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一週觀察】15分鐘直達浦東機場的鐵路,讓新片區離世界更近

圖片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交通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發佈不久,記者加入的幾個臨港本地微信500人大群都炸開了鍋。生活、工作在臨港新片區的人們只消一瞥就能看出這份計劃的重要之處——用管委會建設和交通管理處負責人的話說,今後新片區“對外交通將更快速,內部交通將更便捷”

其實,新片區的地理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它地處上海東南角,離市中心雖有70多公里,但區域內運輸條件非常優越,有浦東國際機場這一空港,以及洋山深水港、上海南港等海港。在管委會一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的一句話讓記者印象頗深:新片區是上海離世界最近的地方。

圖片

不過,全世界的人才、企業家、投資者們在浦東機場落地,再前往新片區的主城區、產業區,仍算不上太方便。乘坐公共交通的話,需先坐軌道交通2號線,再轉16號線,兜上一個大圈,用上近2小時,才能抵達滴水湖畔。

就像地鐵要靠公交短駁車覆蓋“最後一公里”,新片區也在設法解決“空對地”的最後一環。根據計劃,市域鐵兩港快線將於年內開工,15分鐘內聯通浦東機場與臨港。而在這條“最佳選擇”建成前,新片區還貼心地設了一條過渡性質的大站公交快線,年內投入運營,能在45分鐘內跑完單程。

圖片

解決了空港“接駁”,海港也沒落下。從洋山港出發,無論到臨港還是中心城區,多數情況下免不了走S2滬蘆高速;這條高速同時也是新片區對外交通主要樞紐。記者常走S2,總把路上的車流量比作臨港新片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新片區掛牌後,路上車流明顯增多;企業逐步復工復產,貨車、班車巴士也隨之多了起來。

這免不了產生一個顯而易見的推論:隨著臨港新片區進一步聚集人氣,S2的交通壓力將不斷增加,最終達到無法承載的地步。

因此,新片區未雨綢繆——另一條對外交通主要道路兩港大道快速化改造已是“進行時”;S3高速公路也將於今年上半年全面開工。它北起周鄧公路,南至兩港大道,全長約26公里,將有效分攤S2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

圖片

算上已有的G1503高速,今後,“洋山港—新片區—中心城區”將有3條高速公路、1條快速路聯通,承載能力、通行效率將再上一個臺階。

內部交通方面,新片區公交線網密度與覆蓋率目前還不夠。前幾日,新片區新開通了一條從16號線書院站到產業區的接駁巴士,單程50分鐘,記者看到相關新聞下的評論有不少人表達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悅,也有許多人提出,這樣的公交線多多益善——足見生活、工作在新片區的市民對公交的巨大需求。

《行動計劃》中提到的6條規劃中的中運量公交線路能很好地疏解這一問題。這些線路總長115公里,將是3節編組的智能無軌電車,運量大;並使用優先路權專用道,保障行駛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其中T6線路將使用氫能源,將帶動產業區相關企業,起產業引導與示範應用作用。

圖片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一句廣為流傳的話,箇中道理也不難想明白——便利的交通運輸有利於經濟學上的“交換”,能使一個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而對臨港新片區來說,除了發展經濟、聚集人氣,更要對標總書記提出的“五個重要”,成為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這也要求新片區利用好自身區域內集“海陸空”一體的優越運輸條件——《行動計劃》是新片區在這條路上踏出的堅實一步。

欄目主編:王志彥

文字編輯:胡幸陽

題圖來源: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