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在網民規模超8.54億的中國互聯網上,有一個問題不斷地被年紀尚小的05後網友們翻出來討論——


網絡沒有普及的時候,80後90後小時候怎麼看日劇美劇?


不管80、90後們解釋多少次,成長於互聯網高度滲透時代的05後們依舊無法想象那個看似沒有網絡、技術貧瘠的年代裡,竟然打開電視就能看遍外國影視。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不用求資源借會員,不用翻遍二十幾個影視應用,那時的央視各頻道就是時尚弄潮兒。


在大家的回憶裡,有人在中央一臺追過韓劇《大長今》,有人在八臺看過美劇《絕望主婦》,有人守著三臺看日本搞笑綜藝《超級變變變》,有人在少兒頻道的動漫世界裡,看完了《鐵甲小寶》與《灌籃高手》。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每次討論起來,網友們都會忍不住地自動開啟“盤點功能”,把當初電視上播過的經典劇集說個遍,恨不得列出一張長達十米的節目單、掛上旗杆大加炫耀。


而其中,最讓80、90後自豪得意的,恐怕還是當年的現象級國產電視節目——《正大綜藝》。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01 堪稱全民偶像的主持人“天團”


很多人看《正大綜藝》時都會忍不住多看一眼屏幕左上角的臺標,確認一下這究竟是不是中央電視臺出品的節目。


因為這個節目裡的主持人過於前衛時髦,看起來不太“央視”。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當時,央視雖然最早開始播放風格各異的外國影視劇集,但給人們的總體印象依舊比較正經,女主持人們大多是鞠萍式的沉穩端莊。


而《正大綜藝》裡的主持人們,卻大多活潑開朗,穿著打扮十分洋氣,可以完美代入小說中留學歸國的小姨、叔叔等形象。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正大綜藝》中的外景主持人李秀媛


最為新潮、沒多少人嘗試的極短捲髮,色彩明豔大膽的吊帶上衣,配上長到垂地的喇叭闊腿褲,這樣的打扮絕對是復古港風愛好者的心頭好。


雖然這種超高飽和度的色彩搭配如今只適用於蹦迪現場,讓人八百里開外一眼就認出你是舞池裡的007。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但放在當年,這正是個性張揚開放的體現。對比起來,或許沒人想過看起來濃眉大眼、一本正經的央視,當年也曾劍走偏鋒,走蹦蹦跳跳活力四射的路線。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央視主持人王雪純


更為吸引人的是,由於《正大綜藝》是一檔介紹世界各地旅遊文化的綜藝節目,裡面的主持人們自然個個外語流利。


那時候,連“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式的中式英語順口溜都還未出現,《正大綜藝》中自信地用外語交流、侃侃而談的主持人們自然成為了少男少女們崇拜的對象。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方舒,《正大綜藝》主持人之一,1986年曾用英語主持春晚


《正大綜藝》也就成為了第一批為中國觀眾展示世界文化的舞臺,不少人知道的第一個法語單詞amour,就來自於它的主題曲《愛的奉獻》。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給大家看一眼《正大綜藝》15週年特別期的節目單,你或許就能感受到這個古早節目有多麼的國際化: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不僅是俄韓英語一應俱全,其中的“斯瓦西里語”也大有來頭。雖然聽起來像個無名部落的小語種,但它其實是非洲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語種之一。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而這段表演給年幼的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斯瓦西里語中大量使用的疊音。


主持人的嘴裡時不時地蹦出“WEWE”“SASA”“MEME”之類的陌生音調,在小朋友耳朵裡聽起來既洗腦又好笑。


在那之後,我至少有一星期的時間內嘴裡都在嘟囔“SASASA!”“MEMEME!”,因為它們聽起來和央視86版《西遊記》片頭的“DiuDiuDiu”有異曲同工之妙。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節目單上演唱韓劇《我的野蠻女友》主題曲的男主持林海,也算是早期“央視boys”的候選人之一。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總是一臉慈祥說相聲的姜昆,解說《動物世界》的“眼袋大戶”趙忠祥,和穿著白襯衫、在中央一臺唱韓語情歌的林海,這看似風格完全不同、連年齡都不太統一的三個人,卻都是《正大綜藝》裡撐門面的歷任男主持。


上一秒還是低沉雄渾的《莫斯哥郊外的晚上》,下一秒就變成了輕柔深情的《I Believe》,這種有些“撕裂”的內容組合,恰恰是《正大綜藝》最獨特的風格。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對於觀眾來說,它像是一扇映射著世間百態的萬華鏡,世界上任意國別任意民族的文化都有可能在鏡中閃現,乍一看眼花繚亂,但卻為彼時逐漸發展開放、融入世界的中國觀眾開了扇大窗。


