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4):自由

自由和免費是一個詞free,但自由並不免費。


“他真的是你同學嗎?看起來像你叔,至少大你十歲。”

2016年4月的一天,他來北外找我。午餐後,我送他走,讓路人拍了合影,發到朋友圈,說大學同學來看我。很快就有了上面的評論,而且不止一人懷疑。

我們確實是同學,他陝南,我陝北。1988年一起上大學,他歷史系,我外語系。他們班上有個姑娘,他追過,最後成為我女朋友,現在是別人的妻。

比感情更復雜的是二人的經歷,特別是他。最終都寫在臉上,成了我叔。

他就是我在日記11(點擊查看)最後提到的那位。過去30年,我從一個大學轉到另一個大學,他從一個小窗轉到另一個小窗,5次,10年。

最後我們一起轉到美國,我美東,他美西。

今天我們通了話,互致問候。美國疫情繼續,已經總共感染58萬人,特別是他在的加州,逝去一個亞裔女警探,只有43歲。此前她兩次要求檢測被拒,醫生認為她這個年齡不會感染。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4):自由

他說起今天送了一單外賣,被妻子埋怨,萬一感染,全家怎辦?得知我妻子仍在上班,囑咐我一定別讓再去,不行的話,他晚上再來電話勸阻。

雙方聊到最後,終於到了主題。他小心翼翼地說看到我最近的文章,建議我能不能注意一下,既別讓人罵,也別讓人利用。

一年多以前,他剛來美國,推特上說起兩岸關係,他主張中國統一,被他的一些同道譏諷,被牆外網民圍攻,給他上了美國言論自由的第一課。私下他也說起美國生活的艱難,但從不公開表達。

他來過我家兩次。第一次和我女兒見面,給了一個200美元的紅包,美國沒有這種做法,何況遠超出我們的接受。但他堅持放下,就像在中國的時候,他老是搶著買單,儘管大家都知道,他比誰都困難。第二次和我一清華校友一起來,又帶來100多美元的超市購物。

回到他開始的找我,那是他第四次或第五次出來,想讓妻子帶孩子去美國,但兩次申請旅遊簽證被拒。他一直是美方關注、認可的人物,不理解怎麼拒籤。聽說我和美國使館認識,看能否通融一下。

因為研究國際新聞傳播,我告訴他只是和使館的新聞文化處認識,他們不管簽證,美國人也不走這種關係。而且別說美國人,就是我也不會給他妻兒簽證。

為什麼?

美國是自由燈塔,歡迎遊客來美,但首先要有錢。由於沒有全民醫保,申請美國簽證都不需要買旅遊保險,反正出了事自己花錢。不像歐洲,國民醫療有保障,外國人申請簽證要求買保險,避免增加負擔。

他妻兒、他全家,沒錢沒房沒固定工作,既沒有財力支持在美國的停留,也不能證明和中國的聯繫,願意回來。妥妥的移民傾向,和旅遊不相關的意圖。拒籤。

他妻兒最後想別的辦法,輾轉去了美國。再後來,他拿到護照,申請簽證,再次被拒。又是想別的辦法,輾轉赴美。

他追求自由,費盡周折,終抵燈塔之國。

這位也追求自由,完全有能力去,美國政府也曾邀請他作為“國際訪問者”去考察。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4):自由

他逛了一圈回來,自己不再去,卻教育去了的我。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4):自由

把我教育的淚牛滿面,最後還希望我像楊先生一樣,進去反省。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4):自由

然後按套路賣酒: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4):自由

賣書: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4):自由


討打賞: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4):自由


張耀傑,文化部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幾年前行情看好的時候,出來幹,成為文人傲骨。後來沒了市場,悄沒聲息地又回去了,每月拿著兩萬元的扣繳前收入、醫療、養老、房補待遇,罵我被包養。

究竟誰被包養?

