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走基層丨威寧紅光村:蔬菜產業為穩就業,促脫貧“加碼”

脫貧攻堅走基層丨威寧紅光村:蔬菜產業為穩就業,促脫貧“加碼”


貴州畢節威寧縣雙龍鎮紅光村在距離縣城7公里,海拔2000多米的山頭上,這裡曾主要種植低效玉米,2019年,通過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當地氣候以及地勢平坦的先天優勢,紅光村規劃建設了6300畝蔬菜基地,發起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後衝刺。


脫貧攻堅走基層丨威寧紅光村:蔬菜產業為穩就業,促脫貧“加碼”

走進雙龍鎮紅光6300畝的蔬菜基地,放眼望去,橫平豎直排列整齊的白色蔬菜地膜十分醒目,噴灌設施屹立在田間地頭,半個月前種下去的白蘿蔔已經冒出了綠油油的新芽。雙龍鎮紅光村村支書耿忠勸說:“我們品種比較多,有白菜、白蘿蔔、西蘭花、蓮花白、還有荷蘭豆、還有紫皮大蒜,6000多畝全部連片。”


脫貧攻堅走基層丨威寧紅光村:蔬菜產業為穩就業,促脫貧“加碼”

在威寧縣,產業用水一直是制約當地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蔬菜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耿忠勸說,去年11月,威寧縣農投公司為基地安裝了噴灌系統,徹底解決了季節性缺水的難題。“紅光村的地形地貌有一個特點,它基本上都是平的,25度以下的緩坡地,特點是不積水。現在水利設施已經跟上了,種出來的蘿蔔品質比較好,很受消費者喜愛。”


脫貧攻堅走基層丨威寧紅光村:蔬菜產業為穩就業,促脫貧“加碼”

2017年,紅光村正式出列,實現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是當地實現脫貧的主要原因,如今,紅光村還剩下24戶78人未脫貧。如何解決這78人的脫貧問題,同時讓勞動力能夠穩定就業。去年7月,威寧縣在紅光村採取了縣龍頭公司+經營主體+農戶的模式,以1000元每畝的價格從農戶手中流轉了6300畝土地,規劃蔬菜種植。耿忠勸說,這種利益聯結模式讓貧困戶順利脫貧不成問題。“解決了我們最困難的兩件事。第一就是產銷對接,我們這個菜主要銷往緬甸、廣州、浙江,根本不愁銷售。流轉費縣政府龍頭公司出70%。合作社出30%的資金。本金除掉所得的利潤60%歸貧困戶,2%歸村社集體。3%給龍頭公司的管理費用,35%給執行的合作社。”


脫貧攻堅走基層丨威寧紅光村:蔬菜產業為穩就業,促脫貧“加碼”

這段時間,正是蔬菜基地最忙碌的時候,基地裡,每天最多時有800多人務工,除了紅光村本村村民,周邊10多個鄉鎮的村民都有在基地務工。63歲的紅光村村民李長本把家裡的10多畝地都流轉給了基地,老兩口還每天在基地務工,年底還有分紅,說起每年的收入,李長本笑著說。“現在比以前好多啦!光十多畝土地流轉費用就可以收入一萬多元。一年下來我們兩個老人如果每天都上工,還能掙個兩萬多元。”


來源:動靜新聞


記者 李健 張勤月


編輯:李繼航

責編:陳美群

編審:趙 峰

監製:葉啟偉

總監製:李家委 周 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