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宋朝三冗:冗官、冗費、冗兵

大宋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極為特殊的存在,首先是領土範圍遠遜於漢唐故土,再看他的軍事實力則顯得份外疲軟,這都是很奇特的現象。因為以往的朝代都沒遇到過宋朝開局的那種特殊情況——四邊少數遊牧民族的力量太強了。

淺談宋朝三冗:冗官、冗費、冗兵

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面對的是遼國,而遼國不但佔據了傳統意義上的漢人故土燕雲十六州,而且冶煉技術發達,所謂大遼,在契丹語當中就是“鑌鐵之國”的意思,這個國家冶煉技術極為先進,甚至不輸於中原王朝,更何況他接納了燕雲十六州之後還擁有了完整的農耕區域工匠和技術以及大批農田,加上他本身自帶遊牧民族戰馬騎兵屬性。

這就造就了一個極為類似大唐中期帝國的軍事實力的帝國了,因為當時的東亞地區經歷了一個各民族政權文明水平普遍提高、格局逐漸趨向諸強並立的過程,遼的建國和發展就是這個趨勢的集中體現。所以從各個角度來看這個遼國都能感受到它與北宋之間的戰爭是兩個基本同體量同水平的大國之間的整體性軍事競爭,而非當年漢帝國對匈奴的那種碾壓局。

淺談宋朝三冗:冗官、冗費、冗兵

搞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發現大宋不重視地方自主權和獨立性,也不熱心大力發展軍事,而是更加熱衷於搞政治鬥爭很好理解了——遼國和自己的這個大宋本身體量就類似,互相之間有來有回的,明顯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還不如不去理他呢。

這種思維下的大宋,朝著自己的內政方向一頭扎進去了,對於大宋來說,外敵反正短時間不可能崩潰,還不如把有限的精力都投入到加強自己的集權和皇權呢。應該說這種觀點對當時大宋來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淺談宋朝三冗:冗官、冗費、冗兵

畢竟當時的宋朝剛剛建立不久,五代舊風還有大量遺留——宋太祖白溝河慘敗失蹤片刻後,部下就嚷嚷著想要擁立趙德芳了。把宋太宗氣得半死,問題是趙德芳還真有資格做這個皇帝,畢竟他是宋太祖的親生兒子,不過挺尷尬的一個問題是,這種舊風的糾正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宋太宗明顯是個急性子的人,先把這個倒黴的侄兒約過來談,談了沒幾句,侄兒果然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羞愧難當之下果然回家自殺了,這樣一來自己的統治暫時可以說是穩固了,但是下面的操作還是要及時跟進。

淺談宋朝三冗:冗官、冗費、冗兵

於是宋太宗繪製了“平戎萬全陣”,並且下令一切都以“將從中御”原則出發,對任意軍將不聽號令者,予以重罰,如此種種,很快就收攏了不少武將,雖然戰勝率被這種行為拉低了,但是效果是槓槓的啊。

淺談宋朝三冗:冗官、冗費、冗兵

“兵將分離”就使得將不識兵且兵不識將了,豈不美哉,這樣自己老趙家的皇位可就做舒服了——晚唐五代以來,中原地區軍隊悍勇輕鬥、富於冒險性的軍事風氣就此可以劃上句號了。

宋太宗還把目光瞄向了軍隊的素質上,在他看來軍隊的職業性雖然可以保證軍隊素質較好,但是軍隊素質好架不住萬一有人譁變,到時候萬一在外軍隊厲害,而禁軍一般,那不就悲劇了嗎?於是機智的宋太宗馬上想出來了一個抽調地方精兵強將充實禁軍的好辦法,除此之外,宋太宗還想到了從各地災民當中抽人塞進軍隊裡面,這一招摻水馬上就進一步拉低了宋軍邊防軍的戰鬥意志和素質。

淺談宋朝三冗:冗官、冗費、冗兵

宋太宗翻閱史書,發覺史書上搞事情的人大都是落地書生,這就很要命了,這幫傢伙考不上就會怨恨社會,這些人都是真正的不安定分子啊,於是機智的宋太宗馬上就想到搞一個恩科,設一個“特奏名”制度來讓那些總是考不上進士的傢伙們可以得到一個進士的名頭。

淺談宋朝三冗:冗官、冗費、冗兵

宋朝的這些舉措確實使得宋朝短時間內沒有任何大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宋朝出現了很多始料未及的事情——冗官、冗費、冗兵,史稱三冗。官的數量太多了,兵的數量也太多了,由此帶來的花費也太大了,最後當北宋被女真人消滅的時候,那麼多的官和兵,沒有幾個能起到什麼作用的,這或許是宋太宗始料不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