法:排除前100家高商譽公司(即商譽佔淨資產比例大於50%)。

好了,看完本文,你也可以動手查一查,看看自己買的股票是不是“高商譽”。

如果我的分享對你有用,記得給我點個贊哈~

參考資料: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林明樟,2017

A股商譽減值排雷指南,韭菜投資學,2018

排坑挖雷,認清高商譽“爆”發戶,挖優狗,2019

——————◆◇◆——————

私信回覆“體驗”,免費加入簡七理財訓練營【3天體驗班】,集中式學習,手把手實操!

私信回覆“禮包”,免費領取《從0開始學理財大禮包》

(點擊頭像進入我的主頁,頭像右邊就是【私信】按鈕啦)

歡迎加入我的圈子↓ 本圈子永久免費,每天分享普通人也能聽得懂、用得上的理財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