作為曾經的真·老少皆宜的全民節目,《正大綜藝》裡的歷代主持人就是當年的“偶像天團”,顏值和業務能力都十分抗打。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主持《正大綜藝》時期的楊瀾,才剛剛大學畢業


多年過去,就算記不清它的具體內容,小觀眾們也絕不會忘掉當年看著外景主持人們走南闖北、遊歷世界時的驚豔與傾羨。


自信、前衛、開放、博學,成為了大家對這檔節目的第一印象,也成為了80、90後心底的森森螢火,誘出了少年們無限的好奇。


02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在一封辭職信把金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傳遍大江南北之前,看過《正大綜藝》的朋友們其實早聽過類似的話了。


因為這檔節目的核心口號,就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承擔起“看世界”重任的外景主持人們,一時間成為了全國中小學生的統一眼饞職業——


他們在北極圈內體驗“狗拉雪橇”,被十幾只阿拉斯加領著在冰原上狂奔,被迷路的麋鹿撞翻在地;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在英國古堡裡學習馬術卻屢屢翻車,讓全國觀眾第一次真實瞭解到成語“人仰馬翻”的準確含義;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剛開始工作、一臉單純的朱迅在新西蘭出外景時,被喂鳥的體驗項目嚇到靈魂出竅,整個人像是被按下了震動開關。


被喂的那隻鳥都一度停了下來,疑惑地扭頭看向化身“人間電牙刷”的主持人,但這一舉動更是觸發了朱迅的瞳孔地震。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但她還是努力把鳥類知識的介紹說完了


鳥同學內心os:“妮抖啥呢抖啥呢!”


這些項目放到2020年已然是司空見慣,但大家想一想這檔節目的“高壽”,就能感受到1990年誕生的正大老爺爺身為“鬥宗強者,恐怖如斯”的難能可貴之處。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外景主持人們在領略世界風情時所表現出的青澀興奮與好奇,可以代換到每個渴望對外探索的中國觀眾身上。


那時節目中介紹的異地風土人情,對於主持人與觀眾,乃至對於中國市場來說,都是“第一次”。


1995年李秀媛在丹尼丁體驗蹦極的片段,就讓無數觀眾記憶猶新。這幾乎是國人第一次接觸到蹦極的概念,也是大家第一次萌生“外國人口少是不是就因為它”的奇怪猜想。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但《正大綜藝》的尺度還不僅限於此,先有北極拉雪橇,後有南極爬冰山。外景組從智利開著破冰船接近海面上的冰山進行徒手攀爬,拍攝過程中冰山的漂動肉眼可見,隨著海面上下起伏。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走遍全球,秉承吃貨民族優良傳統的節目組也就吃遍了全球。主持人吃過的一隻烤全羊,硬是能饞觀眾十幾年。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正是因為《正大綜藝》是一檔重視觀眾互動的綜藝節目,相比於普通的紀錄片,它的外景片段更為生動親切,充滿了細節。


明明是介紹布達佩斯這個大城市,主持人們卻走進了當地的菜市場,和當地的小攤小販打成一片,既展示異國風情,也用“嚯,這把菜真水靈”的接地氣對話,時時刻刻地把場景拉回日常。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開放與交流,一定是這檔節目的靈魂。


無論是走進百年古堡,還是參觀叢林部落,主持人與當地人相處的態度總是和善如一。


甭管是珠寶璀璨製作精美的皇冠,還是土著民族引以為豪的陶藝,都會收穫主持人開朗歡欣、還帶著點譯製腔的讚歎:“攝影師快來!這真是太棒了!”


世界文明發展的差距,似乎在此並無意義。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不論這是《正大綜藝》有意傳達給觀眾的價值觀,還是在剛剛與世界接軌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特有的單純與尊重,這檔古早綜藝一直以難得的平等視角為觀眾呈現各國風土人情。


它很巧妙地區分出了好奇與獵奇兩種情感,好奇像是幼兒園小朋友初次見面時的主動擁抱,你不嫌棄我髒我不嫌棄你臭,更不會區分窮富美醜。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而獵奇的目的性卻十分明顯,一個“獵”字早已敲定好捕獲的對象。獵奇心態下,土著民族配上獠牙的陶藝就不再是一方文明的結晶,而是“發展落後”“茹毛飲血”“滑稽可笑”的印證。


《正大綜藝》便可貴在這一份單純的“好奇”,展現出一幅溫柔擁抱世界的姿態,與其說是不卑不亢,不如說是足夠自信與開放。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03 超越時代的綜藝,還能看到嗎?


