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陽光接班難

網視導讀:正午陽光的二代導演們逐漸生根發芽,但如何在多樣化、年輕化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品質,顯然是這個“國劇門面”影視公司遇到的大難題。


“正午陽光”這四個字可以稱得上電視劇行業的金字招牌了,很多演員都希望參演正午陽光的電視劇讓自己的事業再上一層樓,觀眾也期待正午陽光的劇集播出從而能減少自己被“辣到眼睛”的幾率。但近期翻車的《清平樂》和《我是餘歡水》開始讓不少人認為,正午陽光沒了孔笙恐怕真的不行。


鐵三角打下“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正午陽光的全稱叫做:“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成立之初的目的只是為了孔笙幾位導演影視作品的後期製作。之後隨著侯鴻亮從山東影視製作公司離職加入,正午陽光開始走獨立影視製作的路子,形成了由侯鴻亮挑劇、孔笙帶著李雪或者孫墨龍擔任導演的固定班底。

正午陽光接班難

在正午陽光之前,孔笙和侯鴻亮就有過多次合作,所以兩人已經十分默契。1990年孔笙以攝像的身份進入影視行業,直到2000年才開始了導演生涯,執導的第一部作品是《人鬼情緣分》。


也是從這部劇開始,攝像李雪追隨了孔笙的步伐,倆人長期合作。2006年孔笙執導的《闖關東》開機,攝像孫墨龍加入,至此,這三個人的鐵三角形成。孔笙執導,李雪、孫墨龍負責拍攝。


在沒有創立正午陽光之前,孔笙擔任導演的作品幾乎沒翻過車,京味兒的《前門樓子九丈九》山東味兒的《闖關東》;動作片《生死線》家庭情感劇《風車》都收穫了不少好評,尤其是年代情感劇《父母愛情》,在豆瓣獲得了9.5分的高分,自2014年播出後也常常復播。

正午陽光接班難

在正午陽光成立之初,長期固定班底是侯鴻亮擔任製片、孔笙擔任導演。同時開始讓李雪、孫墨龍兩位攝像試水導演,兩人的轉型之路可以說和孔笙一模一樣。


在這種搭配下,正午陽光佳作不斷。2014年開機的《琅琊榜》由孔笙和李雪執導,《溫州一家人》則由孔笙和孫墨龍共同執導。2015年李雪就獨立導演了《偽裝者》,《偽裝者》製作完畢播出至中段《琅琊榜》播出,這兩部劇前後腳上線的電視劇可以說口碑、收視率一路暴漲。胡歌身為兩部劇的主演也洗刷掉了不少偶像小生的名頭。同時,也因為這兩部劇,正午陽光獲得了“國劇門面”的稱呼。


在此之後《溫州兩家人》《歡樂頌》《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大江大河》都遠超國產劇平均水平,口碑最差的《歡樂頌》也有7.4分的評分。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是由導演孔笙帶著徒弟們一起完成。《戰長沙》的出品公司雖然是山東影視傳媒公司,但依舊由侯鴻亮、孔笙操刀。

正午陽光接班難

除了孔笙,李雪也有自己口碑叫好的代表作。《偽裝者》是李雪首部獨立執導的作品,評價頗高,可謂首戰告捷。在此之前,李雪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導演經驗,在《生死線》《風車》中均擔任執行導演,2012年的創業劇《溫州一家人》,2013年53集的戰爭片《北平無戰事》都是由孔笙和李雪共同擔任導演。李雪還憑藉《溫州一家人》獲得了第1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導演獎。

二代導演表示“孔笙出品,才是精品”

正在熱播的《清平樂》在播出之前可以說是備受期待,一來是因為正午陽光過去的輝煌,二來是因為幾位演員都是實力派。但整部劇如溫水煮青蛙,劇情拖沓,很多觀眾失去了追劇的耐心。收視率次日封頂之後,就一路下滑。總局收視率數據顯示,4月11日—17日僅突破0.5。這幾天的劇情又出現了魔改原著,徽柔情感線被嚴重損壞的情節,導致編劇都被罵上了熱搜。

正午陽光接班難

但這似乎有跡可循,2018年年底播出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從收視率和熱度上來看的確是很高,但是口碑到後期逐漸崩壞,節奏、劇情、人物性格都被觀眾詬病,同樣的問題再一次出現在了《清平樂》身上。再往前,張開宙獨立執導的《如果蝸牛有愛情》《他來了請閉眼》也是問題一籮筐。


《我是餘歡水》導演孫墨龍雖然與孔笙一同進入正午陽光,但擔任獨立導演還是第一次。這部劇前期口碑頗佳,但到了最後一集卻因為兩句臺詞被打了低分,同時也開始有人質疑,這部劇難道不是為了慘而慘?

正午陽光接班難

正午陽光接班難

與此經歷如出一轍的還有簡川訸獨立執導的《都挺好》,這部劇在播出期間可謂話題多得看不過來,但最後因為強行圓滿的結局,把觀眾氣得接連跺腳,同時開始思考這苦大仇深的設定是不是刻意而為之。


而簡川訸和張開宙共同執導的《歡樂頌2》更是回到了國產狗血劇的水平。可見,這些二代導演們如果一個人幹活,電視劇拍出來也不是不能看,但如果倆人湊到一起,再沒有孔笙的敲打那後果簡直沒法想象。


接班難題不只在二代導演身上

正午陽光的二代導演都是在孔笙手下從攝影、副導演走到獨立導演之位的身邊人。從這些二代導演的作品來看,他們的路線相較於孔笙更加年輕化。侯鴻亮曾經在採訪中表示過,偶像劇是正午陽光的短板,希望團隊的創作心態年輕一些,也支持新人導演能拍這樣的作品。所以,正午陽光的二代導演們雖然難出佳作,但每年仍有年輕化的作品輸出。


正午二代導演們之所以屢次翻車,影響招牌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編劇水平也不如孔笙時期。和孔笙合作的編劇海晏、高滿堂、白一驄的業務能力都是頂尖水平。讓山影封神的《北平無戰事》是劉和平打磨七年的劇本,但現在要想看如此耗時打磨的劇本幾乎是不可能的。

正午陽光接班難

《如果蝸牛有愛情》《外科風雲》《清平樂》的編劇都是朱朱,無一例外三部劇的評價都不高。《都挺好》《我是餘歡水》的編劇都是王三毛、磊子,兩部劇一模一樣的賣慘路子。


所以,正午陽光的接班問題除了導演,編劇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一問題如何解決?恐怕只有二代導演和編劇們一次又一次的聽觀眾罵、爭辯、反思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