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需慢慢品,好劇需細思量

正午陽光出品的《清平樂》正在開播中,首次將宋仁宗做為了影視主角,以前清朝劇佔據影視圈古裝劇“扛把子”的局面在近幾年正在發生顯著變化。以明、宋等朝代為背景的影視作品的不斷出現,恰恰說明我們對待自己優秀歷史傳統文化復甦正在越來越自信,也說明了我們的年青一代在哈韓、哈日以及受歐美文化侵蝕影響下,對於我們民族的自豪感也在逐日倍增。


好茶需慢慢品,好劇需細思量


當初《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觀眾就是被那種宋朝生活獨有的氛圍吸引,《清平樂》改編自歷史小說《孤城閉》,小說我沒看過,也是被劇照所吸引,作為從小就很喜歡宋詞,也是在一首又一首背誦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對於宋朝的文人軼事也是有很大的興趣。《清平樂》和《知否》都屬於開場劇情比較平淡,但從表演及服裝道具以及攝影等細節特別能讓人彷彿拿起放大鏡細細鑑賞,猶如欣賞一幅宋朝大家畫的清明上河圖一樣,挨個細節都想可以扣一扣。


好茶需慢慢品,好劇需細思量


對於佔據中國傳統主導地位的儒家,對於“仁”的地位行不言而喻。而作為歷史上很少諡號為“仁”的宋仁宗趙禎,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他本人相較於其他像歷朝歷代開國皇帝及像漢武帝、唐太宗這樣的知名人物而言,自身並沒有太多故事。在中國皇帝中,他既不是奮發有為的英主,也不是聲譽卓著的明君。仁宗的後宮也像他一樣比較平靜,沒有呂后、趙飛燕這樣的宮鬥豔聞,一般老百姓提到他可能都很陌生,我們只知道評書中的大宋仁宗年間,包青天、三俠五義、五鼠鬧東京的精彩故事,而和平年代一個朝代的一階段故事越多,就說明這段時間百姓生活的安康富足,也只有這樣,老百姓才能走進茶肆酒館聽書看戲。猶如說到漢朝就是漢武大帝、唐朝就是太宗明皇,明朝就是宣宗、清朝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仁宗作為北宋時期國力比較強盛一階段(除了軍事,整個宋朝對外軍事都很弱)的君主,特點就是“恭儉仁恕”,一生勤政愛民、勤勉仁厚、為政以仁,順應時代發展造就了一個四海平寧之世,創下了繁榮太平的“仁宗盛治”。仁宗個人可能能力不是那麼很出眾,但既然當上了皇帝,他就老老實實努力做好皇帝的本分,在位四十餘年裡,帶來了文化上的繁榮和國泰民安,湧現了一大批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可謂是守成之君中的典範。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有些盛世氣象,後期的很多人才,也都是仁宗時期培養的。

當然電視劇也不能只講政治,兒女情長也是吸引我們這些平常百姓的焦點之一,《清平樂》也描繪了他與妻子、女兒之間的夫妻之情和深邃父愛。與此同時,像晏殊、歐陽修這樣的名人輪番上陣多番看點交迭上演,勾勒出一幅溫婉柔美、波瀾起伏的宋朝歷史畫卷。作為一個對宋朝文化浸染的文藝青年,除了故事情節還對宋時期的朝堂宮廷、街頭市井的生活比較感興趣,而《清平樂》延續著正午陽光的製作水準,對於故事情節外的大到傢俱擺設,小到一飯一蔬,都以精良的製作水準全景式展現出來,無論是古色古韻的生活場景,還是貼合羅紗衣料,宋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

好茶需慢慢品,好劇需細思量


影視劇不光要故事情節吸引人,還要傳播文化之美。吸引觀眾對要宣揚的文化的關注,需要人們看完之後還想仔細的上網查查,耐心細品,將我們的中華文化向外傳播出去。《清平樂》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宋時期的中華文化之美,更直觀的展現感受唐詩宋詞、文章的經典文化之美,讓我們繼續接著欣賞吧,期待將來能有更多這樣的精雕細琢的歷史劇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