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体土地上“坐享其成”

4月3日一大早,忻州市忻府区高城乡前淤泥村民董晋安顿好生病卧床的妻子后,兴冲冲地扛起铁锹去农田里“上班”。

董晋家里有3亩多耕地,往年都要等到4月下旬才下地劳作。今年怎么这么早呢?原来,董晋并不是在自家的地里劳动,而是在前淤泥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打工,每天能挣90元钱。

高城乡农村土地集体化经营自主改革试点项目已经在前淤泥村全面展开,252户农户与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签订合同,全村土地由村集体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最大限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家一户的农民以集体的方式应对市场,与朔州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苜蓿种植购销合作协议,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推动农业生产集体化、组织化、规模化、高效化。

作为经济联合社的一员,董晋不仅把自家的地全部租给了联合社,用于种植苜蓿,而且每亩地有500元的租金收入,到年底还能享受分红。

“村里的这个‘大动作’我特别支持,早就盼着有人租种我的地了。这样一来,我就能腾出手来照顾妻子和儿子,还能就近找份工作,增加收入。”董晋高兴地说。

改革从哪儿入手?

高城乡辖区内坐拥中国(忻州)辣椒产业园区,全乡有近2000座大棚,是忻州市蔬菜瓜果生产的优势产区。

过去,该乡主要是小农户经营,农田结构细小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开展农村土地集体化经营改革,高城乡如何破题呢?

去年11月,高城乡乡长刘燕带队,与部分班子成员赴南街村、刘庄、大寨等地进行了考察。“当时我们想过以繁峙金山铺村为范本,继续推行土地托管经营,但是当我们走出‘家门’,看了那些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先进村以后,思路就更加开阔了!”

刘燕告诉记者,经过考察和调研,高城乡选择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较强,利于产业发展的前淤泥村。而前淤泥村的土地相对集中,全村3318亩土地中,1670亩为农户地,1648亩为机动地。一半土地的经营权在集体手中,既有利于开展试点工作,也可降低农户风险。

结合实际情况,高城乡制定了《关于农村土地集体化经营自主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自主改革试点组织机构。在自愿原则基础上,将农户的经营权流转回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统一制定生产计划,组织集体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收益。

经过不断调整,忻府区出台一系列办法措施,积极探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的新模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为切实推进高城乡农村土地集体化经营自主改革试点工作,该区从政策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高城乡农村土地集体化经营自主改革试点项目已经村全面铺开,1200余亩具备播种条件的土地上,已经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种”什么效益好?

2月25日起平田整堰,27日起春浇,3月23日开始农机进田深松,每天松土200亩,3月24日开始,播种器械在田间耙地、撒肥、播种,日施工200亩……得益于土地集体化经营,前淤泥村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凸显出动手早、效率高等特点。

土地的经营权回到村集体,便于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但是“种什么”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

“之前,我们想过种油菜、秋葵、青储玉米等等。在听取省农科院专家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条件给出的建议后,我们对青储苜蓿开展了相关市场分析,并与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刘燕向记者介绍说。

经过自主改革试点工作领导组与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多次沟通,并实地调研后,前淤泥村与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了为期5年的牧草种植加工合同。公司为每亩地发放保底收入550元,加上每亩600元的苜蓿种植补贴,每亩地至少有1150元的收入。“前淤泥村党支部书记、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董事长郭永平告诉记者,为了使收益最大化,前淤泥村还引进塔苜F5品种,亩产比普通紫花苜蓿干草高0.3吨,利润可提高600元。目前项目共涉及该村农户252户,3318亩土地,2019年底完成了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

种植产生的收益分红如何分配呢?

按照“首先保障村民,其次壮大集体”的分配机制,前淤泥村拿出收益的40%给农户,按亩按人分红,收益的60%集体提留,作为公积金、公益金和福利费,用于再投入生产、公益事业、村民福利等开支,形成“集体有收益,企业有利润,村民有保障”的合作模式。

为了确保集体化经营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前淤泥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成立了监事会和董事会,乡党委、政府组成工作组,全程参与监督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过程,并制定了“周计划、日总结、月汇报”的工作机制。同时,《项目生产进度安排跟踪表》公开上墙,作业项目、开始和结束时间、负责人等信息一目了然。

实行集体化经营后,家家户户的田间“壁垒”被破除,前淤泥村的土地也由原来的3318亩增加到了3600亩,这新增的282亩土地带来的收益也将参与年底的分红。

怎么让钱袋子鼓起来?

“我平时主要搞运输,家里的六七亩地也没精力打理,分心不说还费时间。现在村里开展土地集体化经营改革,不仅不用分心种玉米,而且趁现在不忙,还在家门口找了新营生,负责平田、浇水等工作,一天90元,真不赖。”前淤泥村民赵云保提起土地集体化经营改革一脸开心。

土地集体化经营项目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前淤泥村的劳动力,全村347户1090人,在流转回土地经营权后,富余劳动力约400人。

多出来的劳动力,高城乡为他们做好了职业规划——一部分村民可选择到辣椒种植基地再就业,参与辣椒种植的育苗、移栽、采摘等工作;另一部分村民可参与温氏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

“温氏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后,我还想养几头猪,多赚点钱。”3年前,董晋的妻子在一场车祸中丧失了劳动能力,他13岁的儿子还在读书,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董晋一人身上。这次土地集体化经营自主改革试点项目把董晋从农田中“解放”了出来,他已经满怀希望地规划着今后的日子了。

“从田间整地到最后收割,都是机械化作业,用工很少。但是诸如搬运、浇地等工作还是离不开人。下一步,联合社除临时雇用村民外,还将固定5名村民从事生产工作。”郭永平说。

从最初向村民介绍试点项目、解释政策,一天天跑断腿、磨破嘴,到如今村民打消顾虑积极参与,高城乡土地集体化经营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刘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自主生产玉米每亩纯收入平均467元,以全村3318亩土地测算,农户自主生产收益为154.95万元。而集体统一经营,机动地青储苜蓿按亩产2.5吨,确权地亩产3吨,单价每吨600元计算,总利润为275.91万元,加上政府补贴,村集体经济效益可达474.99万元,要比农户自主化经营利润提高320.04万元,利润可达农户自主经营的307%。

土地集体化经营在高城乡前淤泥村先行先试,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分散经营模式,更为忻府区乃至忻州市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小康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

本报记者畅雪 通讯员冯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