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房富,一個美麗的氣泡

#湘西買房那些事# 傳了近十年的拆遷計劃終於在2018年年中變成了現實。原先倚江而居的房子也變成了擁擠小區中的一個小方格。重要的是,還沒來得及入住,拆遷費就已經耗盡,還留下10萬餘元的欠款。

拆遷富,在我這兒成了一個美麗的氣泡!

丨喜得佳居

原來的家是1999年購置的。也是迎接世紀之交,擺脫老舊公轉房邁出的第一步。

房子建在緊靠湘江邊的河岸上,寬闊,靜謐的河水在眼前一路滔滔向北而去。空氣中散發出清新的氣息,讓人視界開闊,身心通暢。

拆房富,一個美麗的氣泡

樓前的江景

身後是老城中心,歷史久遠的八仙橋,關聖殿,濂溪祠和雨湖公園等景點抬步即至。老城大菜場相隔不到100米,市內最好的醫院和學校也都在一里地之內。可謂宜居之地。

房子有168平方米大,光客廳和連體餐廳八近60個平方,加之全封閉的兩個陽臺,實際面際達到188平方。戶型至今還是市區一流,是躍層式,底層是兩廳一廚一衛加一個封閉的陽臺,上層有3個大寢室,主衛和一個更大的全封閉陽臺,整體佈局合理,寬窄有序,南北通透,光線極佳。

拆房富,一個美麗的氣泡

樓前的夜景

價格便宣得難以置信,五樓是最高價,820元一平,封閉陽臺折半算,總價不到13萬元。按3X20年按揭,4萬元搞定,十萬出頭裝修購物,便安了家。

隨後,父母和妹妹也賣掉舊房,搬到了同一個單元。一家人既避免了起居之擾,又享受著天倫之樂。

人生得此一隅,足矣!

丨變數迭起

好日子過了十年。

座在床上就能觀賞滿眼碧波,岸邊留下了全家休閒,運動的足跡,江邊小店的河鮮和美味也飽飧了一家人的口福。寧靜和快樂中,十年過去了。

拆房富,一個美麗的氣泡

樓旁的三大橋

從2010年起,掀起了文明,衛生城市高潮,大美城市建設也隨之啟動。湘江之濱自然是重點打造之列。

拆遷規劃來了!

第一次房產普查登記時,被告知該地要建成30層以上的江景房,原來的住戶可按1:1.1的比例享受新居,也可以按照時價得到貨幣補償。想都沒想,我們家都選擇了以舊換新。

在享受200平方米江景新居的期待中,一年過去了,以了無音訊告終。

剛的放下野心,新市長來了,也帶來了雄心勃勃的打造湘江風光帶計劃,這下又點燃了我們的激情。在和市長一次餐述中,我還親口徵詢了信息,答覆令人興奮。

三年的等待又因資金問題落空了。市長也在2014年春節期間奉調離任。

此後三年,房子慢慢出現滲水,鋼窗生繡和瓷片掉落這些問題,15個年頭也該翻翻新了。妻子多次提出這個問題,我都因為擔心折遷,怕浪費精力和財力沒有答應。

拆房富,一個美麗的氣泡

堵掉的下水道

在補漏翻新中又過了三年。2018年,一場突如其來拆遷終於降臨了。政策說好不採用以舊換新,統統實行貨幣補貼。雖然有些不捨,心想總不能為你一家破了規矩,就一門心思想補償了。

丨拆遷富夢

社會上流傳很多拆遷致富的故事,不管相信與否,心裡總有一種隱隱的暇思,若能拆出個好價錢,搬上新房還能揣個百兒八十萬,總歸是好事。於是,比照政策公佈的市場最高現價標準,加上城市中心土地級別和樓層,面積諸要素,算出了200-220萬的補貼盤子。

拆遷動作很快,登門測量的人也入室了。太太一邊應付著拆遷公司,一邊鑽山打洞找新窩。

計劃很美好,地段,小區,房子品味,生活便利,價錢都想得十分周全。最後,向價錢屈服了。因為政策原因,也加上人為因素,房價只有市場價的一半,城市中心也成了二級地段,給出的實場價格只有3488一平方,加搬遷費和提前籤協議獎勵,總價只有6200元一平,陽臺面積折半後,105萬落定,沒有商量。

拆房富,一個美麗的氣泡

擁擠的小區

在拆遷人員穿梭般的催促和附近機聲隆隆的拆房聲中,不到3個月,我們三家離開了生活了20年的江邊,搬到了一個擁擠不堪的半新小區。

丨滿腹憂慮

從江邊到路邊,獨棟到小區,景觀由寬闊的江面變成了伸手可及的毗鄰窗口,大有視覺壓迫之感。擁擠不堪的車輛和參差不齊的房型讓人身心都不適應。188平方米的房子加上20平方米的車庫也變成了128平和8平,像從一個大禮堂掉進了斗室般壓抑。

房子還是二手貨,6700一平,加上車位接近80萬,裝修和添置設施花去30多萬,算上租過度房和這個費那個費,還沒住進去就花到了115萬,拆遷富頓時成了欠帳戶。

拆房富,一個美麗的氣泡

破敗的牆面

這個樓是電梯房,是後用公共綠地加建的,規劃,質量和管理都成問題。經常有大塊的牆面磚從上呼嘯而下,我怕傷著人,向物業多次反應,希望及時維修,免生災難,還附上了隨手拍的47處險情圖片。

丨得知足了

離開了江邊環境,年邁的父母非常不適,尤其是父親不習慣,總是念叨要回到河邊。不幸,在第二年一個早晨,老父親摔倒在洗手間,20分鐘就離開了我們。

拆房富,一個美麗的氣泡

堵塞的通道

這件事,加深了全家的憂慮。

去年發生了物業突然撤離,造成停水停電,垃圾成堆的事件,嚴重影響了小區管理秩序和環境,又一次重擊了我們。

幸得疫情期間,新物業和社區發揮了作用,贏回了一些尊重。

如今,妻子和母親仍然不滿小區擁擠的環境,我也早煩了這種感覺,只是兜中沒錢,無能為力。

有趣的是,時常遇到朋友,總忘不了調侃幾句,大哥,拆遷發財了,該請請客了吧!

出於虛榮,只是笑而不答,裝逼!

拆房富,一個美麗的氣泡

現在的小窩

順便說一下,我們倆口子都是公務員,本人還是強權部門的領導,因為守著清廉本分,想過舒適一點點的日子,在三線城市也只有負債的份了。

時常想想那些貧困同胞,也該知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