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開放“新星”——北部灣港加速打造國際門戶港

欽州港東航道擴建工程加速推進,北海鐵山港進港鐵路專用線正式通車,防城港漁澫港區中心堆場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近年來,廣西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牽引,加快建設東、中、西3條向海主通道,全力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我國西部一顆對外開放的“新星”在北部灣畔冉冉升起。

吞吐量逆勢上揚

10月的北部灣畔,秋風送爽,海闊天高,一艘艘巨輪不時靠泊,裝卸貨物的車輛往來穿梭、進出有序,港口區內一派繁忙景象。

“截至今年9月,公司接到的船運訂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十幾個百分點。”上海新海豐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總經理魏仁國說,作為一家主要從事亞洲區域內航運業務的船務公司,公司今年在北部灣港的業務受疫情影響比較小。

“在疫情較為嚴峻的時期,公司還新開了一條前往東盟國家的航線。”魏仁國說,他們公司最初在這裡只開通了到韓國和日本的航線,隨著北部灣港國際門戶港建設的不斷推進,前往東盟的航線業務佔公司業務總量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

如今,北部灣港共有生產性泊位26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5個,最大靠泊能力為30萬噸級,綜合吞吐能力約2.6億噸,開通航線52條,覆蓋東南亞、東北亞地區,以及南美和非洲部分港口。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北部灣港吞吐量逆勢上揚,北部灣港(本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6億噸,同比增長22.18%,完成集裝箱303.5萬標箱,同比增長34.63%,增速均位列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前列。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激活了北部灣港的活力。”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韋韜說,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目標,北部灣港正積極推進優服降費、暢通物流等舉措,新通道“朋友圈”不斷擴大。

互聯互通日趨完善

8月31日,隨著第一根樁基開始施工,廣西最長跨海大橋——廣西濱海公路龍門大橋拉開實質性動工建設帷幕。

龍門大橋是北部灣一體化重大基礎設施支撐項目,建成後,北海、欽州、防城港3個海港城市將實現1小時通勤,助推北部灣經濟區加快構建大產業、大港口、大交通、大旅遊格局。

近年來,廣西大力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建設,加快構建出區出海出邊、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初步形成了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

在海上,欽州港東航道擴建工程滿足1萬TEU集裝箱船舶通行標準後,一二期調整工程隨即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航道深度達-16.3米,將滿足20萬噸級、2萬TEU集裝箱船舶乘潮通航要求。

在陸上,合浦至湛江、南寧至深圳等高鐵項目加快建設,推動廣西向海通道東線擴能升級;建設貴港經河池到南寧高鐵,打通中線向海通道關鍵節點;建設天峨至北海高速公路,加快推進貴州黃桶至百色鐵路建設,實現西線向海通道全面貫通。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魏然介紹,隨著全區交通基礎設施、跨區域聯動、區域通關一體化、降費提效優服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正加速形成,海鐵聯運“最後一公里”更加順暢,陸海兩大幹線物流快速增長,國際班輪網絡不斷織密。

門戶港未來可期

在中船廣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欽州港製造基地,由中船廣西公司承建的“招源”號運輸船正在碼頭開展繫泊試驗及主機調試工作,這是按照《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和設備規則》新規範要求設計建造的液化石油氣運輸船,10月份將完成交付。

公司企業規劃部部長易明介紹,欽州港製造基地佈局修船、造船、海洋工程、特種船舶、非船產品等業務板塊,填補了廣西乃至周邊區域大型海工修造船產業空白。基地的建成,將為貨船提供有力的保障服務,為北部灣港建成國際門戶港保駕護航。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截至9月30日,北部灣港海鐵聯運班列已累計到發6749列,運輸品類由最初的少數幾種增加至300多種,貨物流向覆蓋了全球6大洲中93個國家和地區的237個港口。

“北部灣港3個港區進港鐵路全部打通,全部具備鐵路進港作業條件。”韋韜說,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經形成了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廣西為保障中心,中西部廣大地區廣泛參與的統籌協調機制,北部灣港計劃投資約320億元打造專業化、大型化、智能化港航基礎設施,建成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服務新發展格局、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北部灣港正成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重要門戶。”魏然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