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開始了,那些煩心事又來了—去不去三本讀書(五)

由於今年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在高考錄取上把前些年所謂的三提檔線本和二本提檔線合併了,這種情況給很多考生和家長帶來了困惑和糾結。尤其是考生分數不是很理想,心裡又有把孩子送進原來所謂的二本學校讀書的願望的家長或者是考生,甚至於有點不知所措了。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所謂的三本學校的話題。原來所謂的三本院校包含所謂的獨立學院,民辦高校,一部分公立學校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這些學校和項目因為沒有國家教育財政補貼,辦學費用自負,所以學生擔負的學費比公辦高校的學費要高出幾倍。很多省市在錄取批次上把這些收費高,沒有國家財政補貼的學校和一部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降了一個批次錄取,就形成了所謂的三本。由於第三批次錄取的學校的構成和高學費,幾年來使社會上對在第三批次錄取的大部分學校逐漸的產生了辦學質量上的懷疑,甚至給在第三批次錄取的學校貼上了第三批次錄取的學校就是教學質量不高或者是垃圾學校的標籤。長此以往這對第三批次錄取的這些院校是不公平的,也嚴重的影響了這些院校的發展,這對國家的高等教育發展是一種傷害。憑良心說,所謂的三本院校裡也不乏教學質量高,社會口碑好的。但是,也確實有教學質量有問題,管理水平不高的學校。要提升國家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沒有競爭是不行的。不能人為的把一些學校貼上某種標籤,固化社會對這些學校的認知,從長遠看,這樣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傷害是長遠和深重的。國家也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基於這個原因,這幾年開始淡化所謂的985、211,什麼一本,二本,三本等等諸多的標籤化的東西。本科錄取批次的的合併甚至取消,肯定的說一定會在考生報考學校時產生影響。沒有了批次的標籤,社會上學校歧視和考生心理壓力都會減弱直至消失。那麼考生在報考學校時這些顧慮就會減少或者是打消。其結果有可能會出現一部分原三本的學校錄取率會上升,一些原二本院校有可能錄取率會下降的現象。還有可能無論是所謂的三本學校還是所謂的二本院校,都有可能因為,教學質量或者是管理水平等問題最後被淘汰出局。總之二本和三本的合併,影響是必然的。那麼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就要考慮的多一些了。一是學費問題。一些學校的學費很高,被錄取後經濟上能不能承受住壓力;二是學校的選擇。填報前一定要仔細研究擬填報的學校他的歷史發展過程,來龍去脈,不能被學校的名稱和辦學地點所迷惑;三是要綜合考慮擬報考學校的專業能夠錄取的幾率大小。綜合起來就是大膽、謹慎、不打無準備之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