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你知道功德、福德和福報的區別嗎?

佛教:學佛之人,你知道功德、福德和福報的區別嗎?

在我們學佛修行時,經常都會出現德的部分,最常見的就是福德、功德兩組詞語,這兩個詞語也是佛教中的經典名詞。那麼,你真的弄懂了功德、福德以及福報的意思嗎?福德是不是就是福報呢?今天,咱們就一起從佛教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佛法中的“德”,指的是什麼

佛教中經常提到的經典名詞“德”,泛指一種美好的品質與道德,它包含了人對自然、對規律的一種理解與底線。既然是人的一種理解和底線,那麼這裡就要進行區分。因為每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生長環境不同,那麼,自然他對自然、對規律以及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不同的。按照佛法的角度而言,還需要智慧來辨別什麼是正知正法,這樣才不至於走偏了路。

佛教:你知道功德、福德和福報的區別嗎?

除此之外,佛法還認為,人對德的理解也是一種品質,而且帶有自契性。也就是說,德是由內而外,自然而然的流露,短期的一個表現,或者說偶然的一個行為,這絕對稱不上德。

二、福報就是福德嗎?

福報和福德並不相同。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德帶有自契性,也就是說它更像一顆可以繁衍生長的種子。當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善念、善行、善根起作用時,他呈現出來的,自然是一個慈悲善良的人。一個慈悲善良的人所做的善行義舉就可以產生一種叫做“福報”的福利。福報可以帶來經濟環境,譬如說財富福報、壽福報以及祿福報。所以,這也就是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生活幸福,要啥有啥,而有的人卻窮困潦倒,一身煩惱。

佛教:你知道功德、福德和福報的區別嗎?

三、什麼是功德?

功德也是“德”裡面的一種,那麼自然就帶有自契性。為了“功德”所做的功德,頂多只能算作一次行為,並不說明它就是功德。因為他有可能是偶然為之,或者是故意為之,這種行為就與自契性的狀態背道而馳,所以是不能叫做功德的。從佛法的角度而言,這種悖涅槃城的可以叫做妄想,叫做無明,或者是業力。

而自契性則是不同的!它是恆常的、動態的一種狀態,不受外界影響,也不會被誰所改變。自契性又是圓滿具足的,這也是佛法中經常講到的“自性圓滿”的狀態。佛說,“自性擁有無上的般若智慧,自性是不能施加影響的,所以不染、不著、不壞、不生,也不缺少。”學佛修行之時,一定要注意,如果“德”無法和自性中的某種品質契合,那麼這就不能稱謂功德。因為簡單通過行、做、想,就可以獲得功德,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踏入這個誤區。

佛教:你知道功德、福德和福報的區別嗎?

四、福德與功德的區別?

佛教中的術語功德,指的是行善所獲得的果報。佛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至誠謂功,至善謂德,至誠至善謂之功德。”功德不能沾染上功利性、利慾心,更不可將功德視作財物。但佛教認為佈施、唸佛、誦經、修建寺廟等這些善行,都是有功德的。功德的受眾是自己。

功德是屬於福德中的一種,可以說福德中包含了功德。但福德的受眾比功德要廣,福德可以是自己受眾,也可以是他人。而功德則是善果,是戒定慧,是不能轉贈給別人的。

今天就到這,感恩大家!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