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在觀後感想……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今年年假,由於疫情的原因,上班去不了,在家待著也沒有事情可做,非常喜歡《水滸傳》,就又觀看了一遍。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108個英雄好漢的英雄氣概,讓我敬佩和喜愛。

《水滸傳》在觀後感想……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義,發展壯大到最後失敗的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統治階級罪惡的嘴臉。

《水滸傳》在觀後感想……


水滸傳的英雄大都是窮苦出身,李逵就是其中一個,他生性魯莽,性格暴躁,經常一點小事就能和別人拼命。為他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宋江雖是“及時雨”,我對他佩服又可恨,佩服他為人仗義疏財,胸襟廣闊。帶領眾兄弟替天行道,殺富濟貧。怨恨招安不成,弟兄所剩無幾。真是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水滸傳》中對英雄好漢的描寫很多很多,也有對高俅那種對皇帝阿諛奉承,見風使舵的小人...……

《水滸傳》在觀後感想……


《水滸傳》再次看後之後,就深深地觸動我心底最深處的靈魂。印在腦子裡有兩個字:“忠”,和“義”。

《水滸傳》在觀後感想……


忠,首先要對自己的國家忠心耿耿,宋江寧願死也不願讓李逵造反,李逵幾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寧可朝廷負他,他忠心也不負朝廷,這就是“忠”。怕他死後李逵造反,用毒酒讓李逵喝,李逵明知是毒酒,願意陪哥哥死,這就是忠。林沖妻子被高俅的兒子欺辱,寧死不屈,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水滸傳》在觀後感想……


義,水滸中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為了朋友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是為了一個“義”字,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為了一個“義”字。一個“義”字有時候要用一個生命去寫。在現在生活中,給老人孕婦讓座大家都能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那要有相當的勇氣,要用一命換一命的絕心。

《水滸傳》在觀後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