我是自己辭職,沒有任何補償,來美后全靠自己。他呢?把我損完了,一貫的賣酒、賣書、討錢套路,還暗示我進局子。

我離開體制,和美國比較,感覺到就是這些養尊處優、吃中國罵中國、誇美國卻不願來的人,最有意思:一不做、二不休,第一職業不做,第二職業做起來沒完沒了。


每天拿著俸祿,不幹正事,混網絡,賣東西;批社會,賣情懷。停上三個月工資,斷了醫保,立馬歇菜。

最好是都送到美國,單程機票。

他每月扣繳前收入兩萬,還是保守估計。我2017年辭職時,副教授待遇的圖書管理員,一年都有20萬多。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14):自由

他是正教授級的研究員,又是中央部委,只會更多。算上公積金、國家和單位房補、醫療、養老,綜合收益,按美國的可比待遇折算,30萬都不止。

他們在中國說中國,我在美國說美國,本來很正常,就因為有人五行缺爹,認了美國,我就不能說?

常看我文章的讀者,知道我文風樸實,娓娓道來,從無髒字。從小肚皮不飽,家教不松。


我進過兩個女人的身體,第二個在紐約,花了19.25美元。

如果要上自由女神的王冠,再加3美元。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90年代風靡一時。每集開始,都是自由女神,伴隨著劉歡的 "千萬裡,我追尋著你…..”,深入人心。

儘管英語中自由和免費是一個詞(free),但自由並不免費,不管對開始的他,疫情期間也要冒險送外賣;還是我,不寫文章就沒有收入;或是我妻子,那麼多的人失業等救濟,僧多粥少,能上班有錢賺,求人不如求己。

但在中國有一些人,比如研究院,比如作協,疫情再嚴重,他們的收入不會受影響,還能嬉笑怒罵,同時享有自由和免費。但你讓他們來美國定居,他們才不來,更願做精神美國人。

自由在美國不僅不免費,通往自由的路還艱難。

看完自由女神像,坐船返回的時候,如果不是回新澤西,而是回紐約,會經停愛麗絲島。那裡有一個移民博物館,原來是個監獄。過去歐洲的大批移民,在茫茫的大西洋上,追隨自由女神的火炬光芒,登陸紐約,首先投入監獄,登記、甄別。

前幾年,有一個媒體的朋友,提出雙早理論:早發財、早移民。去年我在推特表達不同的意見,反對亂港,他對我破口大罵、再罵,然後拉黑。有知情的朋友說,如果說香港問題上,他和你是國恨的話,你說出美國的真相,和他就是家仇了。人家做移民生意的,你斷人財路。

為什麼是早發財、早移民,而不是早移民、早發財呢?

在美國我接觸過不少華人,有大富豪,有打工仔,還真沒見過誰在美國發財。財富都來自中國,在美國就是購車購房,退休模式,單純消費;或者就是妻兒在美國,生意在中國,兩邊遊走,中國為主。

那麼多學者教授、演藝明星、達官貴人、工商鉅子,成天說美國好,好像無一人在美國發展。倒是有高曉松、黃西等人,迴流中國。美國的自由哪有中國的自在舒服。


問:你為什麼不回國?

原因很多,其中一條:我要是回去了,誰來寫美國日記,告訴你美國另一面。

2018年在洛杉磯,我一個北外的學生,後來在美讀研、工作,熱心請我吃飯。飯間得知我離開每月5000美元的工作,準備自己幹,很不解,說比自己每月3000美元多很多,還不滿足?

我說我為自由而來,結果每天路上折騰4個小時,早上4點就起床,開車、地鐵、步走。好幾次下班路上睡著,地鐵坐到終點,被湯姆叔叔叫醒。工作辛苦,但毫無成就、歸屬感,在白人主管眼裡,就是一個不用插電的電腦而已。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且三扣兩繳,到手就是3500美元。

吃飯的時候,她不斷打瞌睡,嚴重缺覺。說她何嘗不是一樣?為了省房租,每天開車來回三個小時。睡得晚,又刷手機,自然缺覺。每月房租、養車、各種保險、稅費,所剩無幾。看朋友圈,國內的同學,K歌飯局、吃貨曬娃、歲月靜好,那才是自由的生活。

你還年輕,為什麼不回去呢?

歸去來兮,雲捲雲舒,出國回國哪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現在多少還有點自由的安慰,回去要是不如意,更失落。

今年1月中國疫情爆發、活動受限後,我收到許多人的移民問詢,說過去只是對空氣、教育什麼的不滿意,現在連安全和自由也沒有了保障。

三月份,我問他們怎麼沒動靜了?


算了吧,什麼民主自由,還是在中國待著踏實。

今天4月13日,美國總計感染587,759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