看到這,或許從未看過《正大綜藝》的朋友會以為它只是個內容洋氣一點兒的旅遊文化節目。


最開始,《正大綜藝》的主要內容的確只限於旅遊文化介紹,演播廳裡是姜昆楊瀾,演播廳外是兩位臺灣的女主持,還帶著有些可愛的閩臺口音——


“看~這個就是醬咯~”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但開播半年後,《正大綜藝》就創造性地在節目中引進了現場搶答、分組PK的玩法,請來各界名人參與,和現場觀眾互動。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這期嘉賓有還沒發福的“不會打球劉國樑”,前排右一就是。


幾年後,甚至還開發了電話連線互動,把場外的觀眾一起拽進了節目氛圍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益智綜藝。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這套現場連線觀眾的玩法,到現在也仍未過時。今年《歌手》的雲錄製就可以算作電話連線玩法8.0,不僅連線觀眾,還得連線嘉賓歌手導演,堪稱大型真人連連看現場。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細看《正大綜藝》的互動答題內容,你也會忍不住為它叫絕,吊打一群把二元一次方程當難題的真人秀節目組。


比如節目裡的“五花八門”部分曾以外國經典電影為題,僅播放不到十秒的視頻片段,讓觀眾們猜電影名。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電影《伊豆的舞女》片段


在現在05後小朋友的想象中,90年代的人們恐怕會因為網絡匱乏對外國文化知之甚少,沒法瞭解這麼多“不太經典”的外國電影。


但《正大綜藝》答題現場的真實情況,是觀眾們能夠憑藉男女主擁抱的背影,一眼猜出片名,爭相按下搶答鍵。讓人不禁懷疑《正大綜藝》的忠實觀眾們本職都是電影博主。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當搶答的嘉賓一時語塞、突然說不出準確的片名時,主持人也能精準地描述出電影中的某一處建築、某一個人物,誘導嘉賓想起答案。


《正大綜藝》觀眾們的外國電影知識儲備量,恐怕大半都來自於節目後緊接著播出的《正大劇場》,精選了大批優質譯製片。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曾有網友粗略地統計過《正大劇場》中播放過的所有譯製片電影,愛情片歷史片戰爭片童話片恐怖片懸疑片一應俱全。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不僅種類眾多,而且幾乎部部製作精良,選片水平狠辣前衛,片荒的朋友完全可以把它當做“補片大全”。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除了“國產綜藝互動祖師”的稱號,《正大綜藝》還值得“設定達人”的讚美。它在1997年改版自制的“一笑茶園”欄目,可以稱得上當年最前衛先鋒的一個。


虛構的“一笑茶園”是美國小姑娘茶博士在中國開設的茶館,在這她與三個好朋友談天論地、聊博一笑。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這三個朋友性格各異,但都是“半桶水晃盪”的類型:


“百葉窗”是個有些自負迂腐,經常搖頭晃腦賣弄學問的老夫子式雜家;“千斤頂”是個“就是不怕槓大個兒,打小是個擰種!”的槓精;“586”則是相信電腦勝過相信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每期節目茶博士都會提出一個問題,三人各自給出自己的答案,而且每個答案都引經據典頗有道理,代表著不同人群的思考方式,最後讓觀眾挑出正確的那一個。


而問題內容則涵蓋說文解字、天文地理、風土人情,上演活體《十萬個為什麼》


“為什麼我們只講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

“為什麼新西蘭毛利族的最高禮節是碰鼻子?”

……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通過這三位朋友觀點各異的猜想、解釋與介紹,《正大綜藝》以“一笑茶園”的形式介紹著各地民俗,觀眾們像是正坐在茶館裡一同圍觀了這場精彩的脫口秀。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那些來自天南海北、看似虛無縹緲、毫不相干的知識,通過聊天、通過答題、通過影響,一點點地交織出盛大的圖景。


湧現出的無數嶄新概念,便成為了彼時渴望探索世界的我們最為珍視的精神食糧。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在與世界進行初步接觸的90年代,《正大綜藝》用另一種理解闡釋了這句名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2001年,《正大綜藝》的口號由“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變成了“你眼中的世界必定與眾不同”。


新增的“我的世界真奇妙”欄目徵集由觀眾拍攝製作的視頻片段,節目的製作理念在改變,觀眾扮演的角色在改變,他們的現實生活也在改變。


在開播十年後,《正大綜藝》的無數觀眾親自踏出了“看世界”的步伐,追隨著當年小時候最為羨慕的外景主持人們,遊歷遠方。


玩得這麼“野”的央視綜藝,後無來者了


當年的小觀眾們逐漸長大,大家遍覽山河後再回頭看十多年前的這檔節目時,物是人非,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會生出難以言說的獨特感慨。


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始終珍惜著這檔自信而開放的節目,帶著懵懂少年們與天涯地角相知相連,以平等的姿勢伸出雙手,以溫柔的姿態擁抱文明,以好奇與探索點亮篝火,煙雲扶搖直上,向廣闊的世界發出第一聲問候的訊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