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孝順父母的4個方法,家長必看,細節才是重點!

孩子對長輩是抱著怎樣一種感情呢?從小到大長輩都以自己的人生經驗教導孩子。很多時候孩子會順著長輩期望的方向行走。可偏偏路途上總會磕磕碰碰讓長輩煩心。父母是孩子的縮影,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學。

教育孩子孝順父母的4個方法,家長必看,細節才是重點!

長輩帶著孩子一起孝順老人

逢年過節長輩去看望老人的時候記得帶上孩子,現在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很多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樣好動了。成天抱著手機玩遊戲。父母帶著孩子看望老人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看到,父母是怎麼孝順長輩的,孩子的天性是有一學一,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父母看望長輩時的態度如果不冷不熱,還不如不去。孩子看父母對長輩的態度就會記在心裡,以後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父母。如果父母對長輩的稱呼不文雅或在背後嚼舌根,如:老頭、老傢伙等,孩子會默認這種稱呼以後就以這種稱呼叫父母。因為孩子是跟父母學的所以理所當然。

朋友的兒子因為在外地上高中,半年回來一次。在高考來臨之際,家中有老人生病了,有人說,孩子離家很遠,現在肯定在複習,就別讓他回來了。朋友堅決讓兒子回來看望老人,家人的陪同下老人很高興,後來身體慢慢恢復,兒子又急慢慢趕回學校。從父母的角度去看,是希望孩子學會孝順,從孩子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回來是老人身體恢復的基石。從心底感受到溫暖。我認為這種親情是什麼東西都代替不了的感動。

教育孩子孝順父母的4個方法,家長必看,細節才是重點!

在孩子的心間留下愛意

當家長生病或身體不舒服時,需要對孩子做出一些要求,如讓孩子送藥或一起去醫院,這時可以在心底樹立起陪長輩去就醫的感覺這是一種照顧,會讓孩子萌生出這就是孝順。

教育孩子孝順父母,就要從小引導孩子為父母做力所能及之事,當孩子對父母表現出不尊重時,一些懲罰和打罵是應該的,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道理,小孩子說的話怎麼當真,以後孩子大了就會知道孝順長輩,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小時候都不尊重,長大還能改變?

教育孩子孝順父母的4個方法,家長必看,細節才是重點!

讓孩子體驗生活裡的辛苦

讓孩子當家做主,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飯,一段時間後孩子會明白母親的不易。找個週末帶著孩子去上幾次班,讓他知道你上班走什麼路線,坐什麼交通工具。每天都做些什麼事情,你的工作有哪些困難;回家的路上你再告訴孩子,晚上買什麼菜,今天用多少錢。這個月賺多少工資等........

總之就是讓孩子看到,體驗到父母的難處,而不是隻讓孩子聽父母說很辛苦。

教育孩子孝順父母的4個方法,家長必看,細節才是重點!

一個故事一段感情

家長一定要定期抽出點時間和孩子談心聊天,要把自己的難處和家裡的難處有選擇地告訴孩子。通過談話,可以讓孩子體驗親情,啟發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

有這樣一個故事:女兒和媽媽吵架了,一氣之下,女兒轉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長一段路程,看到前面有個麵館,這才感覺到肚子餓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卻連一個硬幣也沒有。

麵攤的主人是一個很和藹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她站在哪裡,就問: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麵?

可是,可是我忘了帶錢。

沒關係,我請你吃。

老婆婆端來一碗餛飩和一碟小菜。她滿懷感激,剛吃了幾口,眼淚就掉下來了。

你怎麼了?老婆婆關切地問。

我很感激您。我們不認識,而您對我這麼好,可我媽媽,竟然常跟我吵架,還罵我。

老婆婆聽了,平靜地說:孩子,你想想,我只不過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那你媽媽給你煮了十多年的飯給你吃,還給你衣服穿,你怎麼就不感激她呢?你怎麼還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了。她匆匆吃完餛飩,開始往家走去,當走到家門附近時,一眼就看見疲憊不堪的媽媽正在路口張望……媽媽看到她,臉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快回來吃飯吧,再不回來飯都涼了。這時,女孩的眼淚又掉下來了。

這個故事就很能啟發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孩子對長輩的態度決定孩子以後孝順的程度。

結尾

關注“啟思維”送您一個 親子教育測試卷

